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文化研究

时间:2022-10-10 05:05:59

设计文化研究

【摘 要】当前的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大多在西方理念框架下进行设计,传统文化设计思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内在精神。文章从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出发,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理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所在,分析现代环境设计怎样结合传统文化,并探索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关键词】设计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回归

一、设计文化的概念

设计与文化之间的交融构成了当代文化发展的新景观―― 在当代信息社会中,我们对设计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物质的、技术的、理性的层而上,还应该在精神、情感、心理层面下,进一步灌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以人所生活和包围的文化为基础,真正使设计艺术成为“文化的肌肤”。

二、设计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回归趋势

(一)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环境艺术的概念引入,到现在的整个中国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大量的农村居民迁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为环境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然而,各种由过快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破坏,甚至灾难又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面临严峻的考验。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多理念加以否定,由此导致了我国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理论呈现空白状态,使得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引入成为必然。但中西方的传统文化差异巨大,天人观理念相悖,西方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大量的与自然对抗的理念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背道而驰。我国当前在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引导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文化没有受到本土设计师的足够重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很多富有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遭到破坏,就如很多各有特色的古城镇、文化遗迹,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逐渐褪色,丧失了原有的特点,而且逐渐被无情之手把它们从我们的记忆中抹去。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

我国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文明古国,长期发展和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法、墨为开端,这四大文明代表着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阶级和不同地狱的文化发展成果。较为有代表性的理念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圆地方”等都是中华文化精髓所在。天人合一是坚定的信念、方向和一切行为的准则。在思想上,“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点,天圆地方是认识事物的方式,看待事物的依据,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的基本理念。现代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回归提倡的是“改造自然”向“回归自然”转变。在此基础上,环境艺术从观念上、手法上、材料上运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

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尚中的文化,它不是简单地以人为宇宙万物的中心,简单地以人为宇宙万物的尺度,而是在人与宇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与理性直观,提出一个以天地人为整体,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判断和尺度。这就是儒家所说的“道不远人”“仁者爱人”和“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急于天……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三)设计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回归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化的大力推进,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为环境艺术设计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现代环境设计需要以传统文化作为支撑。现代环境设计结合传统文化过程中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如何根据中国地域的文化历史脉络创造符合时代精神风貌的现代作品,这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要扎根国情,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让时代感与传统文化意识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道路。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师时代重任。传统文化与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转化。结合当前社会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发扬转化。就如“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经过衔接现代设计思维让现代人接受,产生共鸣。能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生存方式的同时,也追溯记忆,回归久违的自然。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建筑设计的一次升华:位于北京西北部的香山饭店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现代建筑巧妙的结合,设计师贝聿铭结合了香山的地形将香山饭店设计为院落式的建筑并在水平方向上得以延伸,将总面积约15万立方米的香山饭店切割成诸多小块,既达到了现代饭店所需要的规模,又令人感觉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院落式精致,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贝聿铭老把这些司空见惯的中国园林中的传统元素作为建筑语汇,寥寥数笔将北京香山饭店勾勒在蓝天红叶之间。

2. 立足传统,推陈出新,设计应具有强烈时代感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创新的前提应当是:我们设计的东西,首先是现代的,同时是中国的,如果是在某一个地区,还应体现那里的地区特点,这才是扎根于时代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有血有肉的好作品。苏州博物馆,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传统元素,恰如其分地与这块土地有机地融合一起,既反映时代特征,又有强烈的地域感。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一传统是由丰富的设计时间和深刻的设计理论。“宜设而设”与精在体宜在明清有关设计的论述和笔记中,“宜”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又体现着一种价值的标准。如计成在《园冶》中提到造园设计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李渔在《闲情偶寄》论述有关建筑、造物、陈设时亦以“宜”为准则,如“制体宜坚”、“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祈”、“因地制宜”等。

(一)因地因人制宜

计成提出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方法是程序而体宜是目的是结构,是最终设计价值的体现。“随方制象,各有所宜”是文震亨在设计上提出的一个总原则。从为人的设计而考虑,有共性之宜,亦有个性之宜。共性之宜是人普遍能接受的东西,不受贫富贵贱的制约,正如李渔所言:“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在实用功能的需求上无论贵贱是同一的,在用物上有精粗之分,但无贵贱之别。“宜”所包含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作为设计所遵循的基本目标和尺度之一,其本质应该说是创造性的。

(二)宜简不宜繁

作为设计的准则之一,它既是经济的,又是审美的。李渔在谈及窗权制作时认为:“窗权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在这种实用、坚实耐用的基础上再求其他。由此出发,总结其设计与施工的经验,他提出宜简不宜繁的原则:“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栽其体者易坏。”这是从实用经济层面所作的考虑,而追求“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至于萧疏雅洁”。趋达本性之真的境界,则可以说是审美的,生活的。从根本上说,设计之简、造物之简、陈设之简,主要还是表现为一种审美和文化精神上的追求。

(三)宜自然不宜雕祈

“宜”的深一层内涵是以自然之美为化境。自然含有素朴、本性、本质之意,而相对于雕琢刻镂的繁饰。雕琢刻镂是装饰的一种手段或工艺方式,几乎从原始陶器等工艺起,雕镂工艺就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渐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装饰的场合。“宜自然不宜雕祈”,明确表现出了设计者的一种审美选择与理想信念,即使有奢华为饰的条件亦不为之。李渔云:“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浪漫。”综上所述,“宜”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是实用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实现的平衡,是设计师艺术与审美的自觉,亦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之根源。

四、结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的现代环境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必然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基础之上的。然而,继承并不意味着沿袭、拘泥。一味沉洒于“拿来主义”,没有创新思想的融入,将会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停滞。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时,不能简单机械的复制、拼贴,而应该更加深刻理解其文化内涵。对设计神韵要正确把握传统特征,以延续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文化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吴家骅著.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 郑曙.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地域文化特征[J].2002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议论文集,2002.

[3] 周浩明.乡土生态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生态解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11).

作者简介:娄阁(1990.08- ),女,河南人,长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设计学;朱华,男,长春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空间设计。

上一篇:医疗物联网开启全新医疗模式 下一篇:浅谈农村中学语文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