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合作绩效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0 01:03:29

企业间合作绩效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宋 常(1966-),男,安徽舒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公司财务、审计理论等研究。

摘 要:21世纪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即构建纵向、横向价值链。通过博弈理论的分析,企业构建价值链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创造的过程不是自发的过程,需要对价值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价值链;博弈论;公司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4-0087-05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市场竞争的激烈、顾客的需求不确定性和苛刻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许多行业的发展正在从传统的一体化格局向专业化分工转变,行业间和行业内的分工日益细化,呈现出所谓的超分工格局。而另一方面,在一条产业价值链上有着过多的专业化分工的企业节点,而这些上下游之间的节点企业如果仅仅是完全市场化的交易,依据威廉姆森的观点,可能产生过多的交易成本。因此,企业需要构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即纵向价值链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波特《竞争优势》一书是基于竞争的视角来研究如何谋取竞争优势。为了谋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波特提出了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聚焦战略。在21世纪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着眼于竞争,忽视合作,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事实证明市场竞争的价格战、恶性竞争只能带来两败俱伤。因此,企业与同行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即构建企业的横向价值链,将使企业、社会和消费者多方受益。

一、企业构建价值链的绩效分析

1.企业构建横向价值链的绩效分析

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实体,进行着各种决策,这些决策无不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决策和反应。博弈论告诉我们,基于整体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可能实现企业本身利益的理想最大化。当然,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并不等于企业间的合谋和串供,企业间的合谋和串供即企业间组建公开的卡特尔,这是很多国家的反托拉斯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所禁止的。

企业参与横向价值链是一种战略选择,是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的深化和发展。Eric J.Friedman对企业构建横向价值链进行的研究表明:企业构建横向价值链,就会创造更大的公司价值,实现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的跳跃。

设有企业m与竞争者企业n,生产的同质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其逆需求函数为:

p=p(Q)=a-(qm+qn)(1)

式中:a>0,常数;

qm,qn分别表企业m、n的产量;

p代表产品价格。

两个企业有相同的边际生产成本c≥0;他们的利润函数为:

ui(qm,qn)=qi(P(Q)-c)=qi(a-qm-qn-c)i=m,n(2)

假设企业m在t时刻先选择产量qm(t),企业n观测到企业m的决策qm(t)后,在t+1时刻决策自己的最优产量qn(t+1),于是,企业n的问题是:

Max un(qm,qn)=qn(t+1)[a-qn(t+1)-qm(t)-c](3)

s.t. 0≤qn(t+1)≤a-c-qm(t)

企业n的最优产量为:

unqn=[a-qn(t+1)-qm(t)-c]-qn(t+1)=0

q*n(t+1)=12(a-qm(t)-c)(4)

因为企业m在t时刻预测企业n将选择q*n,所以企业m决策其产量时,就是规划问题:

Max um(qm,qn)=qm(t)[a-q*n(t+1)-qm(t)-c]

s.t. 0≤qm(t)≤a-c-12(a-c-qm(t))(5)

求解(5)得:

q*m(t)=(a-c)/2(6)

代入(4)得:

q*n(t+1)=(a-c)/4(7)

式(6)、(7)即为企业m、n动态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将其代入利润函数(2)后,有:

um(qm,qn)=18(a-c)2

un(qm,qn)=116(a-c)2(8)

u(qm,qn)=316(a-c)2

而当企业m、n构建横向价值链,以总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时,设产品在市场上的逆需求函数为:

p=p(Q)=a-Q(9)

式中:a>0,常数;Q,分别表企业m、n的总产量;p代表产品价格。

则合作总收益为:

V(Q)=Q・P(Q)-(c・qm+c・qn)=Q(a-Q)-c・Q

Q*=12(a-c)(10)

V*=14(a-c)2

企业向市场上提供的产品量有所减少,避免了产品供大于求、恶性竞争及库存过度积压的局面。正如荷兰飞利浦电子的高管Barbara Kux指出,如果公司要对市场需求做出更快地反应,更好、更廉价的提品,他们不得不采取整体的观点。

利用博弈理论的证明,企业与同行企业之间构建横向价值链,企业与横向价值链成员分别在产品市场和研发领域进行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不仅如此,企业通过构建纵向价值链也可以提高企业绩效。

