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教学创新浅见

时间:2022-10-10 03:49:52

服装设计教学创新浅见

服装院校是为市场提供服装各方面人才的机构,服装设计是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主要课程。然而目前各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企业为服装产业提供强大而有力的智力支持,从而反映了服装设计教育显得相对迟钝甚至滞后。如何应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如何尽快培养出适应市场竞争的服装人才,如何有效进行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是每一位中职服装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对目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目标不清,办学层次模糊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行单一的标准化培养规格,尽管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应用型人才,力求为生产实践服务,但这一目标却始终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和毕业生不能相互适应,许多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不久,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企业在屡屡引进人才不成的失望之余,也在连连叹息现今的学生太不扎实,太缺少应变能力。

(二)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模式单一

纸上谈兵,设计课等于画效果图,是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弊病。众所周知,同一服装造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结果会大相径庭。效果图与实物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同时,由于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课堂说教式为主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专业意识过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性环节脱节,在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上力度不够,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甚至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在课程体系方面与人才培养定位产生偏离,教学计划的重心向理论教学偏移。

(三)课程设置欠佳,跟不上市场需求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太多,从课程设计上来说,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技术四大领域。短短的中职三年,能精通其中一域就已不易,即使有学生苦读三年,成绩优秀,虽各领域均有涉猎,却无特点,这种人充其量可称为通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服装设计是个时尚行业,与其他的专业相比,服装设计的风格和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为过。实际上,在时尚界,服装设计一直是引领潮流的行业。服装的更新换代决定了服装设计在风格、材料、工艺上不停地变化中改进。而职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往往是数年前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市场的变化。教师往往使用过时的教材和理念来进行教学,造成学生毕业的时候无法跟上潮流的脚步。

(四)就业方向模糊,专业结构单一

通过几年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以及单位对本校服装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对择业单位的选择,对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都显得茫然和不自信。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职业与岗位,因此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应届毕业生往往失去面试的机会。进入择业单位后还需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重新学习一段时间才能走上工作岗位,这对择业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极少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所以很多单位在招聘牌上标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者优先”的条款,单单这一条就会把很多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同时,由于单一的人才结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导致结构型人才过剩,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五)教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许多中职服装院校没有强大的教学设施,实验室条件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服装院校都有工艺室,但大多仅有简单的缝纫机械和熨烫设备,有些甚至连包缝机、压衬机这些最起码的设施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高科技先进设施。同时,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活动半径有限———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不足。经过几年的教学活动以后,知识更新不足,急需补充。当前服装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思想从各行各业各渠道,不断地渗透和补充到服装领域。如果只有枯燥的理论,而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是没有说服力的,是不全面的、苍白的。所以,学校所缺乏的正是在服装企业第一线从事设计、管理和营销工作的师资力量。

二、对当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有效改变当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当前社会经济做出积极贡献,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确立与市场接轨的培养目标

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要,中职服装专业应立足于服装企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拓宽专业口径,创办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等具备现实性的、实效性的专业,着眼于培养服装企业急需的综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集知识技能于一身,既会设计、又懂工艺,兼通市场营销的人才。中职服装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应强化为企业生产服务的应用性意识,对培养目标和规格重新定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人才是为社会需求而培养的,面对这种尴尬的就业局面,教育者应瞄准企业需求,创新教育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做到企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打破让企业被动接受学校培养人才的单一局面。

(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

第一,要精选教学内容。服装专业的教材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对于偏离现有生产实际,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教学内容,必须适时地进行修订,做到推陈出新、跟踪前沿,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实用,使理论与实践在教材中有机结合。加强教材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第二,要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训和实习。应形成“教学实验—仿真实训—岗位实务”的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进行。首先,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在校内现有的服装实验室基础上,加快服装CAD设计室和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步伐,进行模拟实验工作。实行产销一体化,走以厂养学、以学促厂、共同发展的道路,进行设计、打样、裁剪、工艺制作、销售一体化的实践训练。其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在校外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实习基地,强化产教结合,争取产业界的支持和援助,本着互惠互利、学习服务的原则,同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应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专业设计的教学内容,直接为服装企业设计产品。最后,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在校期间就能够了解服装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情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合理配置课程,加大改革力度

