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福建 特殊战略

时间:2022-10-10 12:15:25

特殊福建 特殊战略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放眼未来,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战略。新战略依据福建特殊的对台优势,进一步明确了福建发展定位,为福建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和全国发展大局指明了方向。特殊福建所实施的特殊战略,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福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福建与台湾的关系不平常、与众不同。对台是福建最大的优势。20多年改革开放,对台优势的发挥与应用,促使福建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福建仍然要继续发挥对台优势,做好“特殊”这篇文章。

闽台关系特殊

闽台关系源远流长,可以概括为“六缘”。

血缘相亲:台湾2300万人口中,祖籍福建的占80%,其中约80%来自漳州、泉州。福建省内约有80万台属。

地缘相近:福建是大陆离台湾岛最近的省份,其中平潭至台湾新竹距离最近,仅70海里。至于台澎金马等小岛屿与福建之间的距离就更近了,其中最近处距离仅1.7公里,海上航线仅10多分钟。

文缘相承:闽台之间文化渊源甚深,一脉相承。两岸虽然分隔了近半个世纪,但至今仍然各自传承了相同的民间文化,比如南音、梨园戏、高甲戏、布袋戏、傀儡戏、歌仔戏(芗剧)等,这些民间文艺当年从闽南传入台湾,如今各自藏于民间,成为民族瑰宝。此外,闽台语言相通,台湾同胞大多数所讲的“台语”,实为闽南语,两岸相隔经年,乡音未改。

史缘悠久:据史书记载,福建人移居台湾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约900年。明清两代福建曾经三次大规模向台湾移民,分别是明朝万历年间郑芝龙以台湾为根据地从事两岸贸易、明末郑成功和清初施琅所引致的大规模移民。清康熙22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200年后至光绪12年台湾府才单独设省,但习惯上仍称“福建台湾省”,可见闽台历史渊源之深。

商缘密切:闽台商贸往来始于汉代,发展于元代,繁荣于明清。尤其是清统一的两百年间,台湾与福建漳州、泉州、厦门等口岸商贾往来,海上贸易,互通有无,都达到空前的规模。

神缘奇异:闽特的民间宗教具有很深的渊源。明末清初,福建人大批移民台湾,同时他们还将家乡的妈祖、关帝、保生大帝、临水夫人、清水祖师等民间宗教带入台湾。至今台湾1000多座妈祖庙公认福建湄洲岛妈祖庙为他们的祖庙,据统计目前台湾民众约有70%信仰妈祖女神。此外,台湾众多的关帝庙、保生大帝庙、临水宫等也都尊崇福建东山关帝庙、龙海角美保生大帝庙和古田临水宫为它们的祖庙。两岸民间宗教往来,至今绵延不绝,台胞赴闽宗教朝圣之旅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一大特色。

对台政策特殊

正是基于闽台关系源远流长这个特殊性,中央于1979年从祖国统一的战略高度考虑,赋予福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使福建与广东成为祖国大陆最早对外开放的两个省份。20多年来,中央赋予福建许多对台方面的特殊政策,主要有9个方面的内容。

1、设立四个部级台商投资区。1989年国务院批准厦门杏林、海沧和福州马尾设立台商投资区;同时台商在湄洲湾地区投资举办大型项目,可以个案报批享受台商投资区政策。1992年,中央又批准集美为台商投资区。

2、设立湄洲岛和武夷山两个部级旅游度假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这两个旅游区,其中湄洲岛旅游度假区就是为了更好发挥闽台民间宗教关系密切的特殊性而设立的。

3、设立漳州和福州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闽台两省地缘相近,远古时代曾有陆路相连,两地地理条件相近,气候相近,生物生长节律相近,开展农业合作条件得天独厚。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设立以来,到2003年福建农业共引进台资11亿美元、台湾良种2000多个、先进技术700多项,累计批准台湾农业企业1500多家。

4、设立对台直航试点口岸。在两岸未实现直接“三通”之前,中央批准福建设立对台直航试点口岸。其中客运口岸有四个:福州马尾港、厦门港、泉州港和湄洲岛;货运口岸也有四个:福州马尾港、厦门港、泉州港和漳州港(招银开发区)。目前,台湾高雄港货轮可以直抵福州、厦门两港。

5、设立“小三通”口岸。按照“两门对开、两马先行”的设想,批准福建开通厦门─金门、马尾─马祖和泉州─澎湖列岛海上“小三通”航线。同时,福建沿海还开辟了35个台轮停泊位、127个对台贸易口岸。2004年底中央还批准福建开展赴金门旅游业务。这一年两门、两马航线共载客43万人次。

6、开展闽台海上小额贸易试点。批准福建渔船可以在海上与台湾渔船实行小额易货贸易;还曾经批准福建沿海渔民可以到台轮从事劳务活动。

7、批准福建8所大学,包括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福建中医学院等大学直接招收台湾学生入学。

8、批准福建省厦门公安局和福州公安局可以签发5年有效期台胞证。

9、批准福建省有关金融机构可以办理新台币兑出试点。

地位作用特殊

20多年来,福建运用中央赋予的对台特殊政策积极发挥对台优势,闽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明显成效,突显了福建在祖国统一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在闽台经贸合作方面,截至2003年底,闽台贸易累计总额达到305亿美元,其中出口约35亿美元,进口约270亿美元。同一时期福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7664个,实际利用台资99亿美元;如果考虑到相当一部分台商将资金转向第三地(如香港)后再投资福建,累计实际利用台资数将超过150亿美元,约占大陆引进台资总数1/4强。

