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因素探讨附178例临床报道

时间:2022-10-10 05:07:37

诱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因素探讨附178例临床报道

摘要 目的 探讨诱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178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178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中,饮食和(或)体力活动、自主增加服药量、肾功能不全、自主增服其他类型降糖药140例,占78.7%,同时服用其它可促使血糖降低的非降糖药物、并糖尿病足或手术、感染等38例,占21.3%。结论:现行的医疗体制过分强调了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忽略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和饮食指导,导致了患者因用药不当、受饮食和(或)体力活动影响等是诱发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 低血糖昏迷诱发因素

口服降糖药物和/或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可因用药不当、受饮食和(或)体力活动影响等诱发低血糖症。我院2000至2004年共收治低血糖昏迷患者17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78例患者为1型或2型糖尿病成年人。其中女性97例(5 4.5%),男性81例(45.5%),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62.2岁。31例为住院病人,147例发生于院外降糖治疗。

1.2方法:将存在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浓度7.1mmo1/L定为肾功不全。

1.3用药情况:使用普通胰岛素89例,服用阿卡波糖治17例,服用格列本脲12例,服用二甲双胍7例,;普通胰岛素加二甲双胍16例,服用格列本脲加二甲双胍19例,18例患者服用其它可促使血糖降低的非降糖药物。

2.结果

2.1诱发因素178例发生低血糖昏迷患者中,58例与饮食和(或)体力活动相关,35例自主增加服药量,26例存在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21例自主增服其他类型降糖药,18例同时服用其它可促使血糖降低的非降糖药物,并糖尿病足或手术、其它感染13例,5例与心理活动有关,1例同胰岛素注射部位相关,1例同生理变化相关。

2.2危险因素:178例患者存在下述至少一种的低血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自主增加服药量或其他类型降糖药,服用其它可促使血糖降低的非降糖药物,肾功能不全,能量摄入不足和(或)体力活动增加,糖尿病足、心理活动或手术、其它感染应激状态消除,注射部位改变,生理变化。本组病例中,24例同时存在肾功不全和能量摄入不足等两种危险因素;18例患者在降糖治疗时同时服用其他可促使血糖降低的非降糖药物,即服用盐酸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9例,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盐4例,复方新诺明和泻痢停等磺胺类药物3例,保泰松1例他巴唑1例)。

2.3发病及转归:在以上1-2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2小时内诱发低血糖昏迷31例,2―6小时内发生低血糖昏迷58例,6―12小时内发生低血糖昏迷41例,25例发生在12小时后,23例发生在24小时后。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和/或皮下注射胰升糖素、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后166例2小时内意识恢复,因低血糖昏迷引起外伤9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28例,脑卒中6例。

3.讨论

血糖动态平衡有赖于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对抗胰岛素的胰升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等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若上述两方面失去动态平衡,胰岛素分泌或作用过强,或对抗胰岛素的反调节激素分泌和作用过弱,均可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部分诱发低血糖昏迷[1]。低血糖昏迷是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本组与饮食相关患者以病程较短、接受降糖治疗2周以内者居多,在接受降糖治疗的同时,患者减少热量摄入,部分病例发病前大量饮酒。与体力活动相关者则以长期卧床降糖治疗后增加肢体活动量者多见,这是由于长期卧床降糖治疗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但肢体活动增加可促进肌肉等利用和促进胰岛素吸收,使胰岛素需要量减少[2],患者若使用原治疗量的胰岛素可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诱发低血糖昏迷。自主增加服药量患者:一是认为自己某餐食物摄入过多,盲目的增加胰岛素等降糖药的用量来控制血糖者;二是部分患者在正规降糖治疗中非糖尿病原因消瘦,患者以为糖尿病所致,不进行血糖监测盲目的增加降糖药用量;肾功能不全患者是由于肾脏对胰岛素等降糖药的分解代谢障碍和消除减慢,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增高,内源性和处源性胰岛素半衰期延长,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2]。若不动态观察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按标准用药,有发生低血糖症的可能;增服其他类型降糖药者主要为患者到不同医院重复就诊,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效雷同而名称不同的药物面前,按不同医生的指导增减药物或听信亲人、朋友介绍使用民间土方、中药制剂的情况。盐酸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司匹林、复方新诺明、保泰松、他巴唑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协同降血糖作用,使用不当可发生低血糖症;当患者处于感染、手术和激动、焦虑、争吵等应激状态时,应激反应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升糖素分泌增多,可对抗并抑制胰岛素、促进糖原异生,导致患者增加降糖药用量,当患者应激状态解除后,若不及时减少降糖药用量,有发生低血糖症的危险;有病例提示,多次重复同一部位注射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量

对糖尿病治疗知识宣传教育不够,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治疗存在认识误区,患者自主加减药物(药量)随意性强,大多数患者不能实行正规的饮食治疗及患者对常规血糖监测重视不够,是诱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其责任主要在于现行的医疗体制过分强调了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而忽略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和饮食指导。无论是饮食和(或)体力活动、自主增加服药量、肾功能不全,还是自主增服其他类型降糖药,都是患者或其家属对糖尿病及其相关知识的无知和(或)不重视所造成的。实践表明,临床医师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宣传糖尿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饮食指导对患者的康复和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5-820.

2.李仕明主编,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 9-221.

上一篇:推按运经仪治疗泌尿结石894例临床观察报告 下一篇:针灸治疗呃逆15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