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例儿童弱视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10 07:44:13

508例儿童弱视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3)01-0070-03

【摘要】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有效的训练和指导方法。方法对508例弱视儿童采取遮盖疗法(包括完全遮盖和部分遮盖)、红光闪烁刺激、精细目力训练法、光栅疗法、后像疗法、增视多媒体技术应用、穴位按摩等方法,观察训练前后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有388例患儿弱视得到治愈,100例患儿视力得到明显的提高,20例患儿的视力经过3~6个月的弱视综合训练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下降。结论对于弱视儿童,临床医师的早期诊断配合有效的弱视综合训练和护理指导可以比较明显的提高患儿视力。

【关键词】弱视儿童;康复训练;护理体会

弱视指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引起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按程度分为轻度弱视(视力0.8~0.6)、中度弱视(视力0.5~0.2)、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0.1)。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人的1%,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弱视发病愈早,其程度就越重。按照《眼科学》教科书的标准,8岁以下儿童的矫正视力一旦降至0.9以下,即可被诊断为弱视。现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重新定义弱视:3岁以下儿童矫正视力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研究认为早发现、早治疗、配合恰当的护理措施是弱视治疗成功的关键。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8月对508例弱视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508例(755只眼)弱视儿童,男235例,女273例。单眼161例,双眼347例。年龄3~15岁,平均5.6岁。弱视程度:轻度(0.8~0.6)117例(196只眼),中度(0.5~0.2)243例(352只眼),重度(≤0.1)148例(207只眼)。经眼科医师检查无其他眼疾、眼外伤及眼部手术史,双眼均采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后遵循配镜原则给予戴镜矫正。

1.2训练方法

1.2.1遮盖疗法遮盖疗法根据患儿年龄大小和弱视程度等特点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完全遮盖和部分遮盖。

①完全性遮盖疗法:

用于单眼中度或重度弱视,两只眼的视力相差悬殊的儿童。方法是将优势眼完全遮盖起来,即将健眼彻底遮盖,光线完全不能射入眼内。抑制优势眼,训练弱势眼,促进弱视眼发育,达到治疗弱视眼的目的[1]。

②不完全遮盖疗法:

用于弱视眼的视力接近正常,或者两只眼的视力比较接近的时候。遮盖优势眼的时间逐渐减少,每日放开1小时或数小时,或者每周放开1天或数天。目的是消除由于刺激主眼而造成对弱视眼的抑制,可以提高弱视眼的固视能力,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

1.2.2红光闪烁刺激主要用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内的中心注视性弱视,儿童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恢复或其它治疗方法无效的弱视。红光发光源峰值波长630bm,光谱纯正,可以直接达到黄斑中心凹,对黄斑中心凹的锥体细胞刺激力度大,以提高视锥细胞敏感度,提高弱视眼固视功能,促进视功能恢复。每日2次,每次8~10分钟。

1.2.3精细目力训练法目的是在做精细动作的过程中让弱视眼使用起来,消除大脑对弱视眼的抑制,促使弱视眼视功能的充分发育,从而提高视力。根据儿童的兴趣,由针孔组成各种图案的插板,让患儿逐个插落,或穿珠子、描图等,图案从简单到复杂,速度由慢到快,每天1次,每次10~15分钟,从而达到训练效果[2]。

1.2.4光栅疗法又称CAM(视觉生理基础疗法)疗法,CAM视觉刺激疗法是采用不同频率的黑白条栅板作为刺激源,由于条栅板的旋转,使得弱视眼在各个方位上受到不同空间频率和对比度的光栅刺激,从而使弱视眼中受累的大多数皮质细胞受体得到确切地刺激,使它们恢复功能,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视觉刺激法适用于旁中心注视的中、轻度弱视儿童的治疗。此法简单易行,疗效好,见效快,对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疗效尤佳。每天2次,每次5分钟。

1.2.5光刷疗法通过注视光刷激活黄斑部锥体细胞,使旁中心注视逐渐抑制中心凹处,同时眼肌随旋转光作周期运动产生物理按摩作用,增强了眼肌调节功能,从而提高视力。光刷疗法既可用于旁中心注视弱视眼的治疗,也可用于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治疗,临床有效率可达50%~70%。每次单眼固视10~15分钟,每周2~3次。

