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庐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之思考

时间:2022-10-10 06:03:10

东庐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之思考

【内容摘要】东庐中学是江苏省溧水县一所农村普通初级中学,但近几年成为江苏乃至全国一所有着鲜明特色的学校,笔者根据自己对这所学校的亲身经历和了解,对这种模式下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农村 英语教学

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特后培训班第二期活动将我们带进了学校,带进了课堂。

11月29日,我们首先参观了溧水县东庐中学——一所地处农村、规模不大(全校初一至初三只有15个班级)、但学校文化特色鲜明、教学风格独特的初级中学。

学校文化特色鲜明:管理人性、实用

对于一所农村中学,不谈成绩,没有流生我觉得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就。他们做到了,这是与他们尤其是校长的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融入了他们的每一个行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了明显的体现,这其实就是我们国家教育的正确方向,我们国家不仅需要高尖端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第一线的生产者,他们的这种教学管理模式让好的学生更好,让后面的学生也看到了希望,这就是他们的学生爱学习、爱这所学校的原因。作为语言教学,英语学科更需要这样一种务实、活泼、高效的环境,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教师更能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一些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风格独特:讲学稿

从改革备课模式入手,实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且改革课外辅导方式,实行课内导学,减负,周周清。

1.抓住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东庐中学的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时哪里会出问题,在什么地方要使用“脚手架”,在讲学稿上何处设置何问题……他们都非常认真的一一给予了考虑。真的做到了以生为主。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词汇、语法或者方法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及时解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会大面积提高。

2.减负增效。一是教师不再机械的,无休无止的重复抄袭教案,二是不用无效的形式检查备课,不再当心扣分、问责等低效管理。而是变无效劳动为有效劳动,从有形监督为无形监督。英语学科讲学稿中个单元的“前期准备”的内容基本都是词汇及习惯用法的梳理,这不仅帮助了学生预习新课还使得每个老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了单调的预习模式。

3.与传统英语课堂的三大不同:教师由带着书本进教室,转变成带着学生进书本;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从而培养了学习品质,尤其促进了学生英语语感的形成;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行为发生改变,进而引领教师走向研究之路,不再是教给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

4.制度保障,五环节联动,确保讲学稿严谨、科学、优质、高效。先个人提前备课个案,到主备教师备主案,到集体备课备共案,课前因人而异备个性,最后积累后记、错题留教训。

5.实现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练习、测试、复习资料七位一体。解放了书包,精简了程序,减轻了负担。

我的思考:

1.关于备课

他们的教学模式是:年级中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先准备教案,然后经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定稿后,供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他们的这种从个体到集体的做法,短期效应是不错的,但弊端也很明显:

首先,从教师的成长来看,其实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还会束缚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最高效的方法是与教师能力和个性相吻合、适合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的方法,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对于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基础性的内容还知之甚少,独立备课会迫使他们自己去探究,现成的讲学稿会使得少数年轻教师的思维变懒,另外,对于英语语感强、英语思维灵敏、教学悟性快的教师来说,不是最佳的选择。

其次,不同的班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各门学科都有差异,英语学科也不例外,虽然教学内容从表面看是一样,但对于课本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于是教学内容也不是完全一样,我们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这个“材”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材,从这几方面来看,几乎年级统一的教案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感的培养和成绩的提高有多少作用是值得思考的。

最后,这种讲学稿的方式向其他学校推广时不可以照搬照抄,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只能服务于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只能服务于那个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老师、学生和学校,如何在不同学校充分发挥这种讲学稿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

2.关于课堂

在这所学校,课堂上,老师只用15分钟的时间讲解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根据“讲学稿”的内容以自学为主,疑难问题可当场提问、讨论,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少做学习笔记,提高学习效率。但英语作为语言,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之间的活动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知道,农村中学学生接触地道英语的渠道窄、资源少,课堂上教师的口笔头的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开始阶段,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思维状态更重要。

课堂上记笔记的过程其实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思维过程的锻炼,记什么,怎么记都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方式,表面看这种讲学稿少做了笔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英语口笔头能力的协调发展。

3.关于预习

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预习能力要稍弱,尤其是英语学科的预习,只能依赖教师所发的预习材料,何时预习、怎样预习,每一门学科课后如果都要求学生达到预习的效果实际是不现实的,英语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预习的难度更大,对于基础差、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来说,英语预习有可能流于形式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同时又要考虑不增加学生课后的负担是讲学稿使用教师必须要考虑而且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与所有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英语教学也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直至最终寻找到一个适合于教师和所教学生的方法,我们可以对东庐中学形成的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分析,从中借鉴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提高我们的备课、上课效率和学生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上一篇: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48例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绿豆冷敷用于新生儿液体外渗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