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题和呼应

时间:2022-10-10 02:38:56

文题展示

在教室里,在运动场上,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有许多需要……请以“我需要”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文章的点题和呼应。

写作指导

点题,用扼要的话把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示出来。写文章的点题是在关键的地方,用最简明扼要的话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意旨,以便读者了解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你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用一句话概而言之,点题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文中等处点题。

开篇点明题意。例如中考满分作文《爱就在我身边》的开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生活中也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体验。透过我的视线,我发现,爱就在我的身边。开篇点题目,简洁明了,可使读者从整体上迅速把握内容。

结尾卒章显题,文末点题目,可检验全文内容是否紧扣题旨。例如学生作文《谈敬业》一文的结尾:“风雨中,我们的祖国已走过了60年,60年来的辉煌成就是来于敬业。就让我们带上敬业精神去开拓祖国更炫目的未来。小作者的点题,干净、明快,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催人敬业。更似一束光芒回照全文,使题旨凸现出来。

把点题的句子放在醒目的位置,在行文中多次点题目,这种内容与题目反复照应的写法,既能强调主题思想,又能突出中心线索。《心灵的窗口》一文中间有这样一段话:“妈说:你小时候,干什么事毫不隐瞒,毫不掩饰,心扉永远像一扇打开的窗。”这是借人物的语言点题。接着又写:“时过境迁,那敞开的小窗已经关上了半扇。”还写到:“剩下半扇敞开的小窗已经变成半掩的了。”最后又写到:“路旁一户人家的窗户打开了。”在文章中间部分反复点题,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加深了读者对文章旨意的理解。

如果没有点题的语句,文章就会变得黯然失色。就会变得与话题无关。因此,在文章恰当的地方点题,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学会点题的方法,恰到好处的点题,对偏题离题的作文有妙手回春的功效。

我们写作文,除了“点题”之外,还必须注意“照应”。所谓“照应”,就是使文章中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上互相照顾、呼应。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也能使文章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常见的照应有三种:文章中局部细节的前后照应;文章内容和标题相照应;文章结尾照应开头,这叫首尾照应。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历来都强调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呼应恰到好处,不仅使文脉贯通,融为一体,而且极易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兴趣和美感,这就好像在登山涉水游览一番后,重又回到原来出发点,坐定下来,转过头去回味一番刚才经历的奇山异水一样。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标题的呼应,可以用在文中出现标题的方式来照应。至于文章细节的呼应,应在内容上前后连贯,保持一致。

反复点题,目的是强化主旨。一般是采用反复:一是简单重复。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便于紧扣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二是相似反复。在行文过程中,用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这种方法也可称为仿句点题法,只要把第一个句子写好了,后面的句子根据材料稍作变化即可。从表现形式上看,在作文的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

佳作展示

我需要自由

安徽太湖天华初中902班潘常娟

鱼儿可以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因为它拥有自由;鸟儿可以在浩瀚的天空中翱翔,因为它拥有自由;花儿可以花丛中争芳斗艳,因为它拥有自由。那么,我呢?我需要自由!

我需要自由,哪怕仅仅是课间十分钟的轻松。

走进教室,一股压抑的气息就直奔我心。忽然间有了昏昏欲睡的感觉,看着周围无精打采的同胞们,心中大惊,原来他们和我一样,昨晚熬夜大闹作业场,折腾了一个晚上,筋疲力尽。瞧着他们令人怜惜的样子,心中顿时释然了。因为大家都是同病相怜,太忙了。忙的没有时间睡觉,我可以想象的出:寂静的晚上,昏黄的灯光射在书本之间,一个脑袋在灯光下摇摇欲倒,一双眼睛抵挡不住睡神的打扰,似睡非睡,想睡而不敢睡的情景。好累啊,真想见到桌子就趴上去,两手一摊,脸一贴就呼呼大睡,但是我们很忙,忙的连休息的资格都没有。

坐在教室里,好不容易做完一科作业,抬起头,瞟了眼在黑板上一个个张牙舞爪着的作业,目光又不禁被窗外景色吸引。慵懒的阳光倚靠在梧桐树梢,将梧桐树那青黄斑纹镀上了一层金边,在阳光下显得随意极了,调皮的风儿卷起地上的落叶,优雅的转了个圈,又蹦蹦跳跳到了梧桐树上,将阳光的午睡给打扰了,“不知它们会不会打起来呢?”脑海中突然不合时宜地显现出了这样的一句话,门口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晃晃已经酸了的脖子,埋头开始做起作业。

我需要自由,哪怕仅仅是一小时午睡的舒适。

“还不去做作业!”妈妈的叫嚷声传来了,“又想做到10点多钟!”“知道了。”放下手中的饭碗,碗中还有半碗盛余的饭菜,“不知道妈妈会不会说?”我犹豫着,却因为妈妈再一次的吼叫声赶忙朝书房跑去,“怎么没吃完?”“真是浪费粮食。”一声声的责备鼓动着我的耳膜,头痛欲裂的感受让我无法反驳。

我需要自由,哪怕仅仅是一顿晚饭的悠闲。

心中深知所有的压力,来源是一份份无私的爱。老师的厚望,父母的期望,亲人的盼望,这些原本无私的爱,转变成一本本作业本,一声声责备来临我的心中。当所有的压力无法转化为动力时,便成了矛盾的导火线。假如鱼儿没有了自由,怎么在水中遨游;假如鸟儿没有了自由,怎么在空中翱翔;假如花儿没有了自由,怎么能开放在花丛中。

我迫切需要自由!请给我自由,让我在人生中遨游,飞翔。

[点评]

作者写这篇作文时充分考虑了文章的点题和呼应,开篇点题:“我需要自由!”;然后三次用“我需要自由,哪怕仅仅是……”的句式点题;结尾写道“我迫切需要自由!请给我自由。”这些语句既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又起到了呼应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所以,文章主题鲜明,很有感染力,能发人深思:学生学习负担如此之重,原因何在?怎样还给学生自由?

上一篇:宽容 第3期 下一篇:屋顶上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