1.2.6后像疗法人的视网膜被强光照射后可形成一后像,产生后像的过程可使眼底黄斑区的抑制得到不同程度的消除而使视力提高,相对黄斑中心锥细胞兴奋性提高,黄斑通道强度增加,使高级视觉中枢脱离抑制,从而纠正偏心固视,提高视力。儿童散瞳后,用强光(6V,15W)照射20~30秒[3]。

1.2.7增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应用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技术,根据神经系统早期干预理论,通过各种刺激模式,激活视觉通道,增强双眼视功能[4]。增视能光盘使儿童能边玩电脑边提高视力,增加了儿童弱视训练的趣味性。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

1.2.8穴位按摩按摩眼周围穴位(鱼腰、攒竹、太阳穴、睛明、四白、承泣)可以舒经活络,调和气血,增进眼球及其组织的气血运行。按摩是一个辅助的慢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我院通常是在一系列的弱视训练结束后对训练儿童进行一次简短的放松按摩,以缓解视力训练带来的眼部疲劳。

2结果

弱视疗效评价标准:

①无效:患儿弱视眼视力退步、不变或仅提高一行者。

②进步: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

③基本痊愈:视力恢复到≥0.9。

④痊愈:经过三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者[5]。

本组共治愈388例,占76.4%,进步100例,占19.7%,无效20例,占3.9%,总有效率>96%。

3讨论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发病率为3%左右。弱视的发病机制是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竞争的作用。早期发现弱视、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尽快进行弱视训练是弱视治疗的最佳手段。弱视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提高疗效,需要医生、护士、家长、患儿及教师的共同合作,其中护理工作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儿童的训练效果,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是确保儿童训练高效的关键。

3.1训练室护士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熟知弱视相关知识及各种训练方法的原理、特点等,并具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我院斜弱视训练中心采取定期向家长发放问券调查表,争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让家长评出最满意护士等措施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3.2营造宽松的训练环境为提高趣味性、防止枯燥、消除患儿的恐惧和厌烦感,训练室要布局合理,室内装饰要迎合儿童喜好,如五颜六色的动物图案,活泼可爱的卡通等。

3.3确保儿童训练的有效性大多数患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与持久,自我约束能力差,我们护理人员会采取热情和蔼的态度,针对不同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指导,耐心细致的讲道理,多多鼓励患儿。训练之前,嘱患儿做好充分准备,告知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使患儿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配合训练治疗。因在暗室中训练,应解除患儿的紧张情绪,让患儿取舒适坐位,并在心理上放松,集中精力,配合训练。每次训练后,在给患儿穴位按摩时多与患儿进行交流,拉近距离,使患儿与护士亲近、对训练感兴趣,以消除抵触情绪。我院专为患儿准备了小礼物、小奖章等奖品,适时给予奖励以提高儿童的兴趣,鼓励其积极配合训练,保证治疗时间及质量。

3.4重视对家长弱视知识的宣教首先应让家长对弱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弱视训练过程是缓慢的,矫正视力需要逐渐提高,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信心。应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是不一样的,正常儿童的视力发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完善的。视觉发育存在关键期,一旦弱视训练错过了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其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弱视,要立即进行训练。我院定期举办弱视家长学习班,讲解弱视相关知识,鼓励坚持治疗,树立信心。

综上所述,对于弱视患儿早期进行诊断同时配合系统完善的弱视综合训练,对弱视儿童视力的提高效果肯定而且明确有效。

参考文献

[1]吴乐燕.自制卡通眼罩在弱视儿童遮盖疗法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8B):2129.

[2]李桂妹.怎样治疗弱视儿童[J].全球医院网,2009,06.

[3]许立华.强化后像综合疗法治疗弱视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1.

[4]成娟娟.增视能多媒体技术在儿童弱视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0.

[5]王善洁,杨帆,谢怀林.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186例疗效分析[J].华夏医学,18(1):86-88.

上一篇:膜联蛋白Ⅰ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下一篇: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流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