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

时间:2022-10-10 05:55:50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进一步地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其中,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建造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关联着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多个方面内容,对技术性提出较高要求,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更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地基的稳固性,避免施工后发生不均匀的塌陷状况。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早在古代的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便开始采用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如:重压法以及各种添加剂的使用等。就目前来说,水利工程建设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不仅仅是处理表面的问题,而是根据施工的环境以及施工条件,综合分析应用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

1 软土地基的内涵

软土地基属于一种软弱土层,与普通地基相比,该种类型地基含有较多的水分,土地疏松且空隙大,不仅承载力较低,而且容易被压缩,则发生变形的状况较多。然而,由于受到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水利工程的河流沿岸存在大量的软土地基,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加大施工的难度,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应当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升地基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为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2 影响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选择的几点因素

(一)水利工程的具体要求

由于水利工程的具体用途以及建设等级的不同,则会有着不同的水利工程质量标准,例如:与乡镇农村的水利工程相比较,国家级的水利工程在用途以及质量标准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按照理论上来说,水利工程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处理好软土地基,尽量将软土地基处理到最完美的状态,然而,这不意味着为了处理好软土地基问题,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而是应当站在多个角度,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工程的质量也要考虑工程的造价问题,尽量能够达到最好的性价比的状态。

(二)施工时间的限制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建设工期,尽量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期限内将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例如:相关施工人员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在使用添加剂以及重压法的方式,则需要充分地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对添加剂的反应时间加以充分的考虑;第二,对重压后的沉淀时间加以充分的考虑等,一旦施工时间较长,则会对工程整体工期造成不利影响。所以,由于受到施工时间的限制,应当合理地选择施工技术,为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三)施工总量的问题

在选择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软土地基的施工总量这一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个水利工程项目工程量较大,在应用换填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向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工程的施工成本。此外,某个水利工程的软土层过厚,在应用重压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则不能够为软土地基的底部的稳定性以及坚固性提供重要保障。

(四)环境因素的问题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应当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合理地选择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例如:对于平原地区来说,与山地以及盆地在地形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这个时候施工人员会根据具体的地形,使用不同的建设质量标准、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施工方式等,为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3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几种常用的处理技术

(一)添加剂法

所谓添加剂法指的是在处理软土地层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添加的使用,如:生石灰、水泥等,将其加入至土层内部,以此使得土壤的结构成本发生改变,将以往的软土转变为凝固土以及高强度土等,对提升软土地基的坚固度以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添加剂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加强对添加剂成分以及土壤间配比度的控制,一方面不可以使得土壤在使用添加剂后变得更加的干燥,另一方面不可以使得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水分,进而为地基的稳固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二)置换法

在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会使用到置换法,虽然会耗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可以良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所谓置换法指的是通过施工人员的挖掘,清除软土地基中未能够达到强度标准的部分土壤,而后在软土地基中填充高强度的土壤,实现两种土壤的置换。需要注意的是,置换法需要耗费较多的施工成本,不建议将其应用在大范围的软土地基中,一般只在辅地应用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例如,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一部分的小范围的软土地基处理时,则会考虑使用置换法。

(三)排水砂垫层法

所谓排水砂垫层法指的是将一层砂层铺设在路堤底部地面,从而将一个排水层面添加在软土层之上,在填土施工的不断进行过程中,则会不断地增加软土层的承载负荷,从而可以不断地促使软土层排水固结。其中,所排出的水分将会从砂垫层中流走,则不会对软土层的固结带来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通过应用渗水性能良好的材质,能够为砂垫层的排水性能提供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应当加强对砂垫层厚度的控制,使其控制在0.6~1.0米的范围之内。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将一部分的隔水性能良好的黏土层铺设在砂垫层上,有利于避免软土层之中所渗出的水将会上返至基层面之上。

(四)竖向排水法

所谓竖向排水法指的是在处理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过程中,在临近软土底基层设置竖向排水井,从而排放出软土层中含有的超标水分,有利于促使软土的尽快凝固,进而加强软土的坚固程度。其中,竖向排水法中典型代表则是砂井排水方法,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形式,分别是:第一,打入排水井;第二,射入水式,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深入考察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以及地质结构,合理地选用适合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建造竖向排水井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所需要的工程施工成本较多。所以,在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上并没有得到较多的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处理的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应当立足实际情况,根据地区的地理地质状况的不同,合理地采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为水利工程的整体的施工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国静,王寒芳,赵攀.对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3,03:105.

[2]冯是明,邹福华.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02:78-80.

[3]代建兵.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8:223-224.

[4]顾新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3,04:161-162.

[5]陈柱辉.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处理探讨[J].门窗,2013,09:159+161.

上一篇:倒车安全距离检测系统设计 下一篇:珍珠岩在粉状炸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