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时间:2022-10-10 03:04:31

井冈山斗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摘 要]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对党员干部有效地进行了理想信念教育,认真研究这一时期的教育经验及启示,对我们抓好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井冈山 理想信念 经验 启示

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内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切实增强全体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这是新形势新任务向党的思想建设提出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常抓不懈

中国社科院2006年10月以来在调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时,发现“受访的2602人中,有1678人认为是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育者自己不信仰共产主义,占65%”。这说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思想建设的重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时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党永葆生机的必然要求。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

研究现实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井冈山,是同志为寻找中国革命正确道路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道路的重要一步。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通过用革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来激励广大党员同志,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了解这一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尊重人权,奠定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基础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注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士兵的权利,维护士兵的尊严。一是尊重士兵选择权。秋收起义失利后,部队思想比较混乱,有的急躁盲动;有的悲观失望;有的叛变投敌,抛弃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面对组织和思想的混乱状态,我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优化组织。整编时充分尊重士兵权利,坚持自愿的原则,愿意留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留下的就发路费回家。整顿后的队伍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留下的都是精英分子,对前途有着必胜的信念和决心,便于进行管理。二是让士兵参与管理。由于秋收起义时部队中有不少军官是从旧军队过来的,他们身上的旧习气、旧作风严重影响了官兵之间的团结和谐。为了废除旧制度,消除不平等现象,三湾改编时设立了士兵委员会。这种民主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对实现军队的团结、增强部队的战斗力有很大作用。

(二)生动说教,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时机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往往是思想容易发生动摇的时候,更是迫切需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走向低潮,白色恐怖笼罩下建立起来的。刚开始时根据地军民的生活极度困苦,有的人产生了悲观思想,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为及时解决这些阻碍革命发展的思想问题,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理论上回答了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

1927年10月下旬,南昌起义军南下到潮汕地区时严重受挫,当时的部队一无供给,二无援兵,离队脱逃的越来越多,连师长、团长也有不辞而别的。危难时刻,以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气概和远见卓识,发表了一席振奋人心的讲话。他说:“1905年的俄国革命失败了,留下来的‘渣渣’就是十月革命的骨干。我们这次就等于俄国的1905年,这是中国的1905年。我们只要留得一点人,在将来的革命中间就要起很大的作用。”革命前辈这些铿锵有力、充满豪迈、自信和乐观的话语,科学分析了形势,指明了革命的前景,解开了大家心头郁结多时的疙瘩,极大地激发了起义军将士们的革命斗志。

(三)结合现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等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广大士兵的积极性。

1927年,毛泽覃在乔林建党时,深入群众,组织群众,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典型事例启发群众的政治觉悟。并经常采取开会、上党课等形式,启发群众诉苦或以问答方式宣传、动员、团结贫苦农民,揭露土豪劣绅给农民带来的贫穷和灾难,激起了群众内心深处对地主阶级和反动派的切齿仇恨,为进一步因势利导组织群众展开斗争奠定了感情基础。

1928年12月在总结一年来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使土地革命有了法律依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部队中大部分士兵出身于农民家庭,他们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获得土地是农民的最大梦想。一旦土地问题解决了,就既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又增强了对革命前途的信念,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四)率先垂范,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

井冈山斗争时期,大力倡导“为主义而牺牲”的精神。红军指战员在颈脖上都系有红带子,名为“牺牲带”,表明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的决心。每到危急关头,领导干部身先士卒,“跟我走”而不是“给我上”,让士兵感受到红军和白军的明显区别。作为实践理想信念的带头人则更是率先垂范,如让棉衣,穿草鞋挑粮上山等动人的事迹,带动了广大红军战士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渡过了白色恐怖下的重重难关。可见,领导率先垂范,自觉追求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就会产生较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让士兵感受到巨大的人格力量。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启示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奠定了我党革命胜利的思想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仍然不能放松。正如同志所说,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促使他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能够有效防止人民赋予的权力发生蜕变,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一)以人为本,营造民主课堂

井冈山斗争时期,除了尊重士兵选择权,让士兵参与管理外,在组织和宣传群众的革命实践中,还创造出了“诉苦”这样一种动员方式。通过鼓励大家积极倾诉,把自己对旧制度的不满倒出来,就可以全面了解群众的意愿和利益需求,并将群众的诉求有效地反映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去。之所以“诉苦”有效,是因为党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取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当前,在干部教育的课堂上,学员崇尚民主、追求平等、注重参与、渴望交流,成为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特点。在对学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应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途径、手段去吸引学员,教育学员,真正发动、组织、引导学员开展思想互动,进行自我教育。鼓励学员针对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现实阻碍和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教师可以将行动学习法引入课堂,并扮演好一个促进师的角色,积极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当前重大的理论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做好政策解读和对策分析工作。

(二)把握机遇,抢占思想阵地

一个人的思想状况和他周围的环境有关,处在积极向上环境中,就会充满活力;处在压抑沉闷的环境中,就会消极悲观。我党在与以往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历史表明,思想文化阵地没有真空地带,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树立强烈的占领意识。一是继续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上,必须突出党性原则,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二是把提高媒体应对能力纳入教学内容。当前,发达的网络媒体是一个自由度很大的信息系统,我们如果不注意抢占这个思想阵地,它就会成为国内外反动势力蛊惑人心的政治言论,腐蚀广大干部理想信念的工具。为此,在教学中,应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提高媒体应对能力相结合,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在大量网络信息面前的政治鉴别力和舆论引导力,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带动周围的人,树立坚定的信念。

(三)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对学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还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大家在针对案例进行充分思考、讨论之后请来案例中的真实人物现身说法。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邀请老红军和学员面对面交流,增强真实感,还可以带领学员重走红军路,切身体验当年红军坚定的革命意志。反面的案例则可以去监狱进行现场教学,听取那些曾经迷失方向,背弃理想信念而失足的人的告诫,接受警示教育。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周金堂.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朱永乐.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4]黄霏,彭弟庆.论井冈山斗争时期地方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法制与社会,2008,(11).

[5]肖小华.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J].世纪桥,2007,(10).

上一篇: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下一篇: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