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国内外服务外包研究简评

时间:2022-10-10 02:19:26

以来国内外服务外包研究简评

摘要:本文参考国内外服务外包典型文献,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服务外包研究内容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者是按照服务外包动因、因素、行业、区位等丰富要素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缺乏从纵向时间角度对这一现象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从近十年的国内外数据分析得出几点结论:国外服务外包的研究与实践发展具有一致性;服务外包理论研究在国外得到了迅猛发展,学者对相关模型、方法和数据样板获取较为成熟;国内处于发展早期,理论模型不成熟,多借鉴国外,需要结合交叉学科的影响力实现外包转型。

关键词:外包;服务外包;时间序列;研究对比

一、引言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供应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纵观外包发展已有30多年,从三个阶段中,可以看出外包发展的时代主题,对应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见表1)。

二、国内外服务外包研究

(一)研究历程

最早研究服务外包的文献来自于Stigler (1951),他将外部化(externalization)或拆分(unbundling)定义为由外部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中间需求。Siegel 和 Griliches(1992)发现了全要素生产力(TPF)和外包服务之间的相关系数。2000年以后Edward.Wolff(2001)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服务外包和生产力恢复的影响程度进行假设,选取五大领域实证数据建模分析得出全要素生产力(TPF)的提高在该期间段与外包服务显性相关。国际服务外包是企业将信息服务等业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服务外包依据接包地是否在境内可分为在岸服务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区位优势是跨国经营的直接原因,由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开展服务外包以寻求效率,识别区位优势成为服务外包的关键问题。对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研究主要探讨国际服务外包的区位环境、经济解释、应对措施与经济效应,微观研究主要分析国际服务外包双方企业特点、外包动因、决策过程、发包方与承接方的伙伴关系、服务外包绩效等。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杂志于 2007 年登载了有关国际服务外包的系列论文,多篇涉及国际服务外包的区位选择问题。Bunyaratavej 等人实证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选址决策后发现,教育水平和文化相近性是影响选址决策的主要因素。Kshetri集中研究了商务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术外包(ITO)的制度因素,认为法律制度、社会文化对专利的保护将影响到外包项目的评估、选址及持续进入。美国企业进行服务外包时会选择英语熟练、政治风险低、在某些领域拥有高技术的国家。有研究指出,国际外包区位选择概念框架考虑了项目需求、区位资源、区位环境等因素并指出对国际外包进行国别选择时,需要结合外包业务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已有的研究仅考虑了国家和承接商因素,尽管决策程序是“先选择国家,再选择合作伙伴”。从承接地区位角度讨论提升承接地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化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在美国外包协会 2001 年度的“外包十大理由”调查中,“降低经营成本”位列首位。

(二)时间序列检索对比研究

本文所关注的内容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服务外包研究,选取该时间点有如下原因。第一,虽然服务外包早已出现,但在检索条件范围中真正受到国内学者关注并有成文期刊是在2000年,可与国外同一时间段内的研究做比较。第二,2000年千年虫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国家为解决“千年虫”问题,将大量的数据修改发包到印度。当年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承接了美国应对“千年虫”的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环节外包,另一方面,也创造了一种国际间、公司间乃至个人间业务合作的新型方式。

从检索范围看,国内从2000年开始出现服务外包的第一篇论文,以同样的主题检索得到的文章分布见图1。第一,国内文章数量是从2005年以后有所提高,可能与国家政策有关;第二,部分研究主题尚未涉及,如航空公司、航空港、数据保护、ERP系统;第三,国外2000年以后不再研究的主题如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在国内得到关注,国外2000年以后出现的新领域如供应商选择、服务提供商、FDI成为研究热点;第四,国外一直关注的主题如供应链、软件、供应商、中国、公司、印度等也被国内学者关注。

