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争之竞争(1)

时间:2022-10-10 01:04:21

主题导引:

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人们来说,“竞争”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竞争中。作为学生,在学习上要与同学竞争;作为成年人,在工作中要跟同事竞争;同时,我们每个人又不可避免地要跟时代竞争,跟成长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竞争,有时甚至要跟自己竞争。让我们跟随下面的几篇文章,去感悟“竞争”的深层内涵吧!

经典回放

像男人一样战斗下去

子润

假如你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成与世界告别的最后时刻,你会十分珍惜每一秒,留下一段故事,带走一丝欣慰。

生于吉林省白城市的王甲,2006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大型国企从事平面设计工作。2008年冬季的一天,他突然感到腿不听使唤,双手拿捏东西也十分吃力。辗转几家医院后,他被确诊为世界三大绝症之一――渐冻人症。他将面对肌肉逐渐萎缩,失去运动本能,最后衰竭而终的现实。

思考了一段时间后,王甲含笑告诉父母:“我必须像男人一样战斗下去,直到最后!”几个月后,他已无法上班。他一点点体会全身肌肉从身体左侧渐渐扩展到右侧的萎缩过程,最后,仅有一根手指可以活动!他的大脑思路还很清晰,他没有绝望,他要用一根手指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坚持平面设计和文学写作。

平日几分钟可完成的平面设计,此时却需要几天;平时半个小时可以写好的文章,此时却要半个月。这期间,王甲设计创作了一幅题为《乳》的作品赞美母爱和女性,画面仅一个很小的向外扩散的红晕,意境深远,让人浮想联翩。他说:“女人为人类生命的延续作出了贡献,女人是我们与自然之间的最后的纽带。”

2009年4月,王甲的病情持续恶化,他已无法咀嚼饭菜,脖子无法活动,脑袋立不起来,但他依旧用一根手指实现着梦想。“我知道我是个病着的穷人,我试着让灵魂富有起来……”王甲在博客上留下了这样的句子。

王甲顽强的生命力震撼了许多网友。网友们积极鼓励他,并组织起来为他捐款,这给了他巨大的力量。为了回报社会的关爱,也为了鼓励生命鲜活却委靡的青年坚强地走下去,王甲写了一篇《像男人一样战斗下去》的博文:

“像斯巴达勇士一样,冲破死的囹圄,站在生命之巅。男人要做大海,包容一切,对待疾苦要举重若轻。男人要勇于冲破黑暗,哪怕几率是零。一个男人是一座丰碑,上面刻满了战役和无数勇士的名字。

一个男人只有经过炼狱般的折磨才会更显其成色,百炼成钢;一个男人要扛起肩上的责任,坚守自己的领域,不离不弃;一个男人蜕变成勇士的过程是孤独寂寞的。

努力吧,我的朋友……”

(选自《读者》2009年第23期)

【阅读感悟】

文章通过真实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面对生命中的挫折,要勇于抗争”的道理。面对生命突如其来的灾难,王甲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与命运作抗争,和时间竞争;选择了“像男人一样战斗下去”。他用顽强的毅力挑战自我,同时也激励着生命鲜活却委靡的青年坚强地走下去。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耐人寻味,如“男人要勇于冲破黑暗,哪怕几率是零”“一个男人只有经过炼狱般的折磨才会更显其成色”等。面对王甲永不放弃的信念,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向前。

美文欣赏

听见自己的声音

吴淡如

那是多年前一个炽热的下午,我赶往演讲会场,一进门,就发现状况不妙。

这是由一个电视台举办的演讲,为了配合一出主题与女性的刻苦耐劳精神有关的连续剧上档,该台特地主办了一个演讲系列,作为宣传之用。

有了一些演讲经验,但并不算是个中老手的我开心地接受了邀约。主办人言明:虽然没有什么酬劳,但会在电视台大打广告宣传,供观众索票。当时对一个作者而言,这已是一种殊荣。若非电视台主办,哪一场演讲可以占用到昂贵的广告时间呢?

前一天,主办的小姐还很高兴地告诉我,门票被索取一空,会场必定人山人海。

然而真实的状况远超乎想象,我到会场前已有一位教授级的人物在台上演讲了。原来他们把两场演讲排在一起,要听众连续参加长达四个小时的讲座。这种做法确实高估了听众听课的耐力,恐怕只有直销集团的讲座可以让听众无怨无悔地支撑这么久吧。

更糟的是千余人的会场只有很少的人。主办人也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天气太热了吧……打电话来要票的人真的很多……”

我真佩服台上这位教授,他可以完全不管台下反应,一个人用让人听得不太清楚的广东国语一直讲下去,听众们大多睡着了。因为有三分之二的听众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家。

场面实在尴尬,我真的很想逃走,只靠奄奄一息的理智把自己拉回来。

最难熬的一瞬间,在上一位演讲者下台的时候,竟然一点掌声也没有。主办人要我马上接下去演讲,我实在不忍心疲劳轰炸那些昏昏欲睡的老人家。这时,有一个声音开始对我说话:“照原订计划讲吧,就当它是一个考验,如果你可以顺利讲完这场演讲,任何一个场面都不会难倒你!”

