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 第8期

时间:2022-10-10 08:47:49

每个收藏家都有收藏的小故事。不同的收藏家也许有类似藏品,却绝不会有类似的“淘宝”经历。

所以,收藏家总说,收藏的对象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收藏过程中充满了巧合和惊喜的点点滴滴,不可重现。亦如人生,每人有不一样的精彩纷呈。

在1998年之前,我只是零星地逛过几次潘家园。那时作为《诗刊》杂志的美术编辑,经常会去那儿买一些画静物用的仿古瓷器。对于我来说,严格意义上每周都逛潘家园,是在那年以后的事了。因此98年是我对于潘家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意义非凡的分水岭。

邹静之老师那时候影响我颇多。在诗刊杂志社,他是我的前辈,亦是同事。每周六凌晨四五点,我会搭公车从住处虎坊桥赶往潘家园,到了地方,天也还没亮。那时候潘家园尚有大地摊,人们称为鬼市,是各地商贩及购藏者的乐园,也是他们每周一次聚会的场所。而对于我来说,那种好奇和激动仿佛又让我体会到儿时收到大人送的玩具礼物时那般的兴奋。

9日年的潘家园,旧东西真多。我边做美编工作,边读中央美院研究生,周一至周五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到周末去潘家园,可以当作最大的放松。时至今日,回顾那无数个周末,收获的印刷雕版及众多木器精品的确不算少。在淘买的过程中,我确定了自己的收藏方向,也在潘家园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着。

眼力

卖旧印刷雕版的河北王老头,我们都称他老王。他每次都是带着儿子来潘家园,一有好货要卖,一准提前两天电话告诉我。

有一次老王带来一块62厘米见方的贡笺老雕版和一对大个木雕人,各标价700元。我当时觉得那块木雕版刻板精致,年份大约在清中期,即先买下交割了。待仔细审视那对木雕人,只觉造型古朴,雕工不俗,够明早期或者更早的年份。握在手中摩挲多时,惦量着可否再砍老王的价。老王偏不让价。我想,反正时间早,逛一圈再过来也不迟。突然,我发觉身侧站着的一个身材不高的人,目光雪亮地盯着我手中的木雕人。过了好长时间,我一直与老王聊天谈价,他并不过来搭讪――这也是潘家园古玩行的规距:有人看货时,旁人不能插手。我犹豫着决定转一圉地摊再回来,便把木雕人放还老王处。当我正转身离开时,身边那个人即刻把这对木雕人握在手上,并不与老王砍价,拿出700元现钞,付完账就离开了。

那一刻,我有一点后悔,又有一点茫然若失。得失只在转瞬之间,至今我都再没遇到过那样雕工精致的木雕人。这事过去一年之后,我才知道,那个目光雪亮的买家就是有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先生。

拣漏

卖雕版的老王家里盖了六间大瓦房,来潘家园的时候不多了。来的时候所带的雕版往往也“掺了水”,新仿、做旧也是经常的事,但老王很少杀熟,从来不卖我假雕版。

一次,老王带了一块新仿的雕版,长约1.3米,雕有白蛇传里水淹金山寺的戏曲情景,落款六个繁体字里倒有三个是错的,造假也造得太差了。老王却笑着说,没关系,我能卖个好价,你信吗?

这时正巧有个山西口音的类似大款模样的人要买老王这块雕版。老王胡开了个价:15000元。山西人说,太贵,给便宜点。老王说,祖传的东西不舍得卖,要不是急用钱决不让价。山西人说:5000元吧。老王说,再加1000元。山西人不同意,且有离开之意。老王赶紧咬牙跺脚作跳楼状说,5000就5000吧,为给孙儿看病,卖了!山西人便开始掏钱。

故事

两年前,再去潘家园淘版,只见到老王的儿子在卖雕版,却不见老王。摊位上稀稀拉拉地摆放着新刻画版,并不见有好年份的货色。问小王,父亲可好,怎么老没见?小王吱吱唔晤地说,还好吧……

再后来,听潘家园卖雕版的同行说,老王卖假雕版发了大财,经人介绍去安徽买了栋古代旧宅。他准备把旧宅棚顶上藏的旧雕版和所有雕花板拆下,然后去卖个大价。刚拆完了两进垂花门,当地公安局就来人把他抓了。原来老王被人骗了,这个旧宅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卖他房子的人,做了假地契,给他办了一份假的购房手续。据说抓老王那天,老王挥舞着手铐一直喊:“冤……”

我的故事讲到这里,也许你还要问:老王现在怎么样了?你又买到什么好雕版吗?其实,和老王一样卖雕版的人很多。从古至今,贩与卖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像我这样所谓“热衷收藏”的人,是为收获知识,此为第一要务。每一次得与失的瞬间更叠,都是对人生的一次考验。重要的是:你收获到了喜悦,无论多少。

上一篇:镌刻时光 第8期 下一篇:世界顶级高尔夫球场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