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博士与“绿领巾”:谁更不幸

时间:2022-10-10 08:18:32

16岁博士与“绿领巾”:谁更不幸

16岁的张忻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级的博士生。考博前,他要求父母在北京给他买一套房,否则就不参加硕士答辩也不考博。2005年,年仅10岁的张忻炀参加高考。至今,他保持的“全国最小大学生”的纪录无人打破。2008年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2011年9月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

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被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该校老师解释,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种做法已经被叫停。

点击运用

像张炀这样的知识上的“神童”,由于父母的过分安排与保护,心理认知与生活能力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同”,而这“不同”常常会引发一些悲剧。我们也期待张断炀能一路走好。“绿领巾”则是教育三六九等的新型产物。适用话题:成人与成才,尊严,溺爱,教育思考等。

“白菜爸爸”:让流浪儿不再飘荡

1997年,安徽金寨的石青华几乎被一场突发的灾难击倒,邻居私藏爆炸物品造成的爆炸让他一家三口遭受重创,妻儿被严重炸伤、毁容。他变卖家当带妻儿到了北京,治疗费用昂贵,一家三口因为经济拮据一度住在桥洞下。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流浪儿帮助了我。”他们给他指点哪些地方能弄到好点的残羹,哪里有更能挡风遮雨的断壁。直到中华慈善总会、媒体给予关注和资助后,石青华家的状况才开始好转。

2004年,他创立了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主管的北京光爱学校,对全国各地的流浪儿、残疾儿实行完全免费寄宿制教育。

“白菜爸爸”这个亲切的名字是北京光爱学校的孩子们给校长石青华起的,因为最初的时候孩子们每天每顿饭只能吃白菜。现在伙食已经改善了很多,“白菜爸爸”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学校里现有108个孩子,基本上都是没有家的流浪儿。“白菜爸爸”每天忙于学校情况改善,还要忙于给这108个孩子最温暖的照料。“白菜爸爸”的事’情受到网友宣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白菜爸爸”,并主动来帮助这个学校和这108个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太爱的力量。

(摘编自南海网2011#10月27日)

上一篇:大漠里的甲壳虫 下一篇:微博V语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