从图2、图3国外研究的相关数据可看出以2000年为时间点出现的现象。第一,2000年以后出现的文章篇幅占很大比重,有8499篇;第二,2000年以前(注:本文所指2000年以前不包含2000年,而2000年以后则包含2000年)出现一些研究主题,如技术服务、数据保护等在2000年以后不再成为关注热点,也有2000年以前未出现的主题如供应商选择、ERP系统及特殊问题等研究成为2000年以后新的研究主题;第三,2000年以前,相关文章数量除了个别年份, 90年代慢慢增多,到2000年以后呈现数量明显增加趋势;第四,其中关于印度服务外包的研究几乎与2000年这一时间点一致,因为2000年以前只有一篇文章,这可能与印度在解决2000年千年虫问题有关;第五,其他2000年以前已有的主题研究,如在2000年以后出现,则数量比重以2000年以后为大;第六,国外对于服务外包的研究几乎与其发展时间同步,并且紧跟各个发展阶段的步伐,体现学术研究的时代性。

图3显示的是所选范围内国外2000年以前对服务外包研究,其曲线与国内至今服务外包研究数量相近,也似乎应证了一些学者的论点,即国内服务外包发展总体还处于低端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这可能与我国外包发展起步晚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包发展情况,外包业受地区环境、区域差异影响,发展具有三种梯度,处于并行发展状态,不仅有自身摸索,也有借鉴于国际环境,相比于国外自行发展,多了某种程度的模仿与依赖。笔者通过时间检索,总结出国外研究的趋势主要关注于因特网、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系统等领域,并且供应链、软件、信息系统等为学者关注度较高的研究领域(因为检索系统原因,其他非英语国家相关问题未能检索出,时间截至2012年)。

三、结论

通过国内外服务外包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国外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研究系统深入,紧跟发展阶段,涉及国别、公司规模样本广泛,开发出相应模型、路线和研究方法,数据样本丰富。

第二,学者多关注国际外包研究,对于信息社会交叉学科所显现出的前沿趋势对相关领域的敏感度认识不够。

第三,国内服务外包的发展相当于国外早期水平,因而学术研究多为综述和国内外典型案例的阐述,由于处在信息技术革命阶段,出于新旧交替发展阶段,国内服务外包发展呈现三个阶段。

第四,国内可以根据特殊政策环境和与交叉学科的合作发展,同时加强服务外包口径数据统计,使其规范化。

第五,通过时间序列检索研究发现,国外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研究起步于2000年,并且发展曲线与国外早期曲线相近,多借鉴国外发展理论与模式。

第六,国内服务外包研究应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型、方法论体系,结合信息化背景的影响,重塑服务外包业。

参考文献:

[1] Siegel D, Griliches Z. Purchased Services,Outsourcing,Computers,and Productivity in Manufacturing[J]. NBER Studies in Income and Wealth,Press,1992(56).

[2] Ten Raa T, Wolff E N. Outsourcing of services and the productivity recovery in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ing in the 1980s and 1990s[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1(16).

[3] Qu Z,Brocklehurst M. What will It Take for China to Become A Competitive Force in Offshore Outsourcing? A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ransaction Costs in Supplier Selection[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3(18).

[4] Dunning J H.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Geograph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1998, 26(01).

[5] Liu B L, Berger P, Zeng A. et al. Apply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the Offshore Outsourcing Location Decision[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13(06).

[6]Camel E. Nicholson B. Small Firms and Offshore Software Outsourcing: High Transaction Costs and Their Mitigation [J]. 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5(09).

[7]卢锋.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7(09).

[8] Duggal S M, Simkon C. Is Offshore Outsourcing New Spin or Same Old Business?[J]. Informing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04).

[9] Farrell D. Offshoring Value Creation through Economic Chan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5(05).

[10] Kedia B. L.,Lahiri S.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of Services: A Partnership Model[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7(13).

[11] Editorial.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of Services: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07(13).

[12] Bunyaratavej K, Hahn E D, Doh J P.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of Services: A Parity Stud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7(13).

[13] Kshetri N. Institutional factors affecting offshore business proces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7,13(01).

[14] Vestring T, Rouse T, Reinert U. Hedge Your OffshoringBets[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5,46(03).

[15]刘绍坚.软件外包:技术外溢与能力提升[M].人民出版社, 2008.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上一篇:浅论企业如何推行内部经营市场化管理 下一篇:现代企业系统营销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