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尔沁文化保护与传承方法的探析

时间:2022-10-10 10:33:34

关于科尔沁文化保护与传承方法的探析

摘 要 科尔沁文化是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吸收科尔沁地区其他部落与民族文化而发展形成的区域性文化。本文简单介绍了科尔沁及其文化内涵,重点探讨了保护与传承科尔沁文化的几种方法,并提出了相关实施方案。

关键词 科尔沁文化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科尔沁地区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地理区系之一,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科尔沁人民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创造了别具风格的科尔沁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优秀的科尔沁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重要意义。

1科尔沁文化的发源地

“科尔沁”一词在蒙古语中有“弓箭手”的含义。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大汗国,他的长弟哈布图・哈萨尔英勇善战,为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因此他分得了四千户属民以及额尔古纳河、呼伦湖、海拉尔河一带的广阔草原,史称科尔沁部落。经过几次历史变迁,如今的科尔沁大致相当于今通辽市和兴安盟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具体包括:科尔沁左翼中旗(俗称达尔罕旗)、科尔沁左翼后旗(俗称博王旗)、科尔沁左翼前旗(俗称宾图旗)、科尔沁右翼中旗(俗称图什业图旗)、科尔沁右翼前旗(俗称扎萨克图旗)、科尔沁右翼后旗(俗称鄂公旗)、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扎赉特旗和杜尔伯特旗等地区。

2科尔沁文化的内涵

科尔沁文化是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吸收科尔沁地区其他部落与民族文化而发展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它是由以游牧为主、狩猎为辅的草原文化逐渐转变为畜牧和农耕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多元特征的文化。具有关专家介绍,科尔沁文化可分为十三类: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戏剧舞蹈、传统戏剧、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术、传统医药、民生、、科尔沁历史与名人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种代表性的科尔沁文化。

2.1萨满教文化

蒙古族的最初为萨满教。萨满教是通过巫师的托魂显灵,祭祀祈祷,占卜治病等巫术仪式来实现人们与神灵的“沟通”,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它属于原始宗教文化,是蒙古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人类宗教文化的活化石”。

2.2安代舞文化

“安代舞”起源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形成于明末清初。它不仅是单纯的歌舞表演艺术,而是把蒙古民族原始文化、宗教、信仰、歌曲、舞蹈、心理、民俗、医疗、体育、绘画等文化内容融为一体的传承载体。“蒙古族安代舞”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3胡仁・乌力格尔

“胡仁・乌力格尔”是科尔沁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口头传唱艺术,最初产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三百年来一直活跃在科尔沁草原上。其表演形式为说唱人手持四胡,自编、自拉、自唱,取材相当广泛,有蒙古英雄史诗、有汉族历史演义故事、有中国革命故事、也有当代文学作品。2006年,“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也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叙事民歌文化

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特点是情节复杂,曲调简短,节奏规范,同语言紧密结合,带有鲜明的说唱性。深受草原人民喜爱的作品有歌颂人民英雄的《嘎达梅林》《陶克套胡》,有崇尚自由爱情的《金珠尔》《韩秀英》,也有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诺恩吉雅》《达亚波尔》等歌曲。

3保护与传承科尔沁文化的几种方法

著名社会学教授郑杭生先生在其主编的《民族社会学概论》一书中提到:“保护一种人类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其价值与意义并不亚于保护一种野生的生物资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保护与传承发展科尔沁文化,使它保持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维护蒙古族民族团结、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

根据科尔沁文化自身的特点,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保护与传承的方法:

3.1加强收集科尔沁民族文献的工作

科尔沁地方民族文献是科尔沁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物产等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由于历史原因,科尔沁地方民族文献的收集还不够完善,一些流传于民间的如:科尔沁民歌、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等的文本资料虽然收集了一些,但也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完善的资料。这就迫切需要对科尔沁民族文献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收集,需要相关学者要对科尔沁地区各旗县的乡镇进行最为真实有效的调查和研究。

3.2建立特色数据库,加强对科尔沁文献的整理工作

正如以上所说,科尔沁文献信息涉及的方面比较多。面对如此复杂的资源,有必要建立一个特色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存储信息量大、检索快捷、实用功能强的特点,加强对科尔沁文献的整理和归纳工作。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建立的特色数据库,共搜集和整理了科尔沁文献330余种,包括历史名人、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对科尔沁文献的整理工作做出了不少贡献。从上述例子能看出,把数据库技术应用在科尔沁文献的整理工作中,能有效地提高科尔沁文献的管理水平。

3.3加强对传承科尔沁文化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作为现代社会育人的主要方式之一,必须成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根据蒙古族聚居区学校教育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两种实施方案。第一,把科尔沁文化融入到相关的课程内。比如,结合蒙古语文课开展科尔沁民间文学的教育;结合音乐课、体育课开展民族音乐舞蹈、民族体育的学习等等。第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聘请民间技艺高人、进修培训、招聘专业人才等手段加快解决科尔沁文化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

3.4开发科尔沁文化旅游资源

科尔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尔沁历史人文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安代文化、科尔沁曲艺文化、科尔沁历史名人文化等。第二类是科尔沁婚俗文化,包括了饮食、服饰、礼仪习俗、祭祀、歌舞等文化形式。第三类是科尔沁历史古迹与风景名胜文化。比较著名的景观有: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罕山森林公园、开鲁县境内元代佛塔、阿尔山矿泉群等等。

开发科尔沁文化旅游资源,首先,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例如,可以成立科尔沁文化旅游发展中心,专门负责资源开发、保护、宣传、规划等事务。其次,加大科尔沁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例如,制作特色的纪念品,爱情信物时,上面用蒙古文刻上新娘新郎的名字以及爱的誓言。此外,我们应有意识地把文博业、演艺业、文体娱乐与科尔沁旅游业结合在一起,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比如在阿尔山市利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发展滑雪,滑冰等体育旅游项目,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3.5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

要想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大力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提升科尔沁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例如,利用当下社会生活中盛行的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新媒体拓宽对科尔沁文化的宣传渠道。其次,把科尔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尔沁品牌优势,打造科尔沁产业品牌。如,科尔沁牛业、科尔沁乳业、科尔沁酒业、科尔沁细羊毛、科尔沁荞麦、科尔沁绿色农畜产品等。只有确立文化品牌意识,才能展现具有科尔沁特色的文化亮点。

发展科尔沁文化不仅要做好保护工作,还要做好保障工作。其中政府和专家学者就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把保障工作与保护和传承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展科尔沁文化。

作者简介:陈香春,(1992.9-),女,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在读硕士,蒙古语言。

参考文献

[1] 格日乐图等.论科尔沁文化及价值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8,10.

[2] 陈永春,王宇等.科尔沁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探析[J].前沿,2014.

[3] 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276.

[4] 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

[5] 唐刚.关于挖掘传承科尔沁文化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4):150.

上一篇:人工模拟二氧化碳泄露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下一篇:高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及改革策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