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时间:2022-10-10 08:02:56

浅淡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思维活动的相互交流。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多方面的,而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又分为传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当今正在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对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创新能力的训练,必须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阶段思维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断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科学途径和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理论表明,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长时间的感知活动,包括视、听、尝、触、嗅等。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窗户,是人们识记、想象等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人对世界的认识,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获取,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观察力往往是他们发现奥妙,激发创新动机,寻求创新思维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需要思维材料的存储。思维材料从哪里来?思维材料的积累是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为基础的。观察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是丰富生活的需要,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他们总是睁大眼睛看世界,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是新奇的,他们不仅用眼睛,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的世界的。

二、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想象又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途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德语)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想象力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出不同的想象空间,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想象,必须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向学生讲述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学生在家里做了一个小时的作业,对那些难题仍无法解答,他便跑到阳台上玩去了。然后是故事的结尾:突然,他好像想起什么,健步回到屋里,他拿起笔来心平气和地演算起来。中间的内容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他在阳台上看见了什么?学生借助已有的信息,答案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说是他看到了阳台上花盆中耐旱的仙人球而得到鼓舞;有的说他望到天面上的蜘蛛而受到启发;也有的说他望到阳台对面不远处,蓬勃兴起的开展区而获得力量……丰富了他的想象,激活了他的思维。

三、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传统教学是结构性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是陈旧的、传统的教学常规。这种状况再不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无从谈起。只有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善于“设疑”,学生勇于“质疑”,语文课堂上的思维训练将卓有成效。利用疑问激发思维像钻井,思维发散的方向是深处开掘,是纵式训练。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正所谓“一石激起千重浪”,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浪花,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体现思维训练的深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预先设计好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学生质疑的出发点,努力为他们的思考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另一方面,要很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疑问,而且要善于引发“质疑”,也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法中巧施良策。一是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表达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下的结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任务不是把整理好的、已包装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带领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精神。

总之,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这将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更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更有利于塑造学生人格,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教学目的。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与防火墙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浅析教育系统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