2.企业构建纵向价值链的绩效分析

设某一产品市场有两家同类企业a和b,一家企业a构建了与上游供应商合作的纵向价值链,另一家企业b仅仅与上游供应商保持完全市场化的竞争关系。企业a与上游供应商构建纵向价值链,需要投入部分资源,用于信息共享、原料质量的提高、牛鞭效应的减少等等,进而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设企业a投入的部分资源的成本为T(ΔCa),资源的投入使企业a的产品成本减少额为ΔCa。一般有:T(ΔCa)=ΔCa2,Ca=Ca0-ΔCa,Ca0为企业a的产品的未构建纵向价值链时的成本,Ca为企业a构建纵向价值链后的产品成本。企业b仍然是从市场上购买原料,其产品成本Cb=CA0。企业a,b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πa=qa[a-(qa+qb)-C0a+ΔCa]-ΔC2a(11)

πb=qb[a-(qa+qb)-C0a](12)

假设企业a,b在同种产品市场上进行古诺博弈,则有:

πaπa=0,πbπb=0

其均衡产量分别为:

qa=a-C0a+2ΔCa3(13)

qb=a-C0a-ΔCa3(14)

因此,企业a,b的利润分别为:

πa=a-C0a+2ΔCa32-ΔC2a(15)

πb=a-C0a-ΔCa32(16)

企业a会选择最佳资源投入量ΔCa2,使其利润最大,有πaΔCa=0,得

ΔCa=25(a-C0a),此时,企业a,b的利润分别为

πa=15(a-C0a)2,πb=125(a-C0a)2显然有πa>πb。

从上面的简单博弈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通过构建纵向价值链与没有构建纵向价值链同类企业相比,能够有效提升公司业绩。比较可知,以集体利益为目标的总收益大于以个体利益为目标的总收益,实现了公司价值的创造,创造的公司价值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的研发、产品质量的提高,最终有利于顾客价值的创造。

二、企业构建价值链绩效提升的不确定性

通过下面古诺产量竞争模型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横向价值链成员合作绩效的提升不确定性。

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生产同质化的产品,横向价值链成员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在纳什均衡中,横向价值链成员都选择使自己利益最大的产量作为应对策略。设公司1和公司2的策略是选择产量,得益是利润,它是两个公司产量的函数。用qi∈[0,+∞]表示i个(ι=1,2)公司的产量,Ci(qi)表示成本函数,P=P(q1+q2)表示逆需求函数。第i个公司的利润函数为:

πi(q1+q2)=qiP(q1+q2)-Ci(qi), i=1,2 (17)

(q*1,q*2)是Nash均衡产量,意味着:

q*1∈arg max π1(q1,q*2)=q1P(q1+q*2)-C1(q1)(18)

q*2∈arg max π2(q*1,q2)=q2P(q*1+q2)-C2(q2)(19)

找出Nash均衡的一个办法是对每个公司的利润函数求一阶导数并令等于零。

π1q1=0,π2q2=0

上述两个一阶条件分别定义了两个反应函数:

q*1=R1(q2)

q*2=R2(q1)

反应函数意味着每个公司的最优策略是另一个公司产量的函数,两个函数的交点就是Nash均衡q*=(q*1,q*2)。

Nash均衡是每个公司以自己利润最大化所作出的选择,实际上,横向价值链成员进行合作,可能存在着比Nash均衡更好的收益。

这表明:追求公司自身利润最大化,并不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最大利润,行业中满足古诺纳什均衡条件的竞争对手数目越多,古诺均衡和横向价值链成员合作情况下的结果差距愈大。单个公司在只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决策时,横向价值链行业整体利润达不到最优的原因在于单个公司的决策相对其他公司而言产生了负外部经济性。理论上讲,横向价值链成员都放弃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共同追求行业利润最大化,那么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横向价值链成员的合作绩效具有不确定性。实际上,横向价值链成员之间必须存在着一种惩罚机制,合作才能由可能变为现实。否则,每个成员就会以自身利润最大化而回到古诺纳什均衡点上。

