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要有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0 06:20:52

探究学习要有课堂教学策略

探究学习要有课堂教学策略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王红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把学生的发现、探究的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学会”、“会学”,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以生长、张扬、发展和提升。基于这样的思考,本着主动性、问题性、民主性、合作性、体验性和个性化的原则,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为有效推进这一实践,在实践中我们重视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师生共同创设情境,激疑诱趣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小学生年龄小,情绪较易波动,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小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相机创设各种情境和提出可诱发兴趣的问题,这样,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某种不协调,在语文知识与生动的生活联系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疑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促使师生共同进入学习研讨的氛围,交流彼此的认识和心得。 在激情中引发问题。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第十册《月光曲》一课时,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在《月光曲》的优美旋律中提出问题: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而文章的大量篇幅却记叙了《月光曲》的传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继而大家又对课文用了很多笔墨描述贝多芬与一对穷兄妹之间发生的事进行探究,对这样的写法是否会脱离了主题展开了讨论。整个课堂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大家在平等对话中得到了提高。 联系生活中的情景提出问题。如在学习古诗《赠汪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当好朋友和亲人要远行时去送别的情景以及当时的心情。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和再次朗读品味,提出了“汪伦与李白是那么要好的朋友,可是汪伦为什么没有提早相送,一直等到李白已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呢?”、“我们与朋友、亲人离别时,通常心里都很难过,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还要踏着歌相送呢?”等问题。 自主探究,实践体验 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多元感悟。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不能只有唯一的客观标准和唯一的学习方式,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多角度地去感受课文,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也可以是多元的。如学习《称象》、《皮球浮上来了》等具有可操作性的课文时,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法,由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某些具体材料来验证课文中说的某个问题;学习《海上日出》、《火烧云》、《桂林山水》等写景的课文时,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使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形象动人,真实感人,加深理解,更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画笔来展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 模仿尝试。学习《蟋蟀的住宅》时,学生在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建筑的经过,知道了蟋蟀是唱歌的能手之后,教师播放了《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鼓励学生依据从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经验,模仿这首歌的歌词创作方法,创作一首《蝉与蟋蟀》的歌词。另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习作例文,或对作文具有特别模仿价值的课文,教师带头进行仿写,让学生进行评价,同时为学生做一些写作指导,然后让学生仿写。 迁移内化。小学语文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在用词上有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词的多义性,或者为表达情感效果的需要,词意有所转移。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对比,理解内化。如在学习《种子的力》一文时,有这样一个句子“种子一发芽,这种子就发出可怕的力量,把一切机械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的分开了。”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可怕”,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有的说这里的“可怕”不能当“害怕”来理解,应该把它理解为简直超越一切。有的说,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长期抗争的力……这样通过迁移内化,学生边想边读,终于读懂了课文,发展了思维,理解了词的含义。 类比体验。探究式教学中,师生必须积极调动情感的参与,去咀嚼文字的味,体会其中的情,从而受到熏陶。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风》一课时,就采用尝试体会的方法,在阅读前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写旧北京狂风肆虐中的景物与人物时,作者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提出了景物描写表现了“人们十分忧愁”、“生命在抗争”、“痛苦以后的柳暗花明”等,这些都是学生探究的结果,是他们智慧火花的闪烁。 操作想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借助尝试性实验、活动、操作来达到读写训练和思维训练目的的。在学习四年级《盲童的画》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把文字描述的画面用自己的铅笔勾勒出来。在让学生读课文后第二题“作者设想盲童是怎样画画的”之后,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描述,把画面上应该涂的色彩涂上,把许多细节补上,包括红艳的太阳,歌唱的鸟儿,清澈的泉水等。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画笔作画,引发了他们体会“心灵的色彩”、“感觉到的声音”等难以理解的词组。 通过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提高了教师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独立、主动探究的兴趣,丰富了学习的体验,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在这种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6日第5版

上一篇:什么是居间合同? 下一篇:DDB网络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