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业院校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10-10 11:12:46

高职农业院校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探讨了充分利用高职农业院校的优势培养大学生信息化人才和农民信息化人才的途径,提出了依靠高校正规教育培养高层次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依靠在职培训和教育培养中低层次农业信息化人才等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农业院校;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收稿日期:2011-10-18

作者简介:黄雪萍(1964―),女,浙江义乌人,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1-0189-02

1引言

从全国来看,浙江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近年来,浙江省在推进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发展农村信息化方面成就斐然,农业信息化已全面进入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以及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对农业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尽快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业信息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浙江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和信息队伍建设分析

为适应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自2001年以来,浙江省农业系统已建立农业信息网站139个,每年各类农业信息90多万条,1 583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在99%的行政村建立了农业信息联络点。可上网的农业龙头企业4 277家,占84%;可上网的农产品批发市场574家,占91%;可上网的农业种养大户15 240户,占5.8%;可上网的农产品购销专业户7 118户。占9.1%;农村居民每百户有家用电脑23.3台,彩电149台,电话92部、手机159部,居全国第4位,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发展均取得长足进步。

2005年省政府全面启动“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农民信箱系统是利用因特网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农民量身定制的信息工具,采用“真姓实名注册、手机邮件捆绑、网上门牌号码、农民坐等服务、各级共同管理”的运行和管护模式,初步构建起信息真实、诚信可靠、方便实用的网上信息服务系统,使广大农民能够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取各种农业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了防灾抗灾预警能力,加强了各级政府与农民群众的沟通。到2010年2月底,浙江农民信箱实名用户已达245万,发送服务信息8 509条,接到反馈信息38.9万余次。农民信箱以快捷、方便、真实和信息对接率高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县级以上已配有农民信箱管理员885名,乡镇、村两级落实专职和兼职信息员47 431名。

3农业信息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缺少高素质的农业信息人才

浙江省各地的农业信息服务人员不论编制结构、年龄结构,还是文化程度和专业程度,都与实际工作需要有较大差距。据统计,全省有92 个市、县两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建立了农业信息机构,其中单独建立农业信息工作机构有39 个单位。市、县两级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核定编制190 人,实际在编165 人,编外人员172 人;在乡镇、村两级的47 431名信息员中,大多是兼职和合同工。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对工作的连续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信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高,熟悉农业技术的因年龄较大,计算机水平一般,工作经验相对匮乏,这种人才知识结构不利于信息在农业中的应用。

3.2农民信息意识薄弱

浙江省作为经济较发达省份,硬件网络建设居全国前列。但由于该地区区域差异大,尚还有不少用户难以通过电脑接收信息,造成农业信息的传播效率不高。文化程度和素质普遍较低,也是当前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之一。有的用户对农业信息化意识较薄弱,对有关农业信息化平台了解较少。长期以来,传统的生产经营,已使农民习惯了全凭经验的作业方式,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信息不灵,是农业生产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

4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对策

农业信息化对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是既具备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又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能及时提供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具体要求应当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尤其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尤其应具备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较好的操作技能。组织协调能力,由于第一线的工作任务更多的是依靠群体协作来完成,因此,现代职业技术人才还应当具备与人和谐共事,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4.1农业信息化大学生人才的培养

培养适应当前农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是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农业信息化专业课程的类型包括农业概论、计算机应用、农产品营销、农业信息采集,农业经济管理等。通过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的结合,使学生熟悉计算机农业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培养方法上,采用行为导向模式和工学结合的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信息系统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经过多年建设,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4.2农业信息化农民人才的培养

在高职农业院校设置各种农业短期训练班和流动训练班,遵循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特别是要补充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职培训可采取函授培训、脱产进修、自学、办培训班、请专家讲学、参加学术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鼓励在职培训,如果获得证书或职称,要给予相应的待遇,以激励在职人员提高自身知识结构的积极性。

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应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和信息需求,开展分层次的农业信息教育培训。着重加强对具有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年、农业科技示范户、乡镇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民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1km”的问题。针对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训,不仅要进行普通的电脑操作培训,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农民了解主要的农业信息网站,有哪些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栏目信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实践操作,结合实际,让农民尝到甜头。

5结语

随着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资源的不断研发,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农业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出大量的、多层次的农业信息人才,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满足现代化农业和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张其桦,金国荣,赵文波.浙江农村信息化水平研究[J].浙江统计,2009(3):23~25.

[2] 陶忠良,董越勇,朱莹.“浙江农民信箱”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6):868~872.

[3] 黄海龙,管孝锋,王焕森,等.浙江农民信箱“每日一助”服务的推广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0(5):1 134~1 136.

[4] 李乃祥,赵平,曹丽颖,等.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9(9):17~20.

[5] 赵英杰.国外信息化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7,336(4):10~12.

上一篇:外来动物疫病的传入途径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 下一篇:特蕾西娅:铁血女王\开明君主与慈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