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全市粮食工作意见

时间:2022-10-10 04:29:23

度全市粮食工作意见

一、2013年全市粮食流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实施“一三三五”工程

(一)一个总目标:奋力率先实现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

(二)三项基本目标:一是购销目标。全市统计范围内粮食收购企业完成收购45万吨,销售39万吨;二是储备目标:确保完成中央、省、市三级储备6.5万吨;三是监管目标:全年组织各类监督检查活动不少于10次;开展2013——2013“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评审,新增市级以上示范企业2家,市级3家。

(三)三大建设任务:一是粮食仓储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快省储库新增1.5万吨仓容仓库开工建设,启动5万吨现有仓库的修缮工程;二是数字粮食项目建设。投资200万元,建成粮库信息化管理平台;三是食用油库项目建设,全面建成400吨食用油库并投入使用。

(四)五项重点工作

1.完善基础设施工程,提升粮食储备水平。一是加快建设薛埠中心库。按照粮食物流“四散化”和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在粮库建设中配套建设能满足粮食收购、烘干处理、装卸、储存、加工需要的粮食机械设施,实现各环节无缝对接。我市粮食行业“十二五”时期将进入以“整合资源求发展”阶段,对已失去存粮功能的粮站进行规范处置,所得资金全部用于薛埠库1.5万吨仓容的改扩建工程建设,最终建成一个全省示范型中型粮库。二是合理布局一批收纳库。结合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新建一部分、改造扩建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整合一部分”的原则,在全市合理配置粮食仓储设施,集中修缮10个库点5万吨仓容,有计划有步骤改变原有仓库老化、道路不畅、场地破损等状况,做到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市粮食供需从以前的产区、到现在的产销平衡区,渐渐趋向于产销紧平衡区。仓储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是储备粮安全保管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地方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多方投入,努力建成现代型仓容占比达到80%,每5万人设置应急保供点1个,每万亩粮田配备粮食低温烘干设施装机容量50吨。

2.建设“放心粮油”工程,提升粮油质量安全水平。“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升粮油质量安全水平,迫切需要加快“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一是加大监管。充分发挥“放心粮油”工程领导小组在市场监管中的主导作用,每季度对全市辖区内的放心粮油生产企业、销售店(柜)进行检查,重大节日进行抽查。进一步完善全市粮油质检体系建设,提高粮油质检能力,重点监测粮食中农药残留、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真菌毒素、添加剂等卫生指标,全力保障粮食供应安全。二是引导创建。不断深化创建形式、丰富创建内容。放心粮油产品的生产关键是源头、是原粮。要组织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和扩大优质粮源基础建设,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万倾良田改造工程,通过土地承包流转,建立优质粮源来源基地;其他各类生产企业要广泛建立订单合作机制,通过合同订单、股份合作、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形式,掌控优质粮源;国有粮食仓储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用绿色储粮、低温保鲜,无害化防治等技术提高保管水平,为放心粮油产品提供品质优良的原粮。三是加大宣传。通过粮食科技周活动、世界粮食日等粮食主题活动,进行产品展示、现场咨询、印发宣传材料、协调媒体宣传等为“放心粮油示范企业(销售店)”做好宣传和推广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让市民了解我市的“放心粮油示范企业(销售店)”创建情况,选购放心粮油,提高市民安全消费意识,确保市民放心消费。

3.实施数字粮食工程,提升粮食管理水平。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内涵很广泛,信息化是其重要内容。“数字粮食”工程是包括电子政务、数字业务、数字服务和电子商务等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一是注重“数字粮库”工程建设的投入。省薛埠储备直属库已列为省粮食局确定的十六个“数字粮库”建设库点之一,坚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加快人才培训,做到建设与使用并重,加强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流程控制、物流仓储、管理手段、营销模式等各环节的运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力争我市数字粮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二是注重“数字粮食”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完善粮食行政管理业务、基础数据统计中心、行政许可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要重视研究开发地方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把全市所有粮库逐步纳入数字粮库监管,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粮食行业的应用,促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仓储管理现代化水平和经营能力,切实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安全监控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4.加快粮企转型工程,提升龙头带动能力。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广大市场的纽带作用,是粮食流通产业化的核心。加快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建设,必须促进粮食企业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改革和转型。一是以产业化为先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加强全市各类经济组织的联合,尤其要发挥粮食种植、加工等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巩固“公司+基地+订单”运作形式,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粮食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2013年要继续开展龙头企业的申报创建工作,力争新创建一批县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1—2家。二是以规模化为目标。国有粮食购销和仓储企业要紧紧抓住“十二五”期间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积极争取粮食仓储、物流、加工、运输、配送等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强化产业发展基础。要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组和资产整合力度,做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储备企业,并鼓励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引导粮食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成为实现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的主力军,现有主要粮食企业努力达到规模企业水平。三是以品牌化为支撑。支持和鼓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产品档次,走品牌化、精品化发展之路。要以南顺、江南春米业、江南制粉等优秀企业为主导,突出大米(软米)、面粉、水糯粉的品牌效应,持续扩大我市中、高端粮油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优势,有效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5.创新人才培育工程,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兴粮”战略。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用人渠道。根据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缺额补充的有关规定,公开招录专业对口、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粮食行政管理人才;同时,利用国有粮食企业岗位设置合理、专业层次分明、机制体制灵活的特点,分类分批引进人才。2013年计划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5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人才梯队。分层分类抓好现有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在粮食仓储、粮油机械、质量检测、粮食物流、信息工程、统计监测、财务管理、食品生产、行政执法、经营管理等方面专业广泛、门类齐全的阶梯型人才队伍,确保粮食事业发展后继有人。三是实施人才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广泛吸取国内外粮食行业对人才队伍管理的先进经验,建立符合现代粮食流通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高粮食行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粮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转变作风,努力打造作风过硬的粮食团队。

1.改进作风,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突出重点,在服务大局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要采取生动有效、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开展党的十学习贯彻活动。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新规定,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密切联系群众,锤炼良好作风。各单位、各支部、各条线要精心谋划,抓典型、立标杆,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主题的活动。选树一批埋头干事、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和标杆作用,在展现党员风采的同时,实实在在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心发展的强劲动力,每名党员、干部在粮食现代化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2.一岗双职,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一岗双责”是对现代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所提出的新要求,在做好粮食经济工作、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结合粮食工作特点,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廉政教育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行政权力内控机制和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继续开展领导干部“三解三促”活动,不断提高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能力。

3.创先争优,增强粮食的整体实力。要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要在全力推进粮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创先争优:在确保粮油保供稳价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在确保服务“三农”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在确保“放心粮油工程”进一步深化上,在确保粮食流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行业自身形象得到提升上创先争优。二是要在继续开展创建“好班子”活动中创先争优。三是要通过抓载体规范创建品牌上创先争优:认真实施“品牌化服务”战略,认真实施“我一流”创建项目实施“双创”人才计划在引进科技人才中创先争优。努力把粮食打造成队伍精干、财力充裕、储备安全、产业发达的新局面,为推进粮食事业持续发展,改善粮食人的工作、生活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行政审批承诺时限工作汇报 下一篇:度全市粮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