第一,要优化课程设置,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和修订,经常到先进服装企业实地考察职业岗位的要求,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保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同时,抓好专业教学的两个方面:一是主干专业课程,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服装生产与管理等;二是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设计、结构、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技能、绘制与修改服装生产图的技能、服装市场管理技能等。课程设置中,要根据专业特点和服装企业的要求进行配比,突出实战性教学环节,改变以往的课程配置面面俱到,课时平均的局面。课程设置要立足现实,突出应用性。

第二,要制定合理而灵活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蓝图,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文件。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培养目标和定位,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同时,要开设新鲜课程供学生选择。目前的服装设计教育中,更多地强调了基本功和技法训练,学生普遍市场意识淡薄,缺乏整体性思维,缺乏适应市场的能力,一旦进入企业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设计师的工作。主持好一个品牌设计,要靠设计师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艺术上的感性创造,还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市场,找准定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推广。因此,学校也应该开设一些与服装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课程。

第三,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中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树立正确理念,提升职业能力

第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要提倡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使其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同时,要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立足于学习服装结构、工艺技术方面所表现的美,做到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价值;以得体的穿着效果展示高品位的内涵,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服装设计,首先要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不能认识美,就不能创造美。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等,在体现其设计意图的同时,应追求一定的艺术效果,形成服装设计中所特有的艺术倾向和艺术内涵。服装画中点、线、面、体的视觉语言蕴藏于生活环境,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流畅自如,处处充满着节奏感。服装中色彩的组合有着较高的艺术性,色彩的冷暖、动静、轻重、进退都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表情作用。它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丰富艺术表现,构成艺术美的服装色彩效应。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事物要多观察、多记录,深入大自然中写生,搜集素材,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

第三,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把握市场与流行的能力。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目的,最终是为市场服务,为品牌服务。学校不应该仅仅将学生限于校园中进行书本教育,而是要引导学生到市场中去,培养学生把握市场与流行的能力。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设计最终是要推向市场的,设计最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市场的时候做这样的练习,将每一个品牌中你认为最畅销的设计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其设计与流行的联系,看其是否真正流行,依此判断预测流行和把握市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将所看到的东西默记于心的能力。

(五)全面建设教师队伍,改革教学评估内容

第一,要建立一支理论知识宽厚,专业技能全面的“双师”队伍。定期轮流到企业进行岗位的实践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培训。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联合,参与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积极参加各级服装设计大赛等交流活动,提高业务能力。并从服装企业选聘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充实原有师资队伍,真正建立起一支理论知识雄厚、专业技能全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更应进行重点培训。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派教师出国研修、考察或到对口重点院校进修、读研,以全面提高其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不断强化其创新意识、更新其知识结构。

第二,要抓好教材与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中最基本的建设,是实施教学计划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伴随服装业的发展,服装专业也基本拥有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服装设计教材,可是如何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手段融合起来,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服装设计教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服装设计的教材是没有最完善的,也不可能是完善的,这就要求采用灵活的教材选用方式以弥补各种教材的缺陷。另外,加强教学文件资料的建设,把各种服装设计类型的图片资料通过处理成课件或是VCD加以保存,这样为以后的课程讲授提供形象的资料,可以获得多重功效。

第三,要改革教师教学评估内容。现代设计教育应该相应地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西方国家的设计院校中,专业设计教学的教师往往来源于社会中该领域的优秀人才,利用扎实的实践基础把最新成果和知识带给学生,而专职教师仅从事理论及基础课的教学,现代设计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迫切需要这种与实践、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教师和专业教育。学校可尝试从教师教课过程中是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否有实践项目等内容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目前,服装行业对设计师能力的要求已经有了较为确定的标准,对设计师的沟通能力、创作能力、表达能力、对素材的把握能力、工艺技术以及独立完成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要求。学校的教育应该围绕着这个基本能力框架展开。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服装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理念、职业能力、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等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服装教学才能得到有效地成长、成熟和壮大。我们应该大胆改革、创新思路,及时调整方向,使我国的中职服装设计教育专业也能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创造出服装行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地方江河部门档案信息化系统设计 下一篇:服装设计女学生饮食习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