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CFG桩运用于水工隧洞的塌方处理技术

时间:2022-10-10 08:44:19

将CFG桩运用于水工隧洞的塌方处理技术

摘要:通过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大五山隧洞桩号35+313~35+323段浅埋洞段塌方处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软塑土体含有粉细砂、泥炭质土、有机质土、草煤、淤泥等洞段的塌方处理施工技术,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可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软塑土;淤泥;CFG桩;排桩墙;套打

1 工程概况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一项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主要由德泽水库水源枢纽工程、干河提水泵站工程及泵站至昆明(盘龙江)的输水线路工程组成,大五山隧洞位于输水线路的末端。大五山隧洞桩号35+313位于山体坡脚,为全风化玄武岩与第三系泥岩的交接面,泥岩呈软塑土状,且夹有粉细砂、泥炭质土、有机质土、草煤、淤泥等,该处隧洞埋深约24m。隧洞开挖断面为城门洞型:5.4m(宽)×5.2m(高),施工过程中采用机械开挖,在支立桩号35+313~35+315段钢支撑时发生塌方,刚开始在顶拱出现少量掉块现象,顶拱脱落20cm后出现淤泥掉落,随后大量淤泥倾卸下来,并带有腐臭味,最后出现冒顶现象。经查看地表,在地表塌陷附近距洞顶左侧5m左右有一个废弃水井,井深15m。

2 塌方处理的主要难点

塌方后,采取了回填水泥浆,但出现浆液不凝固现象;采用跟管法打管棚,由于加水钻进时,管棚会出现下沉,不加水时钻进时,管棚长度无法达到设计深度(穿过塌方体需15m);最后采用从地表对塌方体进行旋喷灌浆方案,由于地层不均匀,且存在有机质土,28天后在孔位附近钻检查孔发现部分孔段有水泥结石、部分为塌方体、部分水泥浆液不凝固,达不到地层固结的效果。

3 主要技术难点研究

(1)由于地层里含有有机质土,水泥浆液不凝固或凝结时间很长,无法在短期内对塌方体加固,针对此问题,根据塌方体内为饱和土体,可采用冷冻法短期因结塌方体,由于其投资太大而放弃该方案,也放弃加固塌方体的思路。(2)针对跟管法打管棚达不到设计深度问题,采取改进设备及工艺的办法,即采用跟管法利用地质钻在管棚内套打将管棚打至设计深度;针对大管棚下沉,采取在首端大管棚下面设临时钢拱架支撑管棚、在末端采用CFG桩形成排桩墙支撑管棚的方案,解决管棚在塌方体里面下沉问题。笔者将常规的一些施工方法进行综合利用,成功地穿过了特殊地质的塌方段。

4 塌方体处理方案及其实施

穿过塌方体的综合方案:(1)先进行地表处理,做好截排水工作,平整场地,为CFG桩施工提供场地;(2)尽量靠近掌子面封堵塌方体;(3)在预估塌方体的前端打CFG桩形成排桩墙,用以支撑管棚末端,排桩墙深入底板以下5m;(4)利用地质钻套打管棚,首级管棚采用φ130钻头跟φ127地质管,当φ127地质管达不到设计深度时,则φ110钻头跟φ108地质管在首级管棚内套打,如φ108地质管还不能打至设计深度时,则换φ91钻头跟φ89地质管再次套打,直至管棚穿过前方排桩墙;(5)在管棚首端采用钢拱架支撑,并浇筑C20混凝土形成拱墙支撑管棚;(6)最后采用超前小导管和钢支撑按照“短进尺、强支护”的原则稳步推进。

4.1地表处理

地表处理根据排桩施工范围而定,利用装载机平整场地,在桩孔外采用混凝土硬化场地,便于桩机移动。在桩机占用场地外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塌方体范围内。

4.2掌子面封堵

为防止进行排桩施工时掌子面发生扰动,在靠近掌子面修建C20素混凝土挡墙封堵塌渣体,阻挡掌子面发生变形,也可以作为大管棚施工的支撑。先用装载机铲运淤泥装自卸汽车运往渣场,然后人工配合挖掘机挖塌渣体装自卸汽车运往渣场,挖塌渣体时要减小对堆积体整体的扰动,在保证掌子面不发生坍塌的前提下尽量让挡墙更靠近掌子面。挡墙紧贴清理后的塌渣体,在底部打一排Φ22插筋,间距0.5m,L=3m,深入底板2.5m,并在顶拱范围内预埋导向管和排水管,挡墙断面见图1。

