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爱祥答《精武》读者问(一)

时间:2022-10-10 08:00:45

问:靳先生是怎样走上习武之路的?

答:我从小生长在军营大院,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早早地起来看着战士们操练各种技巧――攀爬、格斗、刺杀,那动作中透出的尚武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上了小学,读的第一本课外书就是评书《武松传》,武松的英雄气概和天下无敌的武功深深折服了我。当时我就暗暗立志:一定要拜个师父,练成武松那样的功夫。我居住在天津市塘沽区,那里武林门派林立。习武成风。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下,我想习武的想法便有了实践的可能,后经我的师兄宋元武的父亲宋老伯推荐介绍,我正式拜人人称“大枪杨”的杨月波先生门下习练六合拳、六合大枪、宋氏形意拳等。1990年又拜萧氏八卦掌全艺人、宋氏形意拳嫡传人、卢氏结构创始人、著名人体科学研学者――当今武林至尊卢忠仁先生为师,悉心苦学精练二十余年。

问:您能否谈谈亲随卢老学艺的经历?

答:1988年10月,卢老和赵道新先生与塘沽区少年宫合作,开办了“中华武术原理研究会”少年儿童武术训练实验班。当时卢老是我的师伯,我与宋元武、卢啸、卢凤武等人担任了少年儿童武术实验班的教练员。自此,我有幸地跟随卢老开始系统全面地学习“结构原理”,以形意拳和萧氏原传八卦掌为载体。来体验学习“结构原理”的真谛所在。在追随卢老学习的二十余年里,我有将近六年的时间是与卢老吃住在一起的,1998年底,卢老在辽宁省朝阳市开办了“卢氏结构推进现代搏击俱乐部”,我担任教练员有一年多的时间。2004年至2008年,我侍奉卢老左右,帮助其推广“卢氏结构原理”。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渐渐地明白了很多原先模糊的认识,真正读懂了“卢氏结构原理”在武术中的地位和它的价值。在此我特别要说的是,卢老对待学生,不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都是关怀备至,尤其是在教学中,更是耐心教导。由浅入深,往往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问:卢氏结构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答: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全面了,需要占用很大篇幅,所以这次我只简要地介绍一下:首先,“卢氏结构”不是卢老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是卢老以跟随“虹螺八卦掌全艺传人,曾任清末庄亲王府首席武教师的萧海波先生”学艺八年(1937年至1944年),又随“宋氏形意拳嫡传人李旭洲先生”学艺十六年(1944年至1960年),共计二十四年的学艺经历,这其中还有与当时天津武术界众多名流的交往学习,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应用“从抽象上升具体”、“历史与逻辑统一”和“纯粹形态分析”这一为马克思唯一运用成功的研究方法,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下,抓住一切技能,在肌肉、骨骼和它们能够左右各脏器变动的形态上的变化,求索奥秘,历经半个世纪的运动活体,再现传统功力功能的锻炼,实践检验(可经得起现代有关人体运动各学科和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新兴有关事物动态论证的科学思想验证),透视出来所谓的形意、六合、心意等等一切传统讲究,必然的、必须的并且是应该的体现到拳法动作上的东西――不是象征性的。意念到的――是切切实实地从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形式、内脏受影响的状况,以及人体骨架布局直至调动人体进行动作时肌肉工作所表现出来的样式等等,在所有这些地方上,可以看得出来哪些是中国传统吐纳导引和养生之道所讲究的要害所在,哪些是传统武术历史演变中留下的痕迹。比如,从马上过渡到步下后,外在形式是“马步”,内在形式必须是“圆背吸胸”,否则人体动荡起来会喘不成声的;再如,从手持兵器到拳脚的过渡,外在形式像是持刀抱枪指向对方,内在形式必须是变更肌肉工作用力的样子,因为手持器物与徒手打拳肌肉样态是不同的,否则拳力是打不出去的。“结构原理”不仅仅从人体运动动作的结构因素问题上要符合现代科学所知的方向、路线、幅度、距离等一些动作外部结构,而且,要在外部形式下能起到完整整体作用,包括由运动者自主的肌肉、呼吸形式、骨架、内脏和意识的“引力反馈”,五大要素最佳组合的内部结构!

