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体途径”的思考

时间:2022-10-10 09:16:58

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体途径”的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软实力在各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文化软实力对于一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其曾长期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开始衰弱。文化软实力的衰弱直接导致了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为了根本解决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并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必须大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国家形象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所以保护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具体途径主要有三个: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一、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

如何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讲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14年大型史诗《百年潮中国梦》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用唯美的艺术手段展现了中华民族为了独立、富强、文明与和谐不懈奋斗,这对观众无疑是一次最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之灵魂――核心价值观对经济推动作用。

今年暑假有一部特别火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7月10日国内公映以来即以优秀的口碑引发观众的热烈追捧和媒体的相关报道。截止至2015年9月11日《大圣归来》国内总票房9.56亿人民币。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该片是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为什么会这么成功?田晓鹏耗时八年,精益求精,该片凝聚太多的中华文化元素。其实最主要是该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合理的体现出来。在坐的各位老师你发现今年的暑期档《捉妖记》《煎饼侠》还有《大圣归来》都有个特点’潘磕嫦’。草根更多的平凡人在通过自己的奋斗最后获得成功。电影里的大圣更加草根和普通人一样也有失落无能为力落魄。电影代表的以群体的主张观点思想。在电影里能看见自己的故事和希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潘磕嫦的社会给你的前提。在个人层面上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潘磕嫦的基础。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这里,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讲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

(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2012年5月21日万达集团以26亿美金成功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AMC20072014我国在线影视版权使用费以每年超过过15%速度增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你们不要拍中国人他们今天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

案例:孔子学院

从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开始,截至2014年11月,已在世界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我们借此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形成思想观念、发展模式、国际形象和国际制度的直接推动力。

三、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十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必须大力推进国家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生生不息,充满活力。

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尽一份力,《少年中国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相反少年弱则国弱,少年颓废则国颓废。民族振兴,匹夫有责!文脉传承,少年责任!

参考文献:

[1]唐志龙.文化的三重意蕴及创新视阈[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9)

[2]唐志龙.文化的三重意蕴及创新视阈[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9)

[3]江凌.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十个问题――基于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上一篇: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私法社会化视野下家庭暴力规制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