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法

时间:2022-10-10 09:25:44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使课程改革取得实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力图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既为学生创造一个发现、探索、创新的环境,又为教师提供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学教学模式。

下面笔者以新教材必修2“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从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拓展三方面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应用。

1 问题引入

【情景】电脑展示三幅图片(白化病患儿、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同时展示以下材料。

白化病是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经分析,男女患病的几率相等。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据调查,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是一种人类遗传病,患者的小肠由于对钙、磷的吸收不良等障碍,病人常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这种病与红绿色盲不同,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问题】①为什么在遗传病面前,有些是男女几率一样,有些则男女不一样呢?②后两种遗传病都与性别相关联,但为什么表现又不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用红绿色盲检查图来检测自己的红绿色

觉,观看白化病患儿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图片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些庆幸自己色觉正常,有些对患儿图片发出惊呼,有些一边阅读材料一边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及时出示问题,转移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内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和探究的欲望,引发学习的兴趣。

2 问题探究

【情景】

(1)下表是某地区人类红绿色盲的调查结果:

(2)下图是一个红绿色盲家系图谱,请分析作答。

【问题】①上表中男女性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多少?②红绿色盲基因属于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③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④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什么?

【问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图表获取信息,可以很快找到答案,第四个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只凭学生个人不容易解决,最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为让学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问题链或小任务:第一,写出男女性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第二,参照书本,写出四种婚配方式(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的遗传图解。第三,分析所写的遗传图解,特别注意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有什么表现,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有什么表现,从中揭示出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男性正常,其母其女必定正常)。再与白化病类比,因为同属隐性遗传病,因此红绿色盲也有隔代遗传的特点。第四,归纳出红绿色盲作为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患者中男多女少、交叉遗传(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隔代遗传。

学生围绕层层铺设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分小组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归纳、完善。学生为自己能发现规律而感到高兴,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成果,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就这样,把学习的自交回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辅助者、参与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学生当然乐于参与其中。

3 问题拓展

3.1课堂上的问题拓展

【情景】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都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另一种伴性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却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问题】外耳道多毛症是否有伴性遗传现象?它的遗传方式是什么?你能否通过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特点?

【问题解决】学生能说出外耳道多毛症有伴性遗传现象,是伴Y遗传的方式。但后面的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可提示他们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相互讨论解决。对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先类比伴X遗传的共同特点:交叉遗传;再类比显性遗传的特点:一般会代代相传;然后找出其特有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而外耳道多毛症基因只位于(下转162页)

上一篇:浅谈“导学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四环五项:研修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