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导向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10 12:32:06

基于需求导向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 在梳理了《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与需求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授课的200余名学生的学习表现、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本课程的学习绩效预测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合社会和学校对统计课的教学需求分析,提出了构建需求导向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并对一些初步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需求导向;统计学;教学模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60-04

0 引言

统计学作为经管类学科的九大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但几乎各个院校都存在这门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国内一些统计学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截至2012年9月30日,在中国期刊网上可搜到的相关统计学教学论文多达800余篇,以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为主题的论文也多达60余篇。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议题:(1)基于统计学自身课程完善的教学改革模式,如闫敏伦和李宗娟认为应当将其与计算机结合起来,运用EXCEL的有关功能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2];(2)从社会需求与学生能力这一方面来探讨其模式的改革,如赵艳霞等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探讨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3],吕洁华和姜钰从创新型人才培养论述了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思路[4],等等;(3)从学生的需求探讨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如吴争程结合顾客满意理论,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探讨地方新建高校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5],赵洪艳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基础差问题探讨了民办高校体制下统计学教学模式及优化教学结构的思路等等[6]。这些理论探讨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路,但这些理论探索很少将社会、学生和学校三方面需求结合起来进行探讨,而这是现实必须要考虑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1 进行大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教学需求 的实际调研

笔者于2011年上半年期末针对所授课的郑州轻工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20余名学生进行了《统计学》教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习态度、前期基础、学习方法、喜欢的教学方式、老师的管理类型、好老师标准、取得良好成绩的途径、与其他课程比较收获、学习存在的缺陷等方面。此次调查共收回问卷20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5份,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学生表现,其二是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其三是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绩效预测。调研结果整理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2 学校、社会和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 需求分析

2.1 社会和学校对《统计学》课程的需求分析

1)社会对《统计学》课程需求。社会就业单位对《统计学》课程需求因岗位不同,要求也不同,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需求,比如要求学生对静态数据分析、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2)是统计调研、数据的整理等具体工作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组织好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3)是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于计算机与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并能借助于网络进行数据的挖掘分析。其中前两个方面的需求属于基本的需求,第三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研究开发、大量数据处理等知识型密集的工作岗位上。

2)高校对《统计学》课程需求。不同高校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需要不完全相同,一些学校注重理论教学,一些学校注重实际与运用,而另一些则二者并重,但其共同点是要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并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控制教学成本,在总课时上有严格的控制。学校的要求属于刚性要求,单个老师无法调整,但该教研组成员可以依据需要协商达成修改建议,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2.2 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需求分析

1)学生个人学习《统计课》的表现结果分析。80%的同学学习目的是获得一门技能或获得知识,而20%为考好成绩或毕业或无目的,说明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目的正确,仅有1/5目的不正确;在学习态度上,不喜欢或很讨厌者仅占9.1%,比较喜欢或很喜欢者占36.01%,一般者占48.49%,这与《统计学》课程枯燥无味又难学有关;在学习基础上,仅1/3的同学学习较为轻松或很轻松,2/3的同学需要花费大气力甚至学不会,这说明该年级同学的学习基础不好;在学习方法上,1/3的同学“听课与自学并重”,“自学为主、听课为辅”、“听课为主、自学为辅”各占1/4,仅5.45%的同学喜欢“靠听课”或“靠他人帮助”这种学习方法,这说明学生在《统计学》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2)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分析。从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来看,其顺序为:教学互动型、兴趣激发型、案例穿插型、知识传授型和习题训练型,显示出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需求;从学生对老师管理模式的态度看,喜欢宽严适度型的占到55.49%,喜欢随和型的占37.81%,而喜欢严谨型和自由放任型的分别仅占4.88%和1.83%,这要求老师的管理模式应宽严适度并随和管理;在练习与作业处理上,喜欢“课堂练习与作业并重”者占到2/3,喜爱“老师公布答案”和“老师单纯讲授”者均不到2%,喜爱“专门上练习课”和“只课后布置作业”的分别占12.73%和17.58%,这说明“课堂练习与作业并重”很重要,其他需求也存在;在“好老师的标准”上,57.93 %的学生喜欢“把知识准确传授给学生”的老师,喜爱“鼓励学生学好知识”和“提供更多的课外知识”的分别占到24.39%和10.98%,持有错误观念者不足7%(“和学生关系好”以及“容忍学生错误”),绝大多数学生对好老师标准持正确的态度,老师首先要把课教好。

3)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结果预测。从“取得好成绩的途径”看,其比例顺序为自己多努力、老师授好课、把考题出得容易些、强化作业练习和强化课堂训练,均占到50%以上,这一方面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考出好成绩持正确的态度,另一方面说明学生的基础较差、对考好成绩缺乏信心;从“与其他课程比较收获”看,收获不多和很少分别占到9.15%和3.66%,这说明该课程教学没有太大问题,也说明该课程还有进一步教好的潜力;从“学习本门课的缺陷”看,“自己投入精力不多”竟占到36.37%,“个别知识没学好者”占40%,“没获得期望得到的东西”者占17.58%,其他仅占6.07%。这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该门课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实影响到学习绩效,也说明老师还应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加大努力。