不仅横向价值链成员的合作绩效具有不确定性,纵向价值链成员之间的合作绩效同样存在着不确定性。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展的纵向价值链实践证明了纵向价值链本身在实施过程中有非常高的失败率[2]。根据Ohmae的调研结果,大约60%的纵向价值链因为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而解体。这些失败的纵向价值链显然未能帮助企业实现公司价值创造。因此纵向价值链尽管具备实现公司价值创造的潜力,然而将这一潜力转化为实际的公司价值创造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相反,企业必须通过对纵向价值链实施积极、主动的管理,保证纵向价值链的稳定和高效率才能确保公司价值的潜在能力得到发挥。[2]为此,许多学者,特别是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学者从不同方面归纳了导致纵向价值链失败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纵向价值链成员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契约充分说明纵向价值链成员的责任、义务和违约情况发生后的应对办法[3]。第二,纵向价值链成员无法有效的监督、评价纵向价值链的所取得的成果,这将导致伙伴间的摩擦和误解的产生。[4]第三,缺乏可实施的契约和其他机制,防范合作中的投机行为。[5]第四,企业由于顾忌纵向价值链可能导致的关键技术和资源的流失对其自身竞争优势的威胁,而未能履行对于纵向价值链的投入。这可能导致纵向价值链不能达到预期的绩效目标而解体。[3]

根据以上分析,企业必须在建立纵向价值链之后通过积极主动的管理措施,降低合作过程中的投机风险,提高与纵向价值链成员的协调效率,才能实现其与纵向价值链成员在公司价值创造方面的功能。基于这一认识,许多学者指出,有效的纵向价值链治理是实现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保证。[6-7]会计领域研究者从跨组织控制的角度强调了纵向价值链治理的重要性。根据Fisher(1995)的观点,组织内部的控制的本质是创造激励组织完成既定目标的条件。[8]Dekker (2004)将这一观点进一步地延伸到了组织间合作的情景当中,认为跨组织的治理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纵向价值链是否能在较低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的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9]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阎达五(2003)也从价值链会计的角度指出了纵向价值链实现价值创造功能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控制和治理。[10]因此,有效的纵向价值链治理是实现公司价值创造的关键。

三、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上述分析,企业构建的无论是纵向价值链还是横向价值链,企业的绩效提升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价值链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对企业构建的纵、横向价值链进行有效管理,才能真正创造公司价值。因此,必须在价值链成员之间建立一种机制,促使成员之间得以合作,实现公司价值的创造。根据博弈论的观点,为了使局中人加强合作,必须建立惩罚机制,使不合作的成本足够大,使不合作成员得不失。通过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价值链成员何时合作,何时不合作。

设贴现因子为δ,Pi(t)表示企业i在t期的价格,表示企业利润,则其利润现值为:

PVi=∑∞t=1δt-1πi(pi(t),pj(t))(20)

令π*i:企业i的合作的利润;

πBi1:企业i进行自由市场竞争的利润;

πri:企业j遵守合作定价,企业违背时的利润,

显然有:πri>π*i>πBi。

考虑企业i在时期背离,企业j随之进行自由市场竞争以惩罚i,于是企业i的最佳反应也是进行自由市场竞争。则其利润现值为:

PVri=πri+∑∞t=+1δt-πBi=πri+δπBi1-δ(21)

δ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收益的看法,δ越大,说明未来收益越重要。δ也表示了博弈双方再次相遇的可能性,δ越大,可能性越大。δ也代表双方的耐心程度。

企业i一直合作的利润现值为:

PV*i=∑∞t=0δtπ*i=π*i1-δ(22)

当PV*i≥PVri时,企业i不值得背离。

δ≥πri-π*iπri-πBi=δ(23)

因此,当δ达到一定值时,价值链成员具有足够的耐心,任何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所得都是微不足道的,价值链成员有积极性和动力为自己建立一个乐于合作的声誉,同时也有机会惩罚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那么,δ值受如下因素影响:

第一,价值链的治理机制。价值链成员属于不同的法人主体,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亦即某一成员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存在着背叛行为。价值链成员属于不同法人主体,显然不同成员具有不同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企业文化。因此,需要努力去协调不同成员的行为。在价值链成员间建立基于契约的正式治理机制,签定契约,明确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监督成员的行为,有利于减少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有利于加强成员间的协调行为。在成员间建立基于契约的社会治理机制,建立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增进成员间的情感交流,相互支撑、相互理解,有利于减少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有利于成员间的协调行为。综上所述,正确运用基于契约的正式治理机制和基于信任的社会治理机制,使得δ足够大,使得合作的收益大于背叛的收益,亦即价值链成员没有动力去选择背叛和不合作行为。

