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汉英对照分析

时间:2022-10-10 08:58:05

《虞美人》汉英对照分析

摘 要:本文从句式、音韵、翻译对照分析三个方面来看李煜的《虞美人》、徐忠杰先生和许渊冲先生的英译译文,尽量解读古诗这种高度浓缩语篇体裁的意义,帮译者再现原文风格,使译文实现最大限度的对等。

关键词:句式;音韵;翻译分析

《虞美人》可能是李煜最为人所传颂的词作,传言他因这首词而遭到宋太宗的杀害,使此词成为他的绝命词。下面就许渊冲先生(许)与徐忠杰先生(徐)的译文与原文对照分析。

句式

词的句式与其他诗体截然不同,以参差不齐的长短句为基本特征,是以完全适应乐曲的需要的。词的基本句式包括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 这首词则是七字句。英语中的句式大体上分为简单句,省略句,复合句,还有疑问句。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文体功能,恰当选择句式是增强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在这首词较为突出的有三个疑问句,李煜借由它们问天,问人,再到自问,借此让读者窥见李煜对故国和过去日子的思念。徐与许各自是如何处理这三个疑问句,与原词所表达的意境贴近与否?

徐将它们处理成两个简单句、一个虚拟语气。将原词中的疑问句改写成直白的简单句,简单句的结构简单,表意明确,能产生直达明快的修辞效果,但是简单句的容量毕竟很小,不宜用来表达复杂而细腻的思想。许将三个疑问句保留了两个,将第三个疑问句处理成条件句。疑问句是一种具有强烈感彩和修辞功能的句式,李煜用疑问句来表达心中澎湃的思想。原词中,第一句“春花秋月”,原本是大自然赐于人类最美好的事物,可此时李煜却希望春花不要再开放,秋月不要再圆满。这反常的心理正表现出李煜异常的生活境遇,自然的风月花草,无不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沉怀念。许用简单句来译这个句子,太直白,原词中李煜对“春花秋月”异常心理,对故国的深沉怀念已被削弱,无法传达到位。相较之下,徐比较贴近原词,对李煜的心理再现有着更佳的把握。李煜在开头第一句用“春花秋月何时了?”却没有加以回答,大有问天天不语的意味在,更加突出李煜的愁思与怀念。徐译却已失去了这一点。许对照原词用疑问句来翻这个句子,更能体现出李煜的“问”。

第二句“往事知多少?”意思是“世人对南唐,对我还有多少记忆呢?”这一肯定反诘句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意义,表达李煜对失去的故国及过去日子的思念。徐译用宾语从句来表达李煜的情感太单薄,没有体现出原词中李煜问人的意境。许译用特殊疑问句更能表达李煜的愁与对往事的追忆,对现状无力改变的痛苦。

第三个问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是反诘句。“君”是指李煜本人。整首词表现李煜从问天到问人再到自问的意境。徐用了倒装虚拟条件句,而许用了真实条件句。真实条件句出现在假设的发生性可能很大,虚拟条件句则出现在当假设不大可能实现的时候。对于整个意境的表达,虚拟条件句会更符合原词所要求的。

音韵

从整个词体来看,用韵没有统一的固定位置,所用韵字,有平声,也有仄声,多样性,不规则性。一般用韵有:通首押平声韵,通首押仄声韵,同首词平、仄声韵互用、互押。这首词每一句的结尾,“了”与“少”皆为仄声,“风”与“中”为平声,“在”与“改”为仄声,“愁”与“流”为平声,这首词为最后一类。途中也可以换韵,词中换韵情况,也十分多样。它根据不同的词牌而严格规定。这首词是《虞美人》只能换四次韵:ao,ng,ai,ou。

英语诗歌的音乐性除了体现在语音、语调、节奏、格律等方面外,还表现在音韵上。英语诗歌的押韵是指通过重复元音或辅音以达到一定音韵效果的诗歌写作手法,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分成不同种类。徐译押的都是尾韵,为了押韵还做出了两个变异,第一,将“my country”移到“recall”前;第二,主谓不一致,“entail”接在“my plight”后却没有加“s”。 许译基本上押的也是尾韵,其中一个半韵:increased―/in’kri:zd/―east/i:st/。

