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预防感染护理

时间:2022-10-10 05:05:53

早产儿预防感染护理

[关键词] 早产儿感染; 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22.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79-01

早产儿护理是儿科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早产儿免疫功能极差,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早产儿均出自无菌环境(宫内感染者除外),出生后,脐带残端、鼻孔、皮肤开始有细菌繁殖,若有毒力强的细菌侵入,可突破不成熟的局部及全身防御机制引起感染,若因胎儿窘迫,插管、器械呼吸等损伤性治疗操作,危险性就更大,通过恰当的护理减少早产儿与病菌接触,可控制感染。护理体会如下:

1 护理人员若有急性呼吸道疾病、发热、皮肤感染,急性单纯疱疹,胃肠炎,或正在患病期间,均不宜做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护士要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均应用肥皂和流水或消毒液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进入病室和进行各项操作均应衣帽整齐,头发不外露,并戴口罩。

2 皮肤及脐带的护理 作为新生儿的皮肤护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新生儿的皮肤机能较差,仅有2~3层角化细胞组成,细胞间的相互联系不密切,疏松、易脱落,由于皮肤娇嫩,表皮角化层薄,皮脂腺未完全发育,皮肤很容易擦伤,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尚未达到成人水平,局部黏膜的lgA含量也很低,同时,表皮与真皮之间的基地结缔组织与弹力纤维以及肌纤维均发育不良,而且血管较丰富,也因新生儿全身发育情况不够完善,因此黏膜抵御病毒和细菌的能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一旦机体被感染,容易迅速扩散,造成极大危害。新生儿每天用温清水洗澡,动作要轻柔,对头部、颈部、腋窝、会阴及皮肤皱褶处,由于该部位汗腺分泌旺盛,容易发生痱子甚至脓疱疮,洗澡后涂上消毒的润肤油。脐带残端坏死及分泌物的浸渍,易招致细菌迅速繁殖,此处成为新生儿脓毒血症最常见的侵入门户,预防感染,首先应做好脐部处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并观察有无渗血感染,少数新生儿脐部脱落后,脐窝处有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处理。其方法新生儿出生24h后进行更换脐部敷料,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渗液,有特殊情况应及时进行特殊处理,并应用抗生素。在进行消毒时先用75%的酒精消毒脐带周围,再用2%的碘酊棉棒消毒脐根部,然后用75%的酒精脱碘,消毒完毕后不再包扎。在操作过程中对于过长的脐带残端部分,先用75%酒精消毒后,用无菌剪刀剪去干燥的部分,防止干燥后划破脐周正常的皮肤。刚脱落后的脐窝未干燥,而脐部中央有胶质性分泌物,用棉棒蘸取安尔典消毒液擦干净每日1~2次,直至脐窝完全干燥闭合

3 食具的消毒 给新生儿母乳前应用温水清洁,用清洁的毛巾擦干后哺乳,喂水的奶瓶、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净,用时再用开水烫洗后方可使用。因特殊原因暂时不能哺喂的,可用滴管喂养,滴管可用一次性输液器的滴管做成放入无菌容器中备用。

4 密切观察 病情的变化对于新生儿应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及皮肤有无黄疸、出血、化脓感染等。当发现新生儿患有痱子及小脓疮时,应及时先用温水清洁皮肤,动作要轻,防止脓疮表面破溃,每日用洗必泰液擦抹2~3次,同时还要加强对衣服、尿布的烫洗,包被应放在强光下曝晒,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上一篇: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因素与防护 下一篇:浅谈急诊护理工作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