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下如何构建广电分前端硬件平台分析

时间:2022-10-10 12:37:22

三网融合下如何构建广电分前端硬件平台分析

摘 要本文将对三网融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基于三网融合的广电分前端硬件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三网融合 广电分前端硬件 平台

当前媒介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三网融合,在未来的一段发展时间内相关行业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发展中也必须解决一些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传统的内容和传输方式已经无法得到满足。这就要求相关行业和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在整合改造网络方面的作用,将个性化、多样化、多功能的服务提供给普通民众。

1 三网融合的现状

三网融合指的是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三者的融合与兼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全球通信网络。过去电信和广电各自独立经营,在一段时间内抑制了传媒技术的发展升级,随着三网融合的广泛开展用户可以在同一终端上获得广播电视、语音、视频等服务。三网融合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包括终端、网络、业务、行业、技术的融合。而涉及的技术则主要包括同一IP协议技术、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三网的真正融合正是在这些技术的推动下实现的。在内容方面,高层业务应用融合是三网融合的重点。由于历史和竞争等原因,多种业务基础网本身的竞争并共存的状态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见,三网融合不同于机械的叠加,它不仅简化了多种业务,还提高了业务集成的速度,并创造出更大的创新和发展平台。在我国三网融合是广电和电信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三网融合能够在构建完成信息通信业产业链的基础上,推动行业经济增长,并且最终实现信息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三网融合与传统平台的局限

2.1 三网融合的局限

2.1.1 管理体制方面

当前我国的电信和广电行业的监管主体不同,两者难以实现有效充分的沟通,进而对三网融合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2.1.2 运行体制不同

当前政企合一、网台合一是广电系统的两种体制,这对产业内的公平竞争造成了影响,因而阻碍了三网融合的实质性发展。

2.1.3 市场发展不足

当前产品内容和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严重的抑制了市场的发展。

2.1.4 节目内容匮乏

当下很多节目内容老套,很难吸引观众,无法和内容丰富多样的网络相比。

2.1.5 法律保障和技术保障都不完善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全面、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三网融合的相关技术我国自主研发成果少,依靠外国引入。

2.2 传统平台的局限

各种新技术随着三网融合已经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多种新技术的盛宴,例如高清节目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切的感受电视中的情境、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点拨电视剧、通过电视了解股票行情等等。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想创造新的服务点,就应当进行业务创新,而这些活动都以强大的硬件平台都基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显然无法从传统电视中获得满足。传统平台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中有太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2.2.1 综合成本高

当前传统平台由于具有较高的综合成本,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扩容成本方面,虽然传统ASI平台由百余台设备构成,但具备的处理能力不高,只有将整套设备更换掉才能实现从标清到高清的转变,同时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维护成本、人力成本等。

2.2.2 组网连接维护难

传统ASI平台还存在组网连接问题,要想增加业务和节目就需要更多的设备投入,相应的适配、调制、编码等环节都会大量增长,这种情况下网络平台就会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进而对连接维护工作造成困难。

2.2.3 转换困难

传统单机设备的处理能力无法改变,这种情况下一旦需要实现不同功能。就得更换全套设备,对于长远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经济的。

2.2.4 安全隐患

传统平台只具备较低的安全级别,同时在接入大量设备时无法面面俱到的完成每一方面的工作。

3 全IP平台的优势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的问题,并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应当建设广电分前段新的硬件平台,而IP平台的运用则能够使传统平台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1 综合成本低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更加重视广电运营成本控制,过去采购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当前运营商在成本控制中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成本。其中建设平台过程中UPS电源、机房空、空调产生的资金投入就是综合成本,而后期的维护保修成本、人力电力则是可持续发展考虑的主要内容。通过高度集成化全IP实现了成本的有效解决。建设全IP平台能够减少5、6个机柜的使用,集成设备组网在选择UPS电源方面也降低了要求,也减少了人力、维护成本绣球。根据权威检测,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全IP节省成本能够抵消掉建设成本。

3.2 平台规模小

平台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房维护成本和人力需求成本。由于具有更少的设备数量,相应的人力电力和工作量就会下降。另外全IP组网中由交换接完成所有设备间的路线,不存在组网连线问题,只要有效连接所有设备和交换机即可。

3.3 功能全面

新一代的高集成度设备业务调度灵活,十个频点的处理单台就能够实现,所有的节目和调整能够在单台设备内统一管理。例如数码视讯生产的集成式设备,在支持三网融合下各种业务分发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适配调制、编转码、高清接受等功能。

3.4 安全级别高

当前为安全的方式是1+1方案,传统ASI平台存在备份成本高、组网方式灵活性差等问题,无法满足这一标准。具有强大处理能力的集成设备配合灵活的全IP组网使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另外这种情况下的管理维护费用也大幅降低。

3.5 升级扩展方面

通过服务器方式实现增值业务是广电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在未来发展新的增值业务时会有效地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通过IP的形式传输。所以,在新业务扩展中全IP台具有显著的优势,需要苦熬站硬件时只需直接连接新增设备。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三网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了全IP平台的构建。但本文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通过有效的圈IP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三网融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春.三网融合下有线双向网络技术及接入方案比较[J].中国有线电视,2011,(05):257-264.

[2]刘哲.浅谈三网融合下如何构建广电分前端硬件平台[J].电视技术,2011,(08):72-73+87.

[3]何志武,张兰.2009-2012年我国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13,(04):51-54.

作者单位

吉林省广播电视监测台 吉林省长春市130000

上一篇:脱掉谁的小黑裙 下一篇:纳米腐植质破解土壤修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