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劲节力 手足相应:永春白鹤拳

时间:2022-10-10 04:50:23

永春,古称桃源,山青水秀,人文荟萃,是白鹤拳的发祥地。白鹤拳是福建省的七大拳种之一,属南少林五祖拳(太祖、白鹤、行者、罗汉、达尊)武功。它以鹤为形,以形为拳。演练中动静相连,虚实分明,快慢相间,上下起伏,手足呼应,脉络贯通,吞吐浮沉,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其拳以寸劲节力,形神兼备而见称。

它不仅反映了白鹤的高度灵敏和静中寓动沉稳的气势,而且汲取了虎、龙等动物的形态、性情、智慧及长处;取其动静之因果,得其进退功守之主旨;究其防卫天敌、捕杀猎物之机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拳种――永春白鹤拳。

它历史悠久,才俊辈出,拳理精辟,技法丰富,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盛行于欧美,是中华武术的一枝奇葩。

方七娘创拳

说起永春白鹤拳,至今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创始人方七娘是浙江省丽水县少林拳师方种公的独生女。方七娘自幼聪明过人,随父练得一身好拳艺,因反抗财主逼婚,入福建福宁府(现宁德霞浦县)北门白练寺为尼。

一日,方七娘在寺中织布,见一只白鹤飞栖梁间,昂首振翅,舞脚弄翼,舞法甚妙,倍觉神奇,就把手中梭盒投去,白鹤闪跳而过;再以纬尺掷击,又被白鹤展翅弹落。后见白鹤引喙理毛、伸颈觅食、缠脖歇息、奋翮凌空等种种姿态,非常奇妙。于是方七娘在感悟之余,不断钻研,把白鹤舞姿糅入少林拳法之中,揣摩衍化出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独特拳种――白鹤拳。

方七娘在白练寺中教传拳法,声名大噪,被尊为“巾帼名师”,慕名求艺者众多。永春的郑礼、郑宠、叶福、潘贤、刘灶等都到白练寺拜方七娘为师。后来方七娘与永春人曾四结为夫妇,把拳法传给曾四。据《永春县志・方技传》载:“七娘与其夫曾四以罪谪永春”,在永春西门外后庙开馆授徒。从此,白鹤拳在永春扎根传播,史称方七娘与曾四夫妇所教传吴、林、蔡、乐、许、潘、苏、周、康、颜、张、辜、李、白、郑、姚……诸28人,为“二十八俊杰”。因白鹤拳首先在永春繁衍发展,所以又称为永春白鹤拳。

三百年流芳

永春白鹤拳还随南拳传入台湾,衍传为蜚声台湾的永春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拳师白戒(白练寺方七娘的徒弟)来永春教授“寸劲节力”功,揉入白鹤拳技法,使永春白鹤拳的弹抖寸劲的特点更臻完美,后人尊白戒为“后永春名师”。时至今日,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往来的不断发展,台湾白鹤拳也来永春谒祖。

清康熙年间,永春白鹤拳就流传至福州地区,衍化成纵鹤、飞鹤、鸣鹤、宿鹤、食鹤,五种风格各异的福州鹤拳。冲绳和福建的交往历史悠久,经济和文化随着“闽人三十六姓”到琉球之后更加繁荣。那时,东恩纳宽量等一些人乘琉球进贡船只经常到福州求学武术,他们把永春白鹤拳和福州鹤拳带到琉球,与当地一种称为“手”的拳法加以传,发展成为今日风靡日本及欧美的空手道刚柔流。

2007年,日本空手道研究会创始人金城昭夫在自己用48年时间研究写成的《空手道传真录》中认定,日本空手道源自永春白鹤拳。近年来,日本及欧美的空手道高手多次来永春寻根谒祖,切磋武艺。

永春白鹤拳随着外出谋生及跨洋越海的人,传到国内,港台及东南亚各地,据载严咏春(严三娘)把永春白鹤拳传至广东,发展自成体系的“春拳”,他们都奉方七娘为师祖。至于欧美的白鹤拳、虎鹤形、龙鹤形拳也都是永春白鹤拳的流派。

一代宗师潘孝德

永春白鹤拳随清康乾盛世而兴,历代薪传不衰,才俊辈出。1928年,在南京举行第一次国术国考中,永春潘孝德、潘世讽、潘嗣清、李万悦、宋忠达、王忠瑛、林宝山等人参加考试,均合格获“壮士”。

1929年,应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邀请,以潘孝德为主要骨干的永春白鹤拳师组成“闽南国术团”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巡回表演,结束后又应陈嘉庚会同海峡殖民地总督兼马来联邦钦差大臣金文泰(英国人,此前任香港总督)联函聘请潘孝德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设馆传授永春白鹤拳、悬壶济世,授徒众多,其中孝德之徒柯剑锋、陈际道、林金星、谢醒狮等又在星马各地继续设馆授武行医,永春白鹤拳又随这些再传弟子的迁播而传至欧美,现在风靡于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白鹤拳大多属此支派。

永春白鹤拳还有传统的舞狮、“狮”,模仿雄狮的各种动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并与白鹤拳套路对练,武韵别具一格,深受广大群众喜欢,为喜庆活动锦上添花。永春白鹤拳还有按经络、穴位、时辰不同,用“鹤技”点断筋脉的方法,还包括一套推拿、按摩、接骨、治伤的方法、药方以及制作丹膏丸散的知识。因而,在白鹤拳发展史上也不乏对祖国医学,尤其是骨伤科有专门研修的白鹤拳名师。白鹤拳一代宗师潘孝德就是医武兼修并蓄的杰出代表。

永春白鹤拳轻盈灵巧,不受时间长短、地点大小的限制,便于练习,容易掌握,老少咸宜,妇孺皆适,长期演练可内健脏腑,外强体魄,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有非常明显的防病强身和延年益寿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上一篇:一位名家的怪癖四幅画作引发的暗战 下一篇:飞阁悬空洞穴上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