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我国先秦“民本”思想

时间:2022-10-10 05:24:12

简论我国先秦“民本”思想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脉络。着重论述先秦儒、道两家关于“民本”思想的论断,试图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所启发。

关键词 “民本”思想 儒家 道家 民主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People Thought in China's Pre Qin

YU Wenjie

(College of Automation,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Shaanxi 710121)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ought". Focuses on the pre - Qin Confucianism, Taoism, on the thesis of " people thought", trying to inspi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era of democratic politics.

Key words "people thought"; confucianism; Taoism;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民本”思想在我国政治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说,我国传统政治思想就是“民本”与“君主”思想的矛盾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对我国的传统政治价值观、传统政治意识以及人们的政治态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我国的“民本”思想对历史研究、政治研究、文化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当今民主建设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什么呢?首先来分别看一下“民”与“本”的意思。《说文解字》上说:“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凡民之属皆从民。”“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综合而言,“民本”即是以大众、众萌为根本。政治中的“民本”思想就是以大众为根本,进行政治统治。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现代都起到过巨大的历史作用。首先,这是萌生于西周初年并被后世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所阐发的一种思想,有其巨大的生命力;其次,虽然“民本”思想及其相应的措施未被历代统治者真正落实,但它是逐步被历代统治者接受的,是与“君主”思想不断斗争并节节胜利而起到历史进步作用的;再次,这种“民本”思想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它在形式上不同于西方的“民主”思想。

2 “民本”思想的萌芽和先秦儒道两家“民本”思想的理论表现

“民本”思想萌生于我国西周初年,当时的统治者鉴于殷商灭亡的教训,在政治思想领域提出了“敬德保民”的命题。这在被列为“五经”之一的《尚书》中有许多记载。如,《尚书・蔡仲之命》中就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是怀。”到了春秋前期,在政治思想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重人轻神的言论。随国贤者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鲁臣申儒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左传》庄公十四年)周臣史说:“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虞大夫宫之奇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在春秋时期,这种“重民”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重民轻神”成为社会上的普遍思潮。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从予民以惠开始的,《论语・阳货》中言:“宽则得众……惠则足使人。”《论语・公冶长》中说:“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儒家到了孟子时代,由于社会环境、政治条件、人口因素等的变化,儒家的“民本”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成为中国历代传诵的政治名言。当然孟子还有许多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如在《孟子・离娄上》中有:“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等的论述。儒家发展到了荀子,其对“民本”思想也加以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他说:“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价人维藩,太师维垣。’此之谓也。”(《荀子・君道》)先秦儒家由荀子而集大成,其作为后来(自汉武帝始)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倡导的“民本”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他告诫我们:“民不畏威,大威至矣!”(《老子》第七十二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第七十四章)他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可见,虽然老子的主张是“无为而治”,但其同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道家的继承人庄子也有许多“民本”思想方面的论述,《庄子》一书中多是一些小故事,如《庄子・山木》中讲:“……异日,桑雩又曰:‘舜之将死,其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总之,先秦儒、道两家的政治思想中都有“民本”思想的体现,这是我国后来“民本”思想发展之源。

这种“民本”思想经后来各学派,各思想家、政治家们加以阐发和论述,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阶段,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在我国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虽然历代统治者往往都是以“君主”思想为指导来进行统治的,但是“民本”思想或多或少也在理论界广泛流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我国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民主”思想是不同的。归纳起来至少有四点不同:第一,我国的“民本”思想,虽然也是以“民”为本,但有个前提是君和民的等级差别都是天生的,而西方的“民主”讲究的是“君”是“民”选出来的;第二,我国的“民本”提倡的是君主要“抚民,养民”,西方的“民主”是强调“民有,民治,民享”;第三,我国的“民本”思想认为“民”是统治的对象,无“民”就无所谓“君”,但西方的“民主”认为“民”为国家之自然构成;第四,也是主要的区别就是,我国的“民本”思想认为在君,而西方的“民主”思想认为在民。其实,我国“民本”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思想是有好多相同之处的,只不过是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同罢了,关键问题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要深入挖掘我们的“民本”思想,并把它在新的时期内,加以阐发,赋予其新的意义。

当前,我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执政党本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重点,党内民主以及全国民主是“两个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在这个时期重温一下我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从而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5重印.

[2] 朱新华校点.尚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

[3] 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3.

[4] 黄永年校点.论语[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

[5] 焦杰校点.孟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

[6] 廖名春,邹新明校点.荀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

[7] 涂小马校点.老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

[8] 黄永年校点.庄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

[9] 纪宝成主编.中国古代治国要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10] 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转变中的中国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

上一篇:试析民国私立学校发展的历史局限 下一篇:浅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