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时间:2022-10-10 03:53:39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摘要:在化学课堂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应该帮助学生冲出,使之学会自己提问。作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尽量考虑能否通过“精心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提这个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提问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44-1

一、学生化学问题缺失的原因剖析

1.课程的原因。

传统的化学课程关注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化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揭示,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激发和培育。

新课程的无奈是诸多因素迫使许多老师仍在按老的模式教学,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越学越刻板,越学越没有劲,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弱。

2.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现实教学中,提出问题往往是教师的专利。大家往往认为课堂秩序好,教学过程组织严密,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会优秀。所谓的优秀课表现为:老师的提问一个接一个,问题的设计一环套一环。设计的问题越天衣无缝,就越是显得成功,学生越是接连地回答,忙碌地解题,课堂就是越高效。

3.学生素质的制约。

提出一个问题本身比解决一个问题来得困难。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往往都不能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和有活性认识的认知结构,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会认识问题的意义,很难说出比问题更加明确的见解。

有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概念和理论以及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但是缺乏提问的技巧,又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或太过简单,会受到教师的责备而成为同学的笑料。有的学生化学的基础较差,平时懒得思考,知识匮乏,根本提不出问题。

综上所述,多种原因导致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只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境地。而提出问题的能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维的开放,这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完全一致。因此,在化学课堂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应该帮助学生冲出,学会自己提出问题。

二、确立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确立问题意识。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念。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能真正启动。

作为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的时候,不光要设计老师的提问,更应尽量考虑能否通过“精心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提这个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学生的“提问能力”,从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不问―敢问―会问)。作为学生,应该认识到,在课堂学习中多尝试、多开口,思维就活跃,精力就集中,不应过分依赖教师的“权威”,要相信自己是行的。

学生的提问往往带有随意性、突发性,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颠覆进而影响教学进度。但是,如果化学老师在课堂上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样能够另辟蹊径,达到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愉悦,就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一个学生如果提出一个问题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那么,他(她)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问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自信心和主动心,善待每个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强他们提问和质疑的勇气。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潜力,老师只要正确引导,适当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还真包含了有关知识的系统问题呢!课堂中学生提问,学生充满了好奇,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他们会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主动性,正像有的同学说的:现在我提问,有当了一回老师的满足感,我解自己提出的问题,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信心更足了。

3.实施素质教学,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敢问只是提问的初级阶段,善问才是关键。也就是“怎么问、问什么”的问题。

(1)从思维法则出发提出质疑。

依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求同(联想)思维、求异(发散)思维、对比思维、创新思维等。如:

①“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理由是什么?”――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

②“你还有别的办法吗?”――求异思维。

③“你有别的看法吗?”、“你有更简洁的办法吗?”――联想、发散、创新。

④“与上面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联想对比。

⑤“你能小结一下该一类问题的解法思路吗?”――抽象概括。

⑥“如果要这样的话,必须要……?”――假设想象。

(2)从化学原理、方法提出质疑。

化学课堂上学会提出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根据“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化学教师工作的真正意义,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启迪思维,使学生学到解决化学问题的办法和获取化学知识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讲,化学课堂上需从化学原理和化学方法入手,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提出有效问题。

①多对“化学原理、变化规律”提问,从中提高思维的认知水平。

②多对“解法”提问。

③多对事物发生的“过程”提问,强调过程参与,学会反思、发散,不仅仅是对与错。

④多对“生产、生活实际”提问,解决实用性问题,是学习化学的终极目标。

平时的教学中,若能坚持这样做,学生自然也会向教师和同学发问,自然把课堂学习内容引向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生就不会提不出“问题”了!新课程中,无论是课程标准、化学教材还是化学课堂上,都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十分关注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留出了时间和空间。

上一篇:剖析经典实验,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下一篇:高中物理课堂差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