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实施的“瓶颈”

时间:2022-10-10 05:35:46

吉林省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实施的“瓶颈”

【摘要】 吉林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已初步具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但是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相对于工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对吉林省来说,条件虽已具备,但任务艰巨。本文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制约吉林省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实施的瓶颈。

【关键词】吉林省;工业反哺农业;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随着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新阶段。1988年,吉林省GDP达到369亿元,与1978年相比,10年增加了287亿元,年均增加近30亿元;到1998年达到1577亿元,比1988年增加1208亿元,年均增加120多亿元;到2008年,全省GDP达到6424亿元,比1998年增加4847亿元,年均增加240多亿元。GDP增长速度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2006年全省人均GDP为1953美元,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为16.9%,第二产业由43.9%继续上升为44.7%,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全省的第三大支柱产业。还有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了光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化将伴随整个工业化发展过程。从韩国和日本的发展历程看,在人均GDP1000美元时开始对农业进行“反哺”,吉林省已初步具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但是吉林省毕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60%,是粮食的主要主产区,粮食商品率达到65%,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依靠种粮。相对于工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往往是增产多增收少,甚至增产不增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对吉林来说,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任务艰巨。目前看来,制约吉林省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实施的“瓶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吉林省“三农”问题比较突出

1.1农村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很多水利设施都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根本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由于缺少必要的投入,原有投入大量资金建起来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常年失修,无人管理,现在大多数没有什么使用价值,反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困难。(2)农村缺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农村科技人员少,农业科技含量小,农民科技素质低。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农村人口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人口地39.1%,小学程度的占42.8%。建国以来国家培养的中高级农林技术人员累计达247万人,但由于城乡差别,大部分改了行或留在城市,留在农村的农林技术人员仅有76.8万,其中在第一线的更少,平均每万名农业劳动力只拥有21人,与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800多人相差甚远,吉林是农业大省,但却是农业科技弱势省份,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传统的耕种技术,以前的“七站八所”现在已经面目全非,有些已经关门大吉,有些改头换面做起了经营,根本起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3)农村资金缺乏。农业投资力度小。2006年吉林省农业投资71、7亿元,仅为工业投资的5%。农业贷款在整个金融机构贷款中的份额低,农民贷款困难,繁琐的贷款手续使许多农民对贷款望而却步。

1.2农业问题。(1)土地质量不好。吉林省人均土地面积0.72公顷(10.79亩),人均耕地0.21公顷(3.2亩),是全国人均数的2.12倍。但吉林省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60%左右;分布在山地、丘陵的耕地占58%;有14%的耕地退化;旱田占耕地总数的86%,发展后劲明显不足。(2)由于吉林省农业科技含量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部,主要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暴雨、大风、冰雹、冰冻、春季寒潮、秋季早霜、寒露风和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的农业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在1978-2006年28年中,吉林省每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其中有18年发生受灾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的灾害;有11年发生受灾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的灾害;有5年发生受灾面积在3000万亩以上的灾害,有2年发生受灾面积在4000万亩以上的灾害。其中有11年旱灾,4年水灾。灾害损失十分严重,给农业带来了致命打击。(3)农业生产成本高。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2000-2005年六年间,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为98.9%、101.1%、100.4%、101.0%、106.2%。2005年全省生产资料价格长势迅猛,其价格指数高达109.2%,其中化肥价格指数更高达115.4%;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农业硬成本上涨10%以上。并且农资物品假冒伪劣严重。2006年吉林省质监局对市场在销的农资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仅为52.9%,而且全省质监部门在抽检中查获总指标1650余万元假冒伪劣产品,其中有化肥农药、农机及配件、农用膜等。这些都提高了农业的整个生产成本。(4)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目前全省农产品加工率不足40%,低于全国平均值7个百分点。全省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原料产品占30%,初级产品占50%。企业自身效益不明显,农民靠农产品加工的收益幅度不大。

1.3农民问题。(1)农民收入偏低,城乡差距大,种植业收入仍是农民主要收入。2008年,吉林省人均GDP已增加到2351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9元,而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933元,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的63.8%,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5.4%。(2)农业中农户所占比例高。从农户结构看,农村住户结构近些年虽发生了不小变化,但在总体上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省份相差甚远。据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农业户数占农村住户总数的比重为90.3%,低于吉林省4.4个百分点。在全国农业户中,纯农业户所占比重为65.5%,比吉林省低18.3个百分点。从经营行业结构看,绝大多数农户仍然以经营种植业为主,他们占农业户总数的98.9%,经营畜牧业、林业或渔业的户数所占比重很少,同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农产品产出结构单一,质量不佳。畜牧业生产总量不足。从农业从业人员看,全省农业户人口中纯农业户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农业户人口、兼业户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农民文化素质低。吉林省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构成中,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从业人员占86%以上,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所占比重为5.6%,与全国相比,吉林省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村从业人员低于全国同类平均水平,小学、初中、中专文化程度的高于全国,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与全国持平。

2.吉林省的工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吉林省经受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巨大挑战后,借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东风,加大了对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的政策扶持,加速培育新的特色产业群,推动了全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逐渐释放出自主增长、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工业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吉林省工业企业自主增长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改革开放以后,经过30年的发展,吉林省工业增速确实较快,到2008年工业总产值已达到836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74.1倍,其增长的速度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但工业生产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并没有实现前移,始终居于第20位。工业企业利润的实现主要集中在支柱产业,其他企业和行业盈利能力普遍较低。2008年上半年,工业提速增效重点调度的100户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384.2亿元,增长27.3%。其中一汽集团完成产值1014.7亿元,增长26.8%。一汽、吉化、吉林油田、通钢集团、大成这5户企业对全省增长的贡献率为30.2%,拉动全省增长11.8个百分点。吉林省工业这种利润高度集中的状况与全国工业利润及行业广泛的情况形成了很强的反差。这说明吉林省工业企业的增长主要依靠政策的扶持,其自主增长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2.2吉林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长春、吉林、松原。其中,2006年,长春、松原两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5亿元,占全省工业利润的90、4%。

2.3吉林省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吉林省煤电油气供应保障出现困难,截至2008年7月31日,全省20家主力电厂实际库存仅为85.8万吨,同比下降20万吨。煤炭涨价预期仍然存在,增补库存困难。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条管线全部建设完工后,两家公司天然气外输量每天为130万立方米左右,与全省需求180万立方米,还有50万立方米硬缺口。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我省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增长48.8%,高于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大大缩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3.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相对落后。

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处于落后阶段。主要表现在: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优,管理不精,效益不好,后劲不强,布局分布不合理,主要分布在长春、吉林两市;产品外向度不高,出口商品加工度低,主导产业作用不明显,乡镇企业负担过重,企业整体素质特别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及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以上便是吉林省工业反哺农业的基础和条件。虽说基础不算雄厚,但是条件具备。此时,需要我们做的就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吉林省的资源,优势互补,以工业拉动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在吉林省率先完成工业反哺农业的任务。

本文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6305

【参考文献】

[1]2006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关于吉林省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3]任保平:《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战略转型及其政策取向》, 西北大学学报 2005年7月第35卷第4期.

[4]于德运,池明学《吉林省农业结构现状及省际间的比较分析》延边党校学报第16卷第3期.

[5]姜桂莉,刘顺《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9.5(3).

上一篇:如何加强黑龙江滑雪旅游建设的讨论 下一篇: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