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构设计与施工中质量问题的成因与处理

时间:2022-10-10 01:48:43

关于结构设计与施工中质量问题的成因与处理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业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不断建设施工,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一个建筑的结构设计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那么无论施工企业如何把握施工质量,也不会建筑出高品质的建筑工程。同样,在有了优秀的结构设计方案后,施工企业不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规范施工作业,也不会达到预期的建筑效果。因此,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是相辅相成的,是共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现本文就针对目前建筑施工中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提出一些处理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结构设计;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一项高品质的建筑工程项目,除了要保证其外观形状、内部结构等符合设计要求以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由于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都规模较大,涉及的施工人员和施工工艺较多,若任何以方面出现差池,就会影响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在完成工程设计之后,还需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际考察检验,了解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只有这样不断根据具体施工进度改进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才能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稳定,在预定的工期内实现高品质建筑的目的。以下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设计与施工中质量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一、混凝土的蜂窝、孔洞、露筋现象以及强度不足的问题

1、成因分析。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具有高强度的混凝土成为目前主要的建筑结构施工材料,但在对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进行调查中发现,很多建筑的混凝土结构都存在蜂窝、孔洞以及钢筋外露等现象,有些则表现为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较差。这就给人们的居住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造成这些质量缺陷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当,混凝土未做到分层浇捣,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超过振动棒影响作用半径,少振或漏振;模板下口支模时密封不好引起漏浆、模板浇水湿润不够,拼缝不密;模板质量不好,表面粗糙,板缝过大;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不准,和易性不好,浇筑砼时有的地方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过密,捣筑砼时,大石子卡住钢筋,水泥浆下不去;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引起位移;混凝土浇筑后没有及时合理的采取养护措施,施工组织不好,不按施工程序办,影响质量等等。

2、处理方法。在采用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的施工材料时,一定要严格把关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水泥、砂石以及水都要通过试验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拌制混凝土浆液时,原材料的配比必须在专门的技术人员监督下,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配比,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可过长也不能太短,在具体的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搅拌时间,使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先检验模板的质量,以及模板的位置是否正确,板缝空隙是否过大等问题,在确定无误后,开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构筑物结构设计时要注意其坍落度的控制,考虑混凝土的离析度,在施工中要采取分层捣实的方法,直到混凝土表面无气泡呈现水平静止状态为止。对于出现麻面、孔洞等现象,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再进行抹平或补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加强后期养护工作,这对于保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支座负钢筋倒伏问题

1、成因分析。楼板上的钢筋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绑扎后方可开始浇捣混凝土,但施工中往往未注意保护已架立好的支座负钢筋,造成这些钢筋倒伏情况严重。这种情况造成支座负弯矩无足够的钢筋来承担,支座地板面就容易出现裂缝,板的刚度降低和挠度加大,使板的受力状态逐渐趋向简支,即跨中实际弯矩比设计弯矩大许多,因而使板筋偏于不安全。

2、处理方法。这种由于施工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当然首先应从施工方法及操作规程上采取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及隐蔽签证。另外结构设计也应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设计文件中应明确提出施工要保证支座负筋位置准确的要求,施工时应设置足够的钢筋撑脚(马凳筋),以加强支座负筋的抗踩踏能力,设计时应注意适当加粗支座负筋和架立筋的直径。既然计算中连续板支座负钢筋按弹性分析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楼面板宜按弹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从而减小支座弯矩,增大跨中弯矩,而屋面板考虑到防水防裂,仅跨中弯矩按塑性分析,这样使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实际,也提高了板的安全度。

三、构造柱与梁的连接,柱纵向钢筋偏离问题

1、成因分析。在主体结构设计施工中,有些建筑企业为图方便省事,将框架柱与构造柱一起整浇,这样做不但使结构受力概念模糊不清,并与设计意图不符,而且留下了质量隐患。另外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施工中,常常会出现柱筋错位或漏筋的现象,这是因为在混凝土浇筑前,没有在柱的结构中预留插筋,而在浇筑凝结后才进行钻孔插筋,这样进行插筋不仅定位不准,而且也破坏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

2、处理方法。建筑的梁柱结构是支撑整个建筑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梁柱施工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施工工序的先后顺序,并严格按照技术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可为赶工期或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在浇筑梁柱时,一定要在框架梁上构造柱的部位预留插筋,对于钢筋错位的问题,可以采取植筋的技术方法,利用钻孔、灌结构胶等措施进行插筋,并且要保证插筋错入的深度大于钢筋直径的10倍,方能保证梁柱构造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现浇砼楼板的干缩开裂问题

1、成因分析。现浇砼楼板浇完砼后,往往在很短的时间楼面就开始出现龟裂,在设计中要考虑温差较大的地区或季节因素。这种裂缝不是板受荷重引起的,而是砼在干缩开始时出现的裂缝。这种裂缝的产生多数都是由于砼的水灰比太大引起的,这种干缩裂缝的存在使结构的刚度降低,挠度增大,受力后加速裂缝的开展,从而降低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处理方法。为了防止混凝土水灰比太大引起的干缩裂缝,在具体的设计施工中,要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进行模拟试验,确定适合当地建筑的混凝土水灰比。在结构设计中也要明确标明工程混凝土允许的最大水灰比,避免混凝土出现太大的水灰比。同时混凝土预拌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混凝土制作质量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过大水灰比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以减少或杜绝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干缩开裂问题现象。

五、结语

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关系着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和建筑使用性能的安全,因此,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式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在结构与施工组织的设计中,要做到设计层次清晰明了,内容科学严谨,在施工中,针对技术性较强的施工作业,一定要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以保证施工质量。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把关每一项施工工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上一篇:有关高瓦斯煤矿通风的技术重点分析 下一篇:朝阳大悦城:不一样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