就跟“不可能”赌一赌吧。我决定尽力,不管有没有人听,我的热忱不能因为没有掌声而减弱。

我完成了这场最无法承受的演讲后,有一位老先生走过来,以浓重的乡音对我说:“小姐,我不认识你,你叫什么名字?你讲得挺不错的,本来我只是进来吹冷气睡个午觉,没想到听你讲故事还很有趣!”

还有位老太太走过来拉我的手:“我以为进来会看到连续剧的女主角呢,你在里面演什么角色?可不可以告诉我?”

我很感谢那个在危急时拔刀相助的“自己的声音”。果然在此后,就没有任何局面难得倒我,包括被我视为是“横越两岸最大挑战”的上海复旦大学演讲(我怕的是两岸语言、风情不同,与听众有隔阂),和多年前那场演讲比起来,难度也不到五分之一,我成功了。

听众冷漠,反应稀落,还要露出微笑,表现出水平,才是演说者最大的挑战。

我一直很感谢那场没几个人来听的演讲。它仿佛是命运别出心裁的安排,让我明白,原来在危急时刻,我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安抚自己,且选择一条必须走的路。

我明白:因为我改变了态度,环境变得不再那么不舒服。当环境无法改变,就和自己玩个游戏,改变态度吧。

(选自《时代青年》2009年第12期)

【思考练习】

1.你怎样理解第一段中黑体的“状况不妙”?

2.文中反复提到“自己的声音”,这个“自己的声音”指代什么?

3.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什么?请找出来。

4.结合实际,谈一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时文传送

你敢学习安徒生吗

佚名

我买了一本《安徒生自传》,想研究一下人家是如何到老都能保持一颗童真的心灵的。没想到在前100页,我读到的却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成功捷径。

一、坚决远离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这个穷鞋匠的儿子从来就不认为自己应该跟工厂里那些喜欢讲下流话的人属于一类,尽管他和他们一样穷。他的做法是逃离工厂,靠母亲养活。当然,他很幸运,获得了母亲的支持。

二、从不重视别人的讥讽和嘲笑。从小到大,安徒生一直是别人的笑料。他朗读诗歌的时候,被邻居笑话;他写作诗歌的时候,被同学笑话;他把当地的一篇神话改编成《海的女儿》时,又被同行和媒体笑话。很显然,安徒生注意到了这些不太善良的反馈。尽管他也痛苦过,但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主动接近站在名利巅峰的大人物。如果前面两条是成功的必要因素的话,我觉得这一条简直就是安徒生的撒手锏,那绝不是一般人想得到做得出的。当他从报纸上得知某位大人物的行踪时,他会冲过去,把自己介绍给他,并准确地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我现在的情况很窘迫,我很希望得到您的援助。用这种方法,他敲开过当时丹麦歌剧皇后的门,敲开过哥本哈根皇家剧院主任以及皇家歌剧院院长的门。就这样如法炮制,在被拒绝过N次之后,他为自己谋得了一个在皇家歌剧院伴唱的差事,并在不久后获得了一位大学校长的全额高等教育资助。

本来注定要进工厂做学徒的穷孩子,就这样一步步向上等人迈进。

我和一位朋友探讨过安徒生的撒手锏。我们都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最难克服的是自己的尊严,还有想象力:第一,生活常识所带来的无形束缚,致使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可以这样做;第二,即使意识到可以达到,但是还有一种叫做尊严或者脸面的东西会在耳边大喊:这样会不会太丢人现眼?

是的,对我和我的朋友来说,这种耻辱感所带来的痛苦似乎比成功的荣耀感所带来的欢乐更大。所以我们至今仍在研究安徒生当时的心理状态,而安徒生早已走进了历史的圣殿。

(选自《今日》2008年第8期)

【阅读感悟】

文章结合安徒生的人生经历,分条阐述了他成功的捷径,脉络清晰,主题鲜明。读完此文,我们豁然明白: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面对别人的成功,我们经常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上天没有给我们提供机会。其实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机会从来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去争取的。

如果你还不是一个成功者,如果你还在等待命运的垂青,那么不妨试着像安徒生那样,和自己竞争,超越自己,勇敢地向命运之神主动发起进攻吧。

上一篇:潜心学之学习精神(2) 下一篇:古诗词中“虎”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