3 建立基于需求导向的《统计学》课程教 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3.1 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 理需求

在实际中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1)在教学方法上,要努力使教师从“知识传授型”和“习题训练型”向“教学互动型”、“兴趣激发型”、“案例穿插型”转变,强化与学生在课堂与课外的互动,增加相关案例穿插至课堂的比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将百家讲坛专家所讲历史故事穿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对学生的管理模式方面,积极放弃“严谨管理型”的刻板形象,努力做到宽严适度,在与学生交流时态度要更加随和,以满足学生对本门课堂管理之需要;(3)在课堂处理方面,继续坚持“课堂练习与作业并重”,既要照顾到程度好的学生,也要关注一些程度差的同学,让其赶上教学步伐;(4)在学生对老师知识传授要求上,要精益求精,把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多鼓励后进生积极进步,为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增加新的知识,使其学到更多;(5)在授课进度和任务安排上,要针对绝大多数同学数学功底薄弱、学习吃力问题,尽可能照顾大多数同学,努力使授课内容由浅到深,逐渐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重点知识,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互动。

3.2 改革教学目标和考核方法,使学生需求与社 会需求相一致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还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内容,比如57.58%的学生学习《统计课》的目的是获得知识,获得一项技能者不足1/4,而社会需求方面除了部分研究岗位需要较深的理论知识外,大部分就业岗位对统计工作的要求是掌握一些统计工作技能,包括会做图表、会用软件分析,这就存在不一致;此外,部分学生混文凭也和社会需求格格不入。为此,需要改革教学目标和考核方法。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更加突出该门课程作为一种技能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功能,而不应当仅仅介绍一般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要增加一些单位非常实用的统计工具的技能训练,比如调研设计、统计软件的应用等实用知识。在考核方法上,要考虑本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和特点,降低学生对老师打分评价的比例,强化与教师互动的考核内容,让老师能放手大胆去干,不会因为担心学生评分低而降低其对该门课的学习要求;在对学生期末考试的评价上要多方位进行评价,既要考核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又要考核其期末知识,还应当考核其动手能力,增加学习压力和动力,促其沿着社会需求学好本门课程。

3.3 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纠正不合理的需求

首先,针对“自己投入精力不多”占到1/3和1/5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存在错误认识等问题,结合目前就业形势,从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进一步考研深造、在企事业单位对统计课程的现实要求入手进行交流,并借助于实例引导,努力改变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其次,针对一些学业有成的学生奋发精神的讲解,结合陈战辉的个人奋斗历程等一些案例分析,努力克服学生情商中怕困难的缺陷,纠正其“把考题出得容易些”的不合理要求,改变对本门课考核方式的错误认识;第三,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庸俗思想观念,如老师应“和学生关系好”、“容忍学生错误”以及学习完全依赖老师和他人帮助等问题,用正反方面案例加以引导,使其克服庸俗、懒惰、心理不成熟的缺陷,纠正这些不合理的需求,为其努力上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

3.4 结合学生、社会需求,调整学校对《统计学》 课程的教学要求

针对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学好本门课程,但由于数学功底较差难以学好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现状,结合社会对统计技能使用课程的需求,学校方面要调整本门课的教学要求。由于目前学校安排的《统计学》教学课时不多,难以达到如上目的要求,可以会同本门课的其他老师重新拟定《统计学》的教学大纲,在《统计学》适当增加课时或不增加课时但理论课内容适当减少的前提下,考虑课下小组和个人自学方式解决实用软件应用问题,可自行设计或与其他专业课老师合作设计面向实际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提升该类实用技能;或者专门设置一门统计实用技能与软件课程,专业性地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先进的统计学技能,如EXCEL\SPSS等软件知识,在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需要的同时,增加其在就业方面的竞争能力[7],打出品牌,获得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4 结束语

笔者2011~2012学年在国际教育学院主讲《统计学》期间,充分考虑了学生、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需要,除了和其他老师未达成关于修改教学大纲的建议以及无法开设《统计学实用课程》外,基本上依照上述措施进行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满意率大为提高,教学效果有较大幅度改进,不及格人数为零,平均分数较上学期有一定的提高。由于是初次对教学工作的改进,加之一些措施未能完全实施,因而该模式的有效运行还需要走较长的路,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海午.《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163-164.

[2]王坚.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教学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123-124.

[3]闫敏伦,李宗娟.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4):109-111.

[4]赵艳霞,李宇鹏,王晓巍.改革统计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57-158.

[5]吕洁华,姜钰.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构建[J].统计与咨询,2010,(2):29-30.

[6]赵洪艳.民办高校体制下统计学教学模式及优化教学结构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144.

[7]吴争程.基于顾客满意理论的高校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3-164.

上一篇: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 下一篇:论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