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傅抱石“以情入画”思想的审美内涵

时间:2022-10-10 11:39:41

论傅抱石“以情入画”思想的审美内涵

【摘 要】傅抱石是中国近代新金陵画派的一位代表性的画家。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傅抱石的绘画艺术思想中很注重“情”的摄入,但凡读过他的画作,无不为他的激情所感染,无不为他的真情所感动,也无不为他的诗情而感兴。正是他的这种独特的“以情入画”的绘画思想孕育出了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发人振奋的绘画艺术风貌。以情入画,使得他的画作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以情入画,使得他的画作洋溢着奋跃飞动的气氛;以情入画,使得他的画作有了深邃的灵性和生命。

【关键词】以情入画;激情;真情;诗情

一、收得住的激情

在中国传统美学体系中,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对待情感问题归结起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偏重主观情感的释怀,一种是注重客观法度的规范。这两种方式引申到绘画风格上来即是两种较为对立的绘画风格,分别为“激情派”和“理性派”。唐代的画圣吴道子、宋代的梁疯子梁楷、明代的癫狂画家徐渭、以及清代的和尚画家“二石”等等,都是“激情派”的画家。其中,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的这一段家喻户晓的轶闻佳话,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传颂,特别是嘉陵江流域的文人墨客们谈及此事时,那种引以为豪的感觉总是溢于言表。这一派的画家们在艺术创作中寓以强烈的个人情绪彰显于画面上。与“激情派”较为对立的“理性派”,这一派的画家更是不胜枚举,从东晋的顾恺之一直到清初四王等等这之间的大部分画家都属于“理性派”。其中,清初四王的绘画是最能代表这一派的艺术风格了。他们作画法度严谨,画面工整,非常理性,几乎做到了笔笔有来路、笔笔有出处,技法上更是集大千世界之百美于一身了!这一派的画家在作画中更为注重笔墨技巧的表现,给人一种淡泊、安静、完整之美。然而“激情派”这一派的画家在历史上往往能够标新立异,其作品给人呈现一种灵动飞舞之美,有一种激情四射的感觉,总是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抖擞!当然,这并不是说“激情派”仅仅是“感情用事”,它也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技巧之上的,也是需要具备理性思维的。这种“激情”更多的是依靠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的理论基础陶冶体悟出来的艺术结晶,它不能简单地被认为只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否则便沦落为乱涂乱抹、粗野鄙俗一路了。

画画需要激情,激情更需要适可而止,傅抱石的画面总是充溢着寓静于动,粗里藏细,在惊心动魄中又能戛然而止的情愫,他能够做到收放有致,行云流水,物我两忘,一展雄伟江山的新山水画,实在是难能可贵!他每次在作画之前都会先喝酒,气定神闲之后才提起大笔,笔酣墨饱,在画面上刷刷几下,再接着左右盘旋,于是乎就墨吐云龙了。激情留在画面上之后,再把激情平息一下,再小心收拾一番。他的画基本上都是这样画出来的,往往不能提前经营好每一笔是怎么画,完全靠激情迸发出来之后在画上留下激情的形态。他不像潘天寿那样将构图惨淡经营,画之前对画面的置陈布势、落笔落墨,甚至是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画面效果都统统考虑好,这完全是一种理性化的结果。然而傅抱石与他完全不一样,他靠的是激情,他的这股激情是以他的个人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基石的,他博学多识,修养和胸怀自然都是与一般人不可同日而语的,可以说他作画的激情是靠这些东西养出来的,是自我性情的释怀!他在重庆的那段时间里,那时候正值日本侵华时期,傅抱石亲睹着日本人的横行霸道,内心非常愤怒,再加上他从小养成的豪迈性格,表现在画面上的这种激情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这种义愤的激情给人一种余味深永的感受。

二、抑不住的真情

以真情入画,更是他的一大特点。他对美的热爱,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绘画的钟情全部化作一片真情融入画面当中。傅抱石的每一幅画都充溢着激昂的情绪,他所表现的虽不一定是现实的真,却是情感的真。他深切热爱大自然,他就画山水来表现大自然,他倾心于古典的流风余韵,他就画古典的人物。艺术的价值即在乎真,也就是在乎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傅抱石是位性情豪爽的画家,也是众所周知的画坛酒仙。喝酒并非和作画有必然的联系,但和他的绘画有不解之缘。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傅抱石自己也曾说过:“酒后往往见天真。”唐代大书法家怀素有言:“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这就是说,醉酒和人的精神状态、和作画的率真还是有着微妙的联系。醉酒可以浇愁,把一切虚假的面纱撕碎,把人最真的性情得以自然流露,也许他的绘画正好就借助于这种“绝佳精神状态”。陈传席曾经说过,傅抱石就是当代的吴道子。他和吴道子同是穷苦出身,又都好使酒气。傅抱石在作画之前借酒助兴,一旦进入醉酒状态,便以一管之破毫大笔,连刷皴,以笔落惊风雨之致,写风雨之景、取山川之势,发肺腑之情,最终便达到了千笔万笔复归于一笔的整体效果。

