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0 08:25:44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更深层次的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已逐步展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需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机遇和挑战。本文简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剖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解决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以依靠财政拨款和其他非营利性收入为主要资金来源,经营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一般不直接创造财富,只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资金的调拨和使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业务支出成本最小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改革制度滞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为更好地服务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关部门颁布一系列财务政策法规和改革措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完善工作迟慢,不能很好地指导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主观需求和客观现实条件不吻合的矛盾,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不理想。而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往来业务活动的款项管理有失合理性,账面余额在流动性资产中所占比例过高,并且存在呆坏帐的现象;年终账目的结算容易被忽略,有些单位对于年终账目结算时,只是结转收支对冲后的“结余”项目,不能如实准确地核算单位的实际结余状况;专项资金未严格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专项资金的审批缺乏有效的项目论证,使各级财政预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不确定性也打破了预算“度”的把握。

(二)财务预算管理不严谨,经费使用难以规划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源头,单位内部所有活动过程的收支均要贯彻预算编制的安排,但是实践中财务管理工作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足,容易造成预算编制只是用来做给领导看的,丧失其原本应该具有的调控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只想从财政“要钱、花钱”,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管理上产生了的“松、散、乱”现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欠缺科学性依据,内容有失全面性、准确性,编制流程不是很规范容易造成草率办事,也是预算后期约束力不足的缘由,这样财务管理部门很难掌握资金的流向,也难以做出有效地控制。有些部门领导利用公款进行私人消费、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现象也时有发生,使一些资金支出的控制环节出现松动,造成公众利益的受损。除此之外,在经费的支出使用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严格执行专款专用,资金使用用途经常被篡改,工作人员的奖金津贴发放混乱,节约意识淡薄容易带来开支范围的扩大。这样一来,即使单位进行预算编制,但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能进行跟踪审计,评价分析制度贯彻不到位,也会影响财务管理分析总结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财务管理能力弱,国有资产管理混乱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淡薄,财政资金的使用流程控制体系不健全,资金的审计审批流程控制环节不明确,对事前审计和事中控制重视程度不足。财务审计常处于事后静态化状态,不能很好地把控资金的实际使用能力评价和动向,一些账目的设置随意性比较大,账务处理不严谨,财务手续不健全。而目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容乐观,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国有资产的管理相互脱节,使用效率低,国有资产的处置伴有随意性。一些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职能发挥不全面,关注点只是经费的收支而对固定资产的家底缺乏了解,会计科目设置上也缺少固定资产的明细账,而后勤部门对发放出去的资产缺乏后续的跟踪管理,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分布使用情况了解甚少。这样容易造成财务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之间的脱节,形成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账上资产存量状况,财务人员对资产使用情况也不清楚,使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

(四)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素养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现实中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学历资历并不是很符合要求,况且有存在一些无证人员兼职上岗。管理人员岗位的稳定性不理想,综合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成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包括各种财务资料信息的审核校对不严密,原始凭证上面的重要信息填写不明确,账目和资产的核对工作进展的不彻底。例如,有些单位的采购发票或者采购商品价格不清晰,内容宽泛笼统,时有发生对方单位签章未盖;原始凭证单位领导的签章和经办人的签字不能同时具备;有些账目摘要的填写不真实,不能反映所发生的真实情况,如将单位外出吃喝玩乐的费用划转到相关工作人员资料的搜集、外出差旅或者考察费用上面等等。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

综合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如经营业务的主要特点、行政管理体制、管理基本要求、资金的挑拨调动与使用、工作人员岗位的安置等,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基本情况出发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首先,要保证单位部门的会计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需要逐渐完善内部会计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职权实行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规范化程序化,不相容岗位相互牵制,全面贯彻财产的审核清查,财务收支的审批严格化等。其次,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尤其是一些大型项目的资金收支要进行严格的事前项目论证、事中进展监督和事后结果审计,以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大大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有利于单位财经法规的全面贯彻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利于保证财务工作人员的严于律己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反映经纪业务活动的真实状况。最后,财务部门要按照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原则编制预算,使预算编制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通过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于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进行的评价。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有利于反映经济活动中隐含的问题和矛盾,检测出外界财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是决策者做出正确判断的主要数据信息来源,有利于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降低风险。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进行分析,纵向比较考察,可以发现资金使用的是否得当以及检验财务收支效果,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进展。积极开展经费收支及效益财务分析,对单位的本年度经常项目收支、经费安排比例和结构以及经费运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事业单位制定合理的财务收支结构分配表,保证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有效合理。最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要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制定一系列财务考核指标进行实时的跟踪评估,以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是转变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管理理念,树立全新的资产观念。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审核考核,并将其结果作为其晋升的考核指标之一。二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制度。按照相关财务会计规定每年进行资产的审核,建立切实可行的单位盘点、处置机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严格履行报废审批程序,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三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各种借款必须定期清理,及时回收,坚决制止公款私借,暂付款不得长期挂账。严禁利用暂存款隐藏收入,躲避财政监督。

(四)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财政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财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了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现代的“管理型”和“经营型”转变的步伐。首先,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恪守财务法律法规,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单位内部有针对性的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更新他们的财会知识体系,以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最后,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已督促他们保持时刻学习精神,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刘全功.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74-75

[2]周红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思考[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2):83-84

[3]何丽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86

上一篇:全媒体时代,报业呼唤“新闻设计师” 下一篇:西吉县基层卫生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