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你”是我的缘

时间:2022-10-10 07:00:45

初闻马塘小学有个“青研组”是在2008年县“黄海潮”教研活动中听曹爱东校长的介绍。

当时,我还在乡下一所农村小学工作,熟知马塘小学享有“苏中小教一枝花”美誉,其教育科研已然成为了他们的品牌与特色。现如今,他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又有个新的“点子”,即在征得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利用每周三晚上的业余时间,将一批年轻有为的年轻人召集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敦促大家彼此间相互诉说教育情怀,畅谈教育理想,规划教育人生。这对于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要是我能够融入到这样的集体中去,那该多好啊!”当时的我,渴望并向往着……

2009年9月,一份机缘,我的梦想得以如愿以偿。本以为加入青年教师研究小组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可学校另外交给我一项任务,安排我去连云港灌南六塘小学支教。正当为自己今后不能亲身参加青研组活动而感到可惜时,刘剑华主任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拍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不错的。在那边好好干,我们青研组的每一位成员以你为荣!况且这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网络沙龙’,到时你可要准时并积极参与研讨哦!”我记下了领导们的嘱托,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作为教育生涯当中的一段经历,我用文字记录下支教岁月的点点滴滴:“又到相约周三时”,我在异乡惦记着他们……

2010年8月,我圆满地完成学校交给我的支教任务,回到学校,融入集体,有种游子归来的亲切与温馨。怎么也忘不了,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情形,记得当晚的活动主题是“论文诊断”,将自认为写得最为出色的文章“奉献”出来,屏幕投影给大家“鉴赏”,其内容包括标题的拟定、结构的统整、主旨的提炼、理论的引述、事例的选择、语言的修饰等等,一篇篇具有一定质量水准的文章就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思辨中悄然诞生。那次,我也大方地将近期完成的课改文章《反思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经路》拿出给大家“会诊”,沈校长给予了不错的评价,曹校长也一直陪我们研讨到晚上10点多钟。就这样,在大家的悉心帮助和认真指导下,我的那篇文章在2010年的“师陶杯”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后来又发表于《名师之路》2011年第七期上。

试想有这么一群爱钻研、肯吃苦的马小人作为学校发展的保障和未来的接班人,去实现3个100%(100%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100%的教师发表文章,100%的教师有论文获奖)自然不在话下,其“马小现象”成因之谜也就不谈而知了。是的,我很幸运,幸运地加入以“科研兴校,科研兴师”著称的“马家军”,幸运地参加了这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年教师研修团队。每周“相约周三”活动的正常开展,把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心凝聚到了一起:诸多的活动形式,给我们带来了七彩教育的视觉冲击,让我们享受到作为教育人的快乐与自豪;活动时的点滴花絮,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写作思路与灵感也从那弹指敲打键盘的瞬间,源源不断地闪现流泻出来;主题活动的拉练,让我们这群年轻人变得更为沉稳,更为睿智,更彰显出青春的活力与朝气。为此,我们的教育生涯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我们彼此之间的情谊也更为深厚。

上一篇:从创新角度来看中学物理“分层教学法” 下一篇:写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