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10-10 05:54:31

例谈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摘 要:学案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载体,在体现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是使用学案进行课堂探究教学的必要条件。编写一份好质量的学案需遵循主体性原则、梯度性原则、诱思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实际性原则。

关键词:学案;学案设计;基本原则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最大发展的教学。“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作为一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载体,在体现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是使用学案进行课堂探究教学的必要条件。学案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写不同的学案。为了使学案发挥最大的作用,学案在编写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是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服务的外因,要通过学生自己积极地认识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相信自己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学案设计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编写内容,找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结合点,要尊重全体学生,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主体精神,如,学习目标的编制要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使用“记住”“会画出”“结合……实例,尝试分析……”“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出”等行为动词。

如,《宇宙中的地球》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可编制如下: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结合实际及教材尝试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梯度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遵循学生认识水平发展的梯度,即从简单的、基本的感知理解到复杂的、高级的应用分析综合等认知发展过程,学案中既要有知识的剖析、深化和拓展,又要有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这样,才符合“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学习规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如,在突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一教学难点时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可设计如下:

1.明确什么是太阳直射点;

2.假设地球是直着身体的,分析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在“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中,找出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描述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通过以上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三、诱思性原则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思想古已有之,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要求学案编写者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的“思”为起点,诱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教材以及相关辅助资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去思考问题,探索未知领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能力,收获了成功和自信。

如,在《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可以围绕“到哪里寻找外星人”这一问题,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生命存在的条件。

四、探究性原则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模仿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浇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其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淡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和生命成长的需要,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把主动发展权交给学生,因此,学案的编写中教师要注意活化知识点,将知识问题化,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学生亲力亲为,亲身去体验、去思索,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如,《南极洲》学案中,“问题探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近些年有些国家设想将南极地区的冰山运往热带地区以解决那里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于这一设想,你是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请阐明理由。

五、实践性原则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才能彰显其魅力和能量。学案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编写时,你的最大责任不是呈现给学生“什么是什么”,而是让抽象变具体,把结论延展为过程,给知识赋予生命能够感受的温度、色彩、味道、分量……这就是问题的生活化。生活化后的知识,不再只是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体验以及应用和创造能力的提升,生活智慧的产生。

在讲《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这一节的最后,让大家为自己家乡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献计献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汪春菲.高中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原玉石.高中地理课堂学案编制与应用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中学)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的探... 下一篇:《论语》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