问:您对当今社会上对“卢氏结构”的评价如何看待?

答:到目前为止,我听到的大多是支持和赞誉的声音,但也有少数声音是反对和诋毁。任何一种事物在它出现的初期都会有这两种声音,这很正常。之所以出现反对和诋毁的声音,我想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触动了某种人的利益,二是某种人想借诋毁别人(尤其是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人)来抬高自己,现在不是有些人为了出名不惜自毁名誉吗?何况这是靠诋毁别人能达到出名的目的!三是自身对“卢氏结构”不懂,更不明白,因为“卢氏结构”是一种原理,不是一拳一脚的拳种,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学科,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卢老对待传统武术及各门派是非常尊重的,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卢老以传统武术和武林人士为研究对象,客观务实,他老人家也非常真诚地希望武林界人士能够本着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提出问题,共同为中华武术的发扬光大贡献绵薄之力。

问:前一段时间,轨迹拳学的创始人李紫剑先生在杂志撰文评点卢氏结构,您怎么看?

答:这篇文章好像在1999年的《精武》杂志上就发表过,当时就有人问过您这样的类似问题。李紫剑先生在那一年里不是还评点了很多门派、拳种的创始人吗?本来我不想对李紫剑的评点发表看法,因为我认为他的评点没有建立在严谨科学的态度上,而只是为了抬高自己使其出名的一种方法。您今天问到这个问题了。我就谈谈我对此事的一些看法:一是我们欢迎任何人客观、理性的点评;二是评点时最好要对点评的文章读懂弄明白;三是评点前最好学习、体会一段时间你要评点的理论和拳种。这样你就会比较客观、理性和公正地对待你所要评点的对象了。不知李紫剑先生是何原因或是出于什么目的,在其没有弄明白卢老提出观点的真正涵义是什么的时候就加以评点,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请看卢老提出的一个“仿生学”中的观点:“我们可以观察婴儿的呼吸,特别是睡眠的时候,脊柱在蠕动着进行引送胸廓张收的运动,这是肉眼可见,用手可触得的,再观察一下幼年脊椎动物,如小猫、小猴、小虎、小熊。它们的呼吸形式和婴儿都是同一类型的。”卢老提出的这个现象,就是告诉我们:“人,出生后随着站立、行走及运动、劳作等等一系列的改变,原有的婴儿那种呼吸样态没有了,改变了,成年后通过特定方法的锻炼能够回归到婴儿的那种呼吸样态。”这明显是一个仿生学的锻炼途径,而李紫剑先生却评点成:“一个母亲抱着婴儿,遇见歹徒了,是婴儿保护母亲,还是母亲保护婴儿”,说到此,这位李先生真是让我们哭笑不得了!

问:您如何看待武术的发展?

答: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确

是瑰宝,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流传了两千多年。武术,在特定的冷兵器时代得到了充分发展与完善。然而时至今日,武术的确逝去了其往日的辉煌,仿佛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作为竞赛项目,各种技击项目,如柔道、拳击、跆拳道、摔跤、散打等等,占领了世界上的各种舞台,而我们的传统武术到了只能在民间自娱自乐的地步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现在我们不是有了‘武林大会’这样的比赛舞台了吗?”“武林大会”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不知道今后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否经过比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无论在观赏性、技击性以及比赛中的激烈性上更加有所提高。就目前而言,我个人认为,“武林大会”在比赛的规则上抑制了武术的发展,请大家想一想两军相搏不准打脸,这样的搏击怎么能走向世界上的竞技比赛擂台,如果练武术的长此以往下去别说走向世界,恐怕我们的武术冠军和武术家们连街头的小痞子也难以战胜。当然了,武术的发展不能只看一方面,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它应是各个方向都有所发展,如武德、武术的精神、武术的养生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武术人抛弃门户之见,同心同德宣传武术、普及武术,使武术真正能惠及到人们的生活,广大群众也就能够接受武术,使武术在全社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问:请问您每天还在练武吗,在练些什么?

