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10 09:44:45

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43-01

在数学教学中,让问题由学生自主地解决,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只对特别复杂的问题作点拨),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为"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奋剂,是创造的起点,也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这里所谈的"问题"并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索、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由学生自己提出的具有探讨性、发展性、开放性、创造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励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开端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提出问题,促使回答。这种问答式教学,学生的思维受到教师的限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思考问题,而且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力,缺乏质疑的意识,提不出什么具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善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刺激学生刨根问底的心理,产生探索、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采用做游戏、讲故事、摆弄实物、绘画、列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事物,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例如在教学"总价=单价×数量"这个关系式时,我先拿出一支钢笔,告诉学生这支钢笔要5元,然后拿出同样的钢笔3支,现在是4支同样的钢笔。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条件,提出问题。学生看着实物,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并由此归纳出了"总价=单价×数量"。又例如在教学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他提问。"一天孙悟空摘来一个苹果准备分给猪八戒和沙和尚,孙悟空说:我分给沙和尚 2/4个苹果,分给猪八戒1/2个苹果"。 孙悟空话音刚落,猪八戒就吵起来了:"猴哥偏心,给我分得少些,我不干!"讲完故事后,我问道:"同学们,孙悟空究竟分得公不公平?他们俩谁多谁少,怎样比较呢?"这下课堂便热闹了,同学之间相互争论,有的同学还动手画,也有的同学还拿出一个苹果进行分配。通过这一分,把问题解决了。他们说:"孙悟空不偏心,猪八戒和沙和尚分得一样多。沙和尚分2/4,得了这个苹果的一半;猪八戒分1/2也得了这个苹果的一半。借此,我启发学生归纳出了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2.启发学生猜测、联想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受知识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只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感兴趣,然而对那些抽象的内容,思路比较窄,通常情况下提出问题只有那么一点点,一个方向,不深刻。而猜测、联想则是提高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让学生通过已知事物对结果进行猜测、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部联系,产生新的疑问,所以教师要多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联想,热情地帮助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地发散思考。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对含有分率的句子,尽可能地从多方面展开联想提出分散性的问题,如从"男工是女工的4/5"这一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下列问题:(1)女工是男工的几分之几?(2)男工比女工少几分之几?(3)女工比男工多几分之几?(4)男工是男女工总数的几分之几?(5)女工是男女工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带着有个性色彩的理解是最有灵性和创见的。教师要珍惜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深究问题

抓住事物内在规律和本质,深入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质疑中提出具有深刻性、创造性的问题来。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通过转化练习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相互质疑,问:"同学们在做转化练习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共同讨论。"

3.1 同时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的目的是什么?

3.2 移动小数点以谁为标准?

3.3 这样移动的根据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研究问题的发展变化,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总之,我们应该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地质疑,即使是些希奇古怪的,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也不要横加指责和批评,而应该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由"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提高。

上一篇:幼稚的成熟与成熟的老到 下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