真的艺术出于艺术家之真性,虚伪出不了真的艺术。傅抱石身世坎坷,穷愁局促,但这也阻挡不住他一生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这样一位多情的艺术家,正因为他种种的经历触发了他内心的真情,终于爆发在作品中。就他那人格化的山水,包含的是画家个人情感的丘壑,是画家在大自然的感动之下所吟唱的长歌。例如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万竿烟雨》、《潇潇暮雨》、《大涤草堂图》等等都写得如泣如诉,这些画像倾盆大雨一样,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自己难以名状的真情实感倾泻出来。又如1961年,他赴东北旅游写生,一览长白山巅天池、林海之胜,自真山真水而得《呵!长白山》、《天池林海》、《镜泊飞瀑》等一批富有新情新意的作品。他的众多作品背后都是自己的人格精神所在,宣泄了他对宇宙人生的真实感受和态度。他以石涛“代山川而言也”这句话,刻了一枚图章,是借用山水来表达他自己的真实心声。在20世纪的山水画家中,把强烈的个人真情、人生观与宇宙观融入山水画的构思里,傅抱石为最突出的一人了。

三、品不够的诗情

傅抱石的画就是傅抱石的诗,他的画作总是洋溢着浓厚醇烈的诗情,这也是他作品很重要的一大特点。通常人们把文人墨客对世事的一些感慨、叹息、感情的夸张统统都称为诗意。但是,真正的诗意要比常人所说的诗意深奥得多,也广泛得多。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是对生命,对自然所深刻感受到的韵律,是生命与自然的源泉的认识,经过提高和洗练之后而获得美的律动,不仅是画家,而是所有的艺术家都必须具备这种本质上的诗的精神内涵。有很多艺术家,实际上并未受到诗的感动,或者心情只是淡淡地触动了一下,可在进行创作时,又想大肆强调一番,于是乎就十分勉强做作地制造出这种假情假意的氛围,最后就成了无病,连真情都没有,更谈不上诗情!因此,没有诗的感受性,没有诗的感情的艺术家,就只好利用技术来支撑自己的作品了。然而,傅抱石却恰恰相反,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他的作品而感受到其画作的诗情。例如《龚半千诗意》这幅作品中,宽阔的水面,无垠的大地,壮伟的天空,给人一种精神的解放,带给人一种疏朗空旷的诗境。傅抱石诗人的气质,与生俱来又日积月累常年积淀。有诗人气质的艺术家的作品,一开始就让人超过理性的认识而全身心地感受它。傅抱石内心所秘藏的诗的领域到底有深广,可以从《苦瓜和尚诗意》一画中窥其一斑。在这幅作品中,耸然而立的山峦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画面,画面空间显得有些狭小。通常,在国画的构图上都讲究“金边银角”,而傅抱石的这幅画一反常规,画的右端有大瀑布,一泻而下,整幅画面苍润浑厚。这威猛的水势,不仅仅是激情澎湃的瀑布本身的写照,它还象征着众山背后所蓄含的意志力。当你有这种体悟的时候,你就感受到了其诗的情愫。这幅画里的一切境象都散发着浓烈的诗情。风是抽象无形的,但是我们从画面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它的存在,从树丛中,从山巅上窜出来的,并且把山峦的魂魄也传达给了我们。这魂魄是画里诗的核心所在。一个画家必然首先是个诗人,而傅抱石正是这样的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画家。

傅抱石特别擅长于扑捉到弥漫在在大自然深处的诗情,并通过与前人相关诗意进行酝酿,将这浓浓的诗情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技法娓娓道来。当然,傅抱石画面的诗情不仅仅是源于大自然本身的美,更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对大自然的美景不断地反复地提炼,不断从现实景物中发现可堪入画的具有诗意的成分,将个人的主观情感融入到自然美景当中去,这个时候的山山水水已经不再是客观中的真山真水了,它已经成为山川精神的拓本了,是他自家诗情的呈现了。自然他笔下的作品就有品不够的诗意境界了。

结 语

傅抱石“以情入画”的美学思想蕴涵深远。它的形成既是傅抱石的精神修养与人格魅力的集成,又是他对于传统艺术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果实,既能发扬传统,又能开拓创新,堪称大师!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于每一件作品都是先有所感而后产生完整的艺术创作,绝不是无病、囫囵吞枣,绝不重复同一幅画稿。他的作品具有非常深沉的情感力度,无论就其表现主观精神情感的厚度,还是挖掘大自然内涵的深度,确实并非那些“理性派”的画家所能到达的,他传达的是一种崭新的时代精神和一种时代情感!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书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2]傅抱石研究会.傅抱石研究文集[C].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上一篇:论中长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