4.3排桩墙施工

排桩墙作为隧洞大管棚前端的支撑点和防止隧洞开挖时的侧墙坍塌,桩径为φ600mm,桩底高程低于隧洞底部5m,垂直洞轴线方向在塌方体前端布置两排,梅花型布置,排距为52cm,桩体间距为60cm;顺隧洞左右两侧各布置一排,两侧排桩中心距离洞室开挖轮廓0.9m,桩体间距为60cm;布置方式详见图2。CFG桩采用长螺旋转钻机造孔,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8m?砼罐车运送混凝土,HBT60输送泵入仓。垂直于洞轴线的排桩墙采用排间间隔施工,平行于洞轴线两侧的排桩墙采用孔间间隔施工。

4.4超前大管棚施工

φ108大管棚采用XY-2PC地质钻机造孔,跟管法施工。从隧洞桩号35+309处支护体系内侧开始起钻,外露3.5m,入岩15.5米,前端穿过排桩墙1m,管棚总长19m;管棚外倾角为5°,施工范围为顶拱,环向间距20cm;管棚材质采用地质管,单根管长1.0米至2.0米,管间连接采用带丝扣的连接套连接。管棚采用三级套管施工,钻进时不加水,采用干钻法施工。第一级用φ130钻头开孔、跟φ127×5.5地质管钻进,当第一级钻孔钻至一定深度无法继续向前跟进时,换下一级钻头从套管内重新扫孔至上一级钻孔深度,然后跟管继续钻进(第二级:用φ110钻头钻孔、跟φ108*5.5地质管;第三级:用φ91钻头钻孔、跟φ89*5地质管),直至达到设计孔深。管棚安装好后,对管棚进行封孔灌浆,以加强其抗弯强度,封孔灌浆采用水灰比为0.5:1的水泥浆液,灌浆压力为0.3Mpa。

4.5锁口段施工

为了避免拆除掌子面挡墙时大管棚出现下沉,浇筑2m长的C20临时锁口混凝土,一方面支撑大管棚,一方面对原来的初期支护起保护作用。外露管棚采用4榀钢筋格栅支撑,钢筋格栅间距50 cm,每榀钢筋格栅采用8根Φ22、L=4m的锚杆固定,格栅内外层采用Φ22@50cm连接筋焊接形成整体,在浇筑锁口混凝土前,用彩条布与原支护断面隔离,以便永久衬砌时拆除临时锁口混凝土。临时锁口混凝土边墙顶拱厚50cm,底板厚30cm,锁口混凝土见图3。

4.6塌方段开挖支护

待锁口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塌方段的开挖支护,分为35+307.5~35+313.0段和35+313.0~35+322.6段,两段均按台阶法施工,先进行顶拱的开挖支护,然后进行直墙段的开挖支护,台阶分段长度为1.5米,挡墙混凝土采用小药量松动爆破配合挖机拆除。

35+307.5~35+313.0段在原初期支护内进行,为避免掌子面失稳,循环进尺按0.5m进行,顶拱开挖至大管棚,两侧开挖至原支护面,底部至原硬化的底板,开挖完毕后,及时对掌子面喷C20混凝土厚10cm进行封闭,然后进行系统支护,系统支护参数见表1。

35+313.0~35+322.6段在塌方范围内进行施工,先采用φ48小管棚进行超前支护,然后按0.5m的循环进尺开挖,喷C20混凝土厚10cm封闭开挖揭露面,再进行系统支护,然后进行底板硬化处理。支护措施见图4。

4.7、施工期的安全监测

在塌方处理段地表和洞内监测。地表监测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安排专职安全员每天对地表进行巡查,查看地表是否有裂缝和沉陷。洞内监测主要是采用仪器监测,每5m设一个观测断面,在洞顶中心线设置沉降观测点,在距离底板1.5m高处设置两条基线进行周边收敛观测;洞顶沉降观测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测量,周边收敛观测用收敛仪进行测量;施工期每天测量一次。

若洞内发生沉降、收敛等变形,则根据情况采取增加连接筋、锁脚锚杆、临时钢支撑等补强措施,或者进行永久混凝土衬砌

5 结语

将CFG桩运用于水工隧洞,成功地通过了特殊地质条件的大塌方段。从此次的塌方处理有几点体会:(1)对于饱合土体且含有机质的地质情况采用回填灌浆效果较差;(2)对于无缝隙的土体中采用旋喷灌浆由于其灌浆压力较小,达不到砂砾石的旋喷效果;(3)对于软塑状土体施工大管棚,要考虑管棚前端是否能支撑住;(4)CFG桩运用于软弱土体的处理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康世荣、陈东山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 第二卷 施工技术[M]第一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1997年。

作者简介:

张彬(19880-),男,汉,项目副经理,工程师,本科,从事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

刘 聪(1972-),男,汉,工程师,本科,从事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上一篇:解读防治屋面渗漏的主要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析动物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