答: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练习武术,我练的主要是萧氏原传八卦掌,理论基础是“卢氏结构原理”。因为卢氏结构是以萧氏八卦掌为载体的习练方式之一,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学习训练使我对萧氏八卦掌情有独钟。首先,萧氏八卦掌的训练是由易到难地将人体练成一个整体,即上肢与背的筋力连结,下肢与腰围的筋力连结,腰背与胸腹的筋力连结,四肢、躯干、头、颈、整个人体腹背两面各成系统地有张有缩的筋力连结,以及内脏各器官在呼吸配合下与周身筋力张缩一致的运动。之后,是人体周身分化练习,洗开周身大小关节,畅通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以及络脉,俗称“化呼”,除练出刚力、柔力、化力外,还要练出冷、弹、脆、快、硬,练出缠丝、抽撤之力。手舞足旋、走转不停、令人闪展夺目的运动形式是八卦掌转掌训练的特点,所以我每天练得最多的是萧氏八卦掌中的转掌。

问:萧氏八卦掌中的转掌,是一种用法,还是一种练法?

答:如果说转掌走圈是萧氏八卦掌中的用法,那么二人对抗搏斗,一人绕圈想把对手绕迷糊,除去影视或小说的描述,现实中势必疲于奔命,毫无作用可言;如果说是一种练法,拳掌腿力从走圈里也是不容易练出来的。可是人所共知,凡是练习八卦掌的人都是常年累月地在走圈上下工夫,究竟这里有何值得探讨的东西呢?从萧氏八卦掌的走圈转掌中,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个关于传统武术从古到今,从官方的整理研究到民间各家的传习,一直没有露出过、提出过、显示过一个极其要害的功法!是什么要害功法呢?用《卢氏结构》理论的语言来描述:“中国武术历史发展最后的一个高峰,是人体运动动作形式上的动态结构。”因为,关于动态科学的思想是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导弹跟踪目标变动而变动才兴起的;而萧氏八卦掌至少是在19世纪初形成的,所以说它是超越现代性的武术历史上大的事迹!

问:萧氏八卦掌转圈走步,何以跃升为动态结构?

答:一是造反的需要,必须是游击式的拳法。2006年卢老与我们师徒_行六人,到萧氏原传八卦掌首传地――辽西虹螺山考查,经当地政府文史办协同调查,虹螺山八卦掌是于1850年到1900年间,由河南少林寺转移到该地区的农民起义军组织并组建了少林下院,它所传授习练的八卦掌转圈跑动起来游击式的拳法,既能有效地消灭打败敌人,也可很好地保护自己不被敌人所伤害。二是萧氏八卦掌在转圈走步中要求上、中、下三盘在身体转移时,既要保待整体的连接,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也要有分化的能力,在转体、移动、变化时保持桩态结构,人体在动态走转之中可随时发拳,发腿所必须具有动态结构。口诀:“拧肩吊臂爪,脱身换影巧,粘滑活换贴,缠丝绵软小,形如猿猴动如球。”

问:据闻当年卢氏结构教材印发了第二辑,您知道内容吗?

答:1999年在辽宁省朝阳市由卢老亲自审阅,李皓、卢二路、张晨光等人演练、编写,完成了第一辑。第二辑我们编写完文字部分,就到年底了,当时由于急着回家,就没有拍摄演练部分。为了满足想学卢氏结构的学者的要求,这次我将卢氏结构教材第二辑文字部分刊登在了《卢氏结构精选文集》中,以飨读者,同时我们准备把演示部分拍摄出来,以方便学者。

问:您最近在《精武》杂志上连续几期刊登了《卢忠仁传形意拳法之函授讲义》,请问什么时候开始函授?

答:我们现在正在抓紧教学光盘的拍摄和制作,届时我们将以广告的形式告知读者,为推广武术出点绵薄之力。

问:靳先生能为求学“卢氏结构”的朋友们说几句勉励的话吗?

答:勉励实不敢当,在武术上我也是个学生,我也需要向武林同道学习,中国武术的内容太丰富了,内涵也太深刻了!今天我斗胆说了几句,不知深浅,有不妥之处,权当是我抛砖引玉吧!

上一篇:淄博武术故事(三) 下一篇:德功并举 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