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结合点 轻松学语文

时间:2022-10-10 03:57:20

找准结合点 轻松学语文

2006年,我们开始参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经历了很多迷茫与摸索,可谓有苦也有累,但更多收获的是喜悦。刚开始,有些教师对于一学期教一本教材加上数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心里没底,担心使一通劲儿,到头来教学质量反而下降。但是我们认为读书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实验必须坚持下去。

我们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各学段的教学目标,经过努力,确定了合适的实验方法,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各年级教材的恰当结合点――以课本教方法,同时围绕主题进行拓展与实践。这样操作,能够保证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课堂越来越高效了。

识字一直是困扰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瓶颈,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出“用好主题学习丛书,在阅读中识字,以识字促阅读”的要求。下面从几个方面说明。

一、借助拼音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这些字母符号对于有的孩子来说枯燥而抽象。因此,在教学拼音时,我们提出:把拼音教学提前与识字相结合,以拼音促识字,以识字巩固拼音。每学完一课汉语拼音后,教师就领着学生朗读丛书上的文章,让学生圈出刚学过的拼音和生字,并看看借助音节还能认会哪些字,一一标明。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仅巩固和具体化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而且慢慢地学会了借助拼音识字的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学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如在学习复韵母“■ ou iu”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阅读丛书中《秋天多么美》一文,要求学生画出带有这几个韵母的拼音。学生找到了“qiū táo dào tóu”等,随即认读“秋、桃、稻、头”等生字,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再扩展几个生字。这样,学生自己标一标、拼一拼,为自主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拓宽识字渠道,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识字。教师们普遍感到课堂上的识字任务重,特别是学生对于二类字的识记费时、低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结合丛书阅读,拓宽识字渠道,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形声字是汉字最重要的一种构字方式。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识记形声字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在阅读时如何认识生字。如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丛书中的文章《春韵》和《母爱》时,要有目的地提出阅读要求:找出带有“艹、木、扌”的字,并说说这样的字跟什么相关。阅读后,学生找到了“芳、花、蓝、藏”“栏、株、梳、柳、枝、桃”,还有“拂、撕、摆、摇、排、招、探”等。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找这些字的特点,交流识字方法,并且通过组词、造句巩固记忆。这样学以致用,能够达到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又以识字促进阅读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人手一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便于指导的优势,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丛书,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激发他们的识字与阅读兴趣。

每节语文课开始前,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提前一天将朗读的文章题目写在黑板上,便于其他学生阅读,上课时请这个学生到台上朗读文章,读后大家点评。有学生读不通顺的,教师就示范一遍。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不同的。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时,阅读要求是:把新学到的拼音字母圈出来,把文章中认会的字画出来。由于孩子们刚刚起步,不要贪多,一两个字也可以,贵在坚持。等到一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增加识字量,能认会几个就圈出几个。到了二年级,除了圈出认会的生字,可以新增加一个要求:用横线画出需要记住的词语。这样,学生边读文、边识字、边积累词语,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每天一读的方式让孩子们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们每周设置一节识字汇报课,让学生把一周来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的字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汇报,组内评出一周的“识字之星”,月底评出“识字冠军”。每个月由各小组的“识字冠军”在一起进行比赛,评出“识字大王”,由教师颁发获奖证书。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与词、句结合,为积累、运用打下基础

阅读的目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阅读低年级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我们结合教材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如学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学生们接触了教材中描写秋天的几个四字词语,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春华秋实”等,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阅读丛书中相应的《秋天的童话》《给秋姑娘的信》《春姑娘的诗》等篇目,从中再积累一些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如“叶落知秋、春去秋来、春华秋实、天高云淡”等。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试着写话练习――“把你看到的秋天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其中至少要用一两个积累的四字词语”。这样在阅读中识字,再运用积累的词语写话,能让学生全面把握语文学习的方法,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除了积累词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语句。如学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出四字词语“银光闪闪”。接着学习句子:“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课文学完后,再拓展丛书中的《美丽的蝴蝶岛》一文,学习词语“五彩斑斓、金光闪闪、灿烂夺目”等,让学生画出句子:“其中‘金凤蝶’翅膀上有一层金色粉状物,与身上五彩斑斓的花纹相辉映,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灿烂夺目。”这样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在学习拼音和生字的同时联系到词语和句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经过几年的实践,运用主题阅读与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很好地解决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难、识字慢的难题。现在,我们实验班的学生一年级下学期平均识字量达到1568个(人教版教材要求识字量是900个),二年级下学期人均识字量达到2949个(课标要求1800个)。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实现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的轻松学语文的目标。

(本栏责编 莫 荻)

上一篇:《钓鱼的启示》带给我的启示 下一篇:口腔肿瘤患者下颌骨保存性外科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