押韵格式(Rhyme Scheme)指的是一首诗中各押韵诗行的组合形式,徐译和许译都属于随韵aabb。

翻译分析

首先,词牌的翻译。词,是一种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字,它与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而“虞美人”所指的是乐调的名称,不是词的题目,而它一般叫做词牌。所以徐译的“Yumeiren”是不合适的,而许译是比较恰当的,Tune:“The Beautiful Lady Yu”。

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在中国文化中,春花与秋月有着深厚的文化含义,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不同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但是在翻译中,不同文化意象之间存在着错位的现象。对此,我支持用直译“spring flowers”,“autumn moon”来保留并传达文化意象。 “了”,作为句子的动词,徐译“last”动态动词;许译“be no more”静态短语,用后者更能表现这一句中的那种时间流动的缓慢,表达李煜对春花秋月不要再来的心中的愁与苦。

第二句“往事知多少?”徐译“往事”为“my past”,许译“my memorable hours”。为体现李煜对故国,对过去日子的思念,突出无法脱离现状的无力感,用“my memorable hours”更好。原词意义是“世人对南唐,对我还有多少记忆呢?”,这里突出了李煜对过去的眷恋,许用“memorable”突显了这一点,用“hours”凝缩过去的日子为几小时,突出李煜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而“my past”范围太大,无法对李煜的此时的感情变化有任何作用。

第三、四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夜深人静,一轮明月当空,不眠之人囚禁于小楼之中,远望故国,无法抑制的凄楚渐渐涌上心头。一个“又”字又包含了李煜的多少无奈与痛苦。春花秋月未了结,东风又入,李煜的痛苦和折磨仍旧持续着,无尽头。这首词的主语应该是东风,东风带来的春的讯息,引起了李煜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与哀愁。所以对这句主语的处理上,徐处理得更好。许用“my attic”做主语和原词的意思不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许译用“月明”修饰“故国”译为“the lost moonlit land”,这跟原词意思又不合。徐译对照原词将“月明中”处理为状语“with a bright moon”,将“故国”译为“my country”。这里有一个语法变异,徐将原本应做宾语的“my country”提到了动词“recall”前,是为了押韵,让人读起来更顺口,更具音乐感。我觉得用“my”比用“lost”更能突出李煜,作为一个国君,对过去日子的思念,对国家从自己手中失去的悔恨。徐用反诘句译第四句,将它处理成了长句,用了“despair”、“defeat”来烘托李煜的愁,在意象表现上比许译更有力度。

第五、六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用了指代的修辞手法,对于“雕栏玉砌”,徐和许都理解为南唐的宫殿建筑群。我比较欣赏徐译,用“jade-like”比用“marble”更贴近原词所表现的意象,更贴近南唐皇宫奢糜的写照。许译“只是朱颜改”为“but rosy faces cannot be fair”。“朱颜”翻为“rosy faces”贴近原词的意思;但“cannot be fair”没有“改”这个动作。徐译将“改”的范围扩大,包括了亡国后的一切变化。但他将“朱颜改”的范围缩小了,理解成李煜的憔悴。

第七、八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了说明愁多,怨广,恨深,李煜用了一江东流春水作比喻。一江水已经够多了,又加上春水方生,那就更多了。许用“overbrimming”表现了这一点,而徐则没有。许用“water”表现不来愁怨澎湃起伏,类似东去江流水的意象。而徐译用了明喻来贴近原词修辞方法。“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徐用“strange!”来反映“恰似”的语气,再接简单句,与许译相比较,少了豪放的气势,许译更接近原词愁情的深邃、翻滚、无休止。

本文从上述几方面,将原词与徐忠杰先生,许渊冲先生的译文进行了对照,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在对照过程中,可以尽量解读古诗这种高浓缩语篇体裁的意义,这种解读可以帮助译者再现原文的风格,使译文更大限度地对等。

参考文献:

[1] 王景琳,徐陶.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 秦秀白. 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褚斌杰.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补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英语修饰语的适当位置及其顺序 下一篇:词汇习得模型及二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