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最佳路径

时间:2022-10-10 03:12:56

探寻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最佳路径

摘 要:我们在教学时,要把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围绕这个单元主题设计教学。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现代社会风貌的展示,把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单元主题 语文素养 学习方法 全面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苏教版小语教材在编排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把3~4篇有着相同主题的课文放在一个单元里。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围绕这个单元主题设计教学。我们的教学应该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注意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现代社会风貌的展示,把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真正做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弄清主题,理顺教学思路

每个单元里的几篇课文既是独立的,又是有联系的。它们都会有一个相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有的会很明显,有的则会比较模糊,需要我们仔细琢磨,弄清主题,明白这样编排的意图,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由《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四篇课文组成。初看这几篇课文不像第三单元里的课文联系那么大,但细心揣摩后我们就会发现这几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叶欣对病人、对同事的那种无私的爱;明明那颗善良的童心,充满着爱也温暖着“我”;还有天底下最伟大的母爱……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着“爱”,熏陶着“爱”。

二、明确目标,掌握学习方法

把一个单元的主题弄清后,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哪些技能,掌握哪些方法,感悟哪些情感。比如字的读与写、词语的理解、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1.导学,学会预习

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学生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我们可以适当“导学”,让学生学会如何预习课文。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这样去导学:读准生字注音,分清字形,画出生词并结合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读课文2~3遍,弄清课文主要讲什么;动笔在文中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学有困难的地方,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

这样,让学生知道预习时要做哪些事情。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学会了预习。

2.导读,学会感悟

教学《珍珠鸟》这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去导读:(1)朋友送“我”鸟儿,“我”高兴吗?“我”是怎么做的?(2)“我”喜欢小珍珠鸟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动笔画一画。(3)小珍珠鸟是怎样接近“我”的?为什么它会在“我”的肩上睡着了?这说明了什么?……

这些问题的设计会让学生在精读课文时明白道理或感悟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3.导练,学会应用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学生学会感悟文本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是以环保为主题的,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关于环保的用语或宣传画,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还可以根据每课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练习。在学完了《特殊的葬礼》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以菲格雷特总统的身份写一篇演说辞;《云雀的心愿》可以让学生以“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中心句,写一两段话……这些练习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写的能力,做到读写结合。

三、拓展文本,注重联系生活

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拓展文本可以以文本为线索,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引进大量课外读物,由点到面课外延伸,做到课内外有机的结合,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如在学习了《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以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1)搜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2)搜集一些关于诚信的小故事。(3)搜集关于诚信的成语。(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周围有诚实守信或是不诚实守信的事例吗?你或他人对这些事有什么样的看法?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正确的人生观。(5)办一期关于诚信的手抄报或是板报。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总目标的综合体现,这也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但要注意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要注意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如情感、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能力,并不断得到情感的体验、态度的修正、价值观的提升,使他们的语文素养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在终身教育视域下社会教育内容的完善 下一篇:“这条小鱼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