第二,价值链成员合作目标的一致性。目标的一致性是指企业价值链成员间具有一致的战略目标和愿景。在建立价值链的过程中,成员目标的一致性是选择合作伙伴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良好的价值链成员关系一般都始于一个单一和清楚的战略意愿,很多价值链运行失败的原因都在于成员间缺乏可以共享的目标。价值链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可以显著加强成员的合作意愿,提高合作的收益,减少成员间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δ足够大,使得合作的收益大于背叛的收益。

第三,价值链成员资源的互补性。正如本文所述,市场竞争激烈使得很多行业的发展正在从传统的一体化格局向专业化分工转变,行业间和行业内的分工日益细化,呈现出所谓的超分工格局。然而,分工的细化使得企业的未用资源和核心能力必须与其他企业的相关资源互补后才能形成真正的产品,使其价值得以最终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维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及时地从价值链成员获得所需的资源与其自身资源匹配。价值链成员资源互补性是指合作伙伴彼此具有独特的资源,其成员间相互合作可以产生比单一企业更多的利润。价值链成员间资源互补性越强,则成员彼此的资源和能力产生良好的结合,更容易实现协同效应。根据基于资源观点(RBV)理论时,认为成员间不同的互补性资源的组合所产生的租金大于资源单独存在而产生的租金之和。亦即价值链成员间互补性的资源的共享能产生额外的租金――关系租。关系租的产生使得价值链成员获得了额外收益。因此,价值链成员间的资源互补性越强,使得δ足够大,使得价值链成员有足够动力进行合作。

第四,价值链成员企业文化的相容性。企业文化的相容性是指价值链成员之间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之间的相似性或相互认同的程度。当企业构建价值链时,成员企业文化相容性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合作的效果。当成员企业差异较大,无法彼此相容时,会对价值链的合作关系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价值链作为一种中间组织型态,与市场和层级组织型态相比,合作关系更注意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和相互依赖。价值链成员之间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理念,才能顺利地推进合作进程。相容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成员间融洽关系形成,有利于成员间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相互信任,减少成员间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δ足够大,使成员间产生更大的合作意愿。

第五,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关系专用性资产是指合作成员之间为发展彼此的合作关系而投资的具有特殊用途的资产。关系专用性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在成员合作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的价值较低,或者说即使关系专用性资产能够用于其他用途,其转换成本较高。因此,由于关系专用性资产投资具有较高的转换成本,短期获得的收益无法弥补成员关系一旦结束该类关系专用性资产价值损耗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促使价值链成员间必须适合发展长期的合作关系获取持续的收益。价值链成员间持续地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有利于减少成员中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使得δ足够大,使得价值链成员的合作持续地进行下去。

第六,市场信息完全化程度。市场信息完全化程度愈高,公司愈能观测到价值链其他成员的一些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观察到其他成员对合作的任何偏离程度,就能快速的对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惩罚和报复,使得对手失去了机会主义的吸引力,维持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七,价值链成员的数目。构成价值链的成员愈多,偏离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有效的合作活动就变的越困难。因为公司数量较多地情况下,个体公司就更多的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其他成员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D’Asprement,C.and Jacquemin,A.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overs[J].America Economic Review.1988.1133-1137.

[2] Ireland, R.D., Hitt M.A., Vaidyanath, D.Alliance management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28(3):413-446.

[3] Kamagarentnam.Doctoral Degree Dissertation[M].Graduate School of Syracuse University.2000.

[4] Segil, L.Strategic allia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J].Strategy & Leadership.September/October.1998.12-16.

[5] Spekle, R.F.Explaining management control structure variety: a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perspective.Accounting[J].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1.(26):419-441.

[6] Dyer, J, H.Singh.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4):600-679.

[7] Tomkins, C.Interdependencies, trust and information in relationships, alliances and network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1.26: 161-191.

[8] Fisher, J.Contingency-based research in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categorization by level of complex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1995,14:24-53.

[9] Dekker,H.C.Control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evidence on appropriation concerns and coordination requirement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4.29: 27-49.

[10] 阎达五,尹美群.价值链会计――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会计思想(上)[J].财会时报,2003,(4).

[11] Dyer, J, H.Singh.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4):600-679.

[12] Bernheim BD, Whinston MD.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strategic ambigu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902-932.

[13] 刘鑫,尹丽莉.价值链连结的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优势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财务分析理论发展与定位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