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究竟该谁支配

时间:2022-10-10 12:30:13

EDITOR /Poppy

Training Baby's financing ability

孩子状告父母,这事在中国还是非常罕见的,更为罕见的是一场“经济纠纷”。

去年这个时候重庆一个女孩子收到2800 元的压岁钱,准备用这笔“横财”去黄山旅游,遭到父母反对,随后她一纸诉状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那么压岁钱究竟属于谁,该怎样支配呢?

嘉宾观点

观点A:孩子支配,培养孩子理财意识

嘉宾 :老胡

艺术家,5 岁男孩父亲

去年过年我家豆豆一下拥有了近3000 元的“小金库”,加上前两年的“积蓄”,小小的豆豆已经是“万元户”了。今年冬天,豆豆看上了一款玩具,性价比在我们大人看来不好,但是他坚持要买,竟然搬出了自己有“压岁钱”存在我们这里的理由。我们经过“友好协商”,拿出部分压岁钱(500 元)给他自己支配,但是说明这里面包含了下学期幼儿园的学杂费,书本费,剩下的自由支配。他特别兴奋,立刻就购买了他想要的玩具,我们当然顺从地配合了,但接下来他剩的钱就只够支付学杂费了,自然支付之后他就失去了购买零食等的权力。后来看见他小可怜的样子,我们于心不忍,于是给他制定了一个自己赚钱的计划,做家务按劳取酬,这下他可珍惜了,每月积攒下来的钱都用小手绢包好,即便看到有很喜欢的玩具也不舍得买,母亲节的时候他坚持要求请妈妈吃饭。我和他妈妈都觉得通过这件事让他有了理财观念,控制了胡乱花钱的坏毛病。

观点B:过早接触金钱会丧失孩子的童真

嘉宾 :Sally

财务总监,6 岁女孩母亲

孩子们的压岁钱一年比一年多,这些孩子中,压岁钱多的有近3000 元,少的也有1000 多元,怎么能放心都交给他们?如果他们都买了没用的东西,浪费钱还不可怕,最让人担心的是万一买到什么不健康的书籍或是玩具,那该怎么办。其实,他们要钱几乎也没什么用,家里什么都不缺,他们穿的衣服、吃的零食家里都是一应俱全,我们全都考虑到了,他们根本没有用钱的地方。再者说了,孩子们的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归根结底都是父母用给别人家孩子压岁钱换回来的,要说起来这个所有权还是归父母。并且对于孩子来说,过早的接触金钱,会让孩子容易产生盲目攀比、跟风。看见别人有什么就一定要买,甚至要超过对方。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甚至有小学发生用零用钱雇用别的同学给自己写作业,这就很不好。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好好学习和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金钱还是晚些接触吧!

专家观点

专家 :石德澄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

专家观点 :对于“压岁钱”来说,父母和孩子都不应是压岁钱的所有者,他们应该互相“扶持”,孩子亲自使用、而父母则应该在一旁指导。

“压岁钱”带来的是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中,孩子是不能接触钱的。不少人到了成年以后,才知道自己父母每月工资是多少。可是,今天的社会进入了商品社会,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与金钱打交道。对每个家庭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协调欲望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培养一个经济上有责任感的孩子,是一个新的课题。美国有不少儿童财商教育方法,大都建议从孩子3,4 岁就开始让他自己管理一点零花钱。让孩子自己管理一点零花钱,首先可以教会孩子合理分配资源;让孩子自己管理一点钱,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从小会利用资源,追求人生目的。

对于“压岁钱”来说,父母和孩子都不应是压岁钱的所有者,孩子亲自使用、而父母应给予指导。太小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自己支配,因此数千元的压岁钱不能完全交到孩子手中。但是为人父母也不应大包大揽,在少量的金钱上,适当的“放权”是必要的。很多家长会 “收缴”全部压岁钱,并且没有任何解释。这种处理方式既剥夺了孩子的理财权,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并且会让孩子在心理上觉得自己的钱财被“侵占”了,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

在“压岁钱”这个问题上,父母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多与孩子交换意见,最好的方式是先把压岁钱暂时存在父母手里,孩子可以在以后的数月中以“工资”的形式从父母手中领取,父母按月把钱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支配,是买书籍,还是买玩具,父母起到的只是一个建议和指导的作用,“大权”由孩子掌握。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孩子们有钱乱花,又可以培养孩子对事情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一举两得。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安排,比如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庭可以和孩子拿出一部分压岁钱和“希望工程”的孩子进行“结对子”,一帮一的过程既让孩子体会了助人为乐的幸福,又有利于孩子互相激励,努力学习。或者用孩子的压岁钱合理的为孩子买一份助学保险。总之“压岁钱”是孩子和父母的共同财产,孩子拥有一定的支配权,父母仅仅提供建议而不是一味地制止孩子,在如今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更早更良好的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是必须的。

上一篇:如何应对小小两面派? 下一篇:如何应对“抠门”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