大量引进台资项目,加快了福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汽车工业发展为例,福建发展汽车工业20余年,汽车年产量一直在1万辆左右徘徊。1995年福建引进台湾“东南汽车”项目,经过9年多发展,2003年“东南汽车”产量超过8万辆,其中4万辆为菱帅牌小轿车,福建实现了轿车工业零的突破。目前,“东南汽车”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轻型客车生产厂。汽车工业也因此成为福建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这几年,台资企业华映光电(原“中华映管”)、冠捷电子、灿坤电器、后石电厂等与东南汽车一样,已经成为福建优秀台资企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两岸政治关系变数很大的情况下,两岸经贸关系依然强劲发展,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两岸“大三通”至今未实现,但闽台的“小三通”和“两岸直航试点”却一枝独秀。到2003年止,闽台两岸直航试点累计完成货运230万标箱,对台小额贸易约达3亿美元,真正做到了“官不通民通”。

在闽台文化交流方面,近年每年约有40万台胞来闽,有10万台胞长住福建。截止2003年,累计来闽台胞总数达540万人次,约占台胞到大陆总数1/5。同一时期福建人员累计赴台交流达1470批、10多万人次。这几年福建高校累计招收台湾学生达2700多人。此外,歌仔戏、南音、木偶戏、莆仙戏、高甲戏等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盛行于闽台两地,深受两岸民众喜爱。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台胞已成为福建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之一,自1997年以来,每年来闽台胞游客量均在40万人次左右,约占全省接待境外游客总量的1/3。2002年福建接待台胞47万人次,占全国接待台胞总量13%。在民间宗教朝圣旅游方面仅湄洲岛每年就吸引了800余批、近10万人次的台湾进香团前来进香朝圣。东山关帝庙、角美保生大帝庙、平和三平寺、安溪清水岩、古田临水宫等胜地的台胞朝圣旅游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继续做好“特殊”这篇文章

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纲要(试行)》中提出“突出对台”的基本原则,指出:“坚持发挥独特优势,加强对台工作,进一步扩大闽台经贸合作,密切闽台各项交流,积极推动两岸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促进祖国统一。”

20多年来福建依靠自身特殊的对台优势,加快发展了自己。但也要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的许多“特殊”正在稍然发生变化,“个性”渐渐被“共性”所磨蚀。比如对台优惠政策,已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而逐步被普惠制所代替,特殊政策的效应已被弱化。又比如闽台血缘相亲、语言相通的优势,也因为新一代台商逐渐年轻化被逐渐淡化,台商回大陆投资,也逐步从重视亲缘血缘关系,向重视投资环境转变,仅仅靠亲情招商,已经难以为继。再比如从地理上看,闽台距离虽然最近,但由于“大三通”至今未实现,大部分台商、台货还要绕道香港前来大陆,因此实际上广东离台湾更近。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之间,与两大三角洲相比,福建由于经济腹地相对狭小,市场容量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配套不足,人才相对缺乏,投资软硬环境不甚理想等原因,最近几年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南北两地的挤压,外资出现北上南下现象。以吸引台资为例。20世纪80年代福建实际利用台资曾经连续多年占大陆吸引台资总额的50%,而近年这个比例却逐年下滑至20%左右。台资北上南下,是对台优势明显弱化的征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尤其迫切。为继续做好“特殊”这篇文章,今后若干年福建应集中力量从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继续用足用好现有中央赋予福建的特殊对台政策,同时探索新时期闽台经贸合作新模式。比如四个台商投资区和两个农业合作试验区,仍然可以成为福建吸引积聚台资大项目的平台,成为福建承接台湾产业升级转移的基地。另外如两岸直航试点、“小三通”、海上小额贸易等政策,非但没有弱化,还可以得到加强。福建应加快自己软硬环境建设,包括港口建设,包括临海工业园区建设,把两岸直航试点业务做大做强。还要善于利用福建可以办理台胞5年有效期出入证、可以办理新台币兑出试点等特殊政策进一步改善本省投资软环境。与此同时,福建应积极探索闽台经贸合作新模式。比如充分利用闽台港口对接的优势,争取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形成“对台自由贸易区”,也可以参照香港CEPA模式,划出一些海岛,试行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对台湾商品实行零关税,加快闽台投资自由化与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福建的厦门岛、东山岛、平潭岛均有条件在这方面先行试点。

二是把福建对台优势与港澳侨优势紧密结合起来,营造闽台港澳四地合作的良好创业环境,促进福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扩大闽台港澳四地人员与货物往来,大力引进台港澳大公司大集团,加强两岸四地之间贸易合作、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物流业合作、旅游合作、人才合作等等,天地十分广阔。

三是加强闽台文化交流,服务祖国统一大业。比如,福建8所大学可以向中央争取资金,扩大对台湾学生的招生规模,甚至可以让台湾学生免交学费,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台湾学生,还可以提供奖学金,以此增进闽台青年之间的交往,增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又比如闽台之间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宗教交流,活动范围应继续扩大、活动环境应更加宽松,通过文化方面的逐步融合,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与认同感,通过“以经促统”、“以文促统”,加快祖国统一进程。

上一篇:认识“亏”与“盈” 下一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