谈谈美术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0 06:20:37

谈谈美术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对于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的充分认识是从观察开始的。尤其是美术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为重要。观察是人们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而观察力是一种看出对象本质的能力,也就是对当前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它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飞禽走兽,甚至锅碗瓢盆等等,都是儿童观察和描绘的素材。启发儿童用他们的眼睛、耳朵、手、鼻以及全身去感受、发现他们周围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中的点,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刺激他们从事绘画表现的意欲。美术教学虽有“法”,但无“定法”,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去灵活把握,在此,我想结合美术教学谈一谈美术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儿童的有目的地观察

针对本地区植物的生长特点。我要求二年级学生观察黄瓜秧,我带领学生到学校开辟的菜园里写生。离开教室前,我向学生进行了观察目的教育,强调注意观察黄瓜秧的形象、结构。

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来到菜地里,他们分散开来挑选自己喜欢的黄瓜秧。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观察,但是也有少数同学东张西望。还有的去扑蝴蝶、捉虫子。这时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让大家讲讲自己看到的黄秧是什么样子,是怎样生长的。有的同学说:"黄瓜秧有叶、花骨朵儿、花、黄瓜秧的茎是从根那个地方长出来的。"有的说:"黄瓜秧的叶子是绿色的,是扇形的,两边有波纹。有的同学还用生动的语言形容说:"一个个小黄瓜刺儿像一群孩子顶一把黄色的小伞。"

经过议论,孩子们对黄瓜秧的形象、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原来思想不集中的同学,也认真地观察起来。有的同学把黄瓜秧翻来覆去的看;有的还用鼻子闻一闻。

孩子们由于观察得细致,动手画时心中就有了数,他们从各种角度去画各种姿态的黄瓜秧,创作出各不相同的画面。有的画了燕子、蝴蝶、蜜蜂、小瓢虫来到黄瓜秧的跟前,很有生气。这次写生课,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

为了引导儿童更准确地表现事物,在美术课上,我注意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去观察。比如画各种动物,有些动物的身子基本上是个椭圆形,头是圆形、四条腿是四根圆粗细是各不相同的。只有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才能准确地表现绘画对象。

比如学生在观察动物的腿时,发现有的动物前腿的中间关节朝前,后腿的中间关节朝后,有的则恰恰相反。我进一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腿的关节朝后对动物能否直立和直立程度有直接影响。学生说:"马戏团的猴、熊能站起来表演节目,是因为它们后腿的膝关节朝前。小狗虽然聪明,可是它想站起来却很费劲,站一下又赶趴下了,因为它的后腿膝关节是朝后的。""小狗的前腿关节朝前,所以它拿东西很有方便。猴子的胳膊肘跟人一样,它就会拿东西、抱孩子。"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又经过绘画实践,他们不仅能独立作画,而且能及时发现画面上不切合实际的问题,进行修改。

三、培养学生观察力的两种基本途径

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带领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二是在室内观察实物与图片。

1.对大自然的观察。大自然是神奇多采的。绚丽的色彩,对儿童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他们习惯用鲜艳的纯色来概念化地表现物象,如把树涂成一种绿色,天空涂成一种蓝色。那么树究竟是不是一种绿色,天空是不是一种蓝色?课堂教学应深入自然,让学生到室外去认真观察一下,他们马上会说:“树不是一种绿,向光部分是黄绿,背光部分是深绿,还有点发紫……”这样画出的色彩就不单调了。后来,我又组织学生到室外,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说:“你们抬头看一看,近处天空的颜色和远处天空的颜色有什么不同?看谁观察的最仔细。”同学们经过细心观察惊奇的发现,头顶的天空很蓝,颜色清新,远处的天空不是很蓝,好象有层朦胧的薄纱罩着,颜色发灰。学生在细心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会很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鼓励学生多到生活中去观察,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采撷美,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

2.室内观察实物。把实物放在儿童面前,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这样做并非完全是为了让儿童直接对着实物写生,而是要他们从深一层的观察去加深对实物的认识,以便打破儿童绘画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对实物的观念不明而草草了事的应付性描绘的现象。

四、学会观察描述,丰富学生观察想象力

观察描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观察时教师不仅可以用语言指导儿童的观察,而且可以用艺术性的语言去描述需要观察的对象。比如说用诗句去进行描述,就像一位教师在带领儿童观察大白鹅时那样,给儿童朗诵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极其生动形象地把鹅的神态、色彩和意境等都表现出来了。二是指在观察时教师必须要求儿童把观察到的事物描述下来,这样的观察不仅有视觉参与,而且有语言的参与,这对加深儿童的观察和记忆大有裨益。

五、观察时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规律性

初春时节,校园里各种树都光秃秃地站在那里。我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树林共同的生长规律,学生不仅能看到了树干分枝,树枝生枝的生长规律,同时也注意到了由大到小,越分越细,越分越多这个规律。我问学生:"为什么树木不是由细树干分出粗树枝呢?"孩子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那样,树就站不住了。"有的说:"一个东西分成几份,只能越分越小,不能越分越大。"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白杨树的树枝都是向上生长的,形象挺拔。学生都掌握了小白杨树的生长规律都是向上生长和,形象挺拔。学生都掌握了小白杨树的生长规律和特点。一般都能画得比较好。

美术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把自己感知到的,包括记忆和想象的形象内容,通过画面进行表现的训练过程。在这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到造型语言的创造表现。都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认识客观事物,以个人感受去表现丰富的生活色彩。如让孩子们画一幅色彩风景画。交上来数十幅画。仅画面上的江水就五光十色,有画成蓝色的、灰色的、金黄色的、红色的,对于这些我都一一给予肯定。江水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背景下,颜色也是变化的,用一种颜色怎么能表现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世界呢?我从不从个人对物体固有的色彩认识出发,要求画树叶一律用绿色,画树干一律用赭色。画河水一律用蓝色,以此禁锢孩子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颜色。

总之,学生掌握这些观察方法,具备了观察能力,为今后掌握技法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谈数学课上的阶梯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