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的融资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0 01:47:09

农村公共产品的融资机制研究

【摘 要】文章首先阐明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然后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就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的建立和完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这将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生产和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并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新农村建设及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等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关系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以及城市工业文明辐射下的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乡村工业化、村落集镇化或社区化[1]。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革的滞后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日益深化,要缩小城乡之间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融资机制。

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总体供给不足或无法有效供给。国家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相对较小,政府用于公共产品的资金总量不足,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经常处于缺位状态,农民无法充分公平地享受到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情况相当不容乐观。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平衡

1.涉及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

首先,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供给不足,学校的数量和教师的质量都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其次,政府对农村卫生防疫投入不足以及现行的医疗卫生防疫能力的限制,农民身体素质下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再次,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减弱,水资源匮乏,旱涝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

2.农民较少需求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

我国农村中,农民急需的一些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但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农民不需要的或较少需求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比如:由于乡镇机构人员膨胀,“吃饭财政”日益严重,大量财政支出用于养人[2]。另外,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为了树政绩,热衷于投资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硬”公共产品的项目,而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发展的综合规划等“软”公共产品却没有太高的积极性。

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乡政府负债沉重,农民负担过大

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中,由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职能划分上的不平衡以及政府财政的越位与缺位,导致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的财政承担了大量本应属于上级政府供给的公共产品[3]。以致基层政府对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服务有心无力,公共产品供给更加短缺。由于基层政府承担了过重的农村公共产品建设职能,预算出现了大额赤字,预算外收入虽可以弥补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但因缺乏了征收及使用的制度约束,预算外收入很有可能会演变为政府各部门的乱收费和乱摊派项目。这样很容易造成农村公共产品生产成本向农民和乡镇企业转嫁的现象,让农民承担过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成本,将直接影响到作为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主体的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低下,无法减轻农民的负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来源以财政筹资渠道为主,主要仍是中央、省、市下达的专项基金、财政支农资金和筹集的农村发展资金等。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依赖于上级财政“输血”的无偿支持,而排斥具有“造血”功能项目的有偿支持,形成了部分地区农业发展对政府财政支持的过度依赖。另外,传统农业效率低下,对地方财政贡献极少,而部分乡镇企业受技术、市场、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中难以维持生存,无法形成新的财政增长点。

(三)尚未建立应有的长效筹资机制

从目前农村公共产品发展情况看,无论是财政保障还是市场融资机制的建立,都存在很多问题。可以说,由工农分治、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向工农业和谐、城乡一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转变,将是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发展最重要的转轨。转轨期重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抑或是构建城乡一元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抑或是构建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一项量大面广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力度,建立多主体、多渠道融资机制

政府仍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吸引农民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某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将某些公共产品改由民间提供或是转化为私人产品,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生产和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并能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各阶层对农村公共产品建设的投资积极性,尽快建立起公平、合理、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入分配体制。可供选择的筹资渠道有:首先是财政渠道;其次是市场渠道,包括银行信贷融资渠道和经济组织融资渠道,如:利用资本市场筹资,成立旨在推动某项公共产品生产和建设的专向发展基金等;再次是其它渠道,指财政渠道和市场渠道以外的渠道。如:非政府组织筹资渠道、境外筹资渠道、个人筹资渠道等。

(二)加快农村各项建设,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城乡发展

1.积极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

打破城乡分治的投资体制,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业,加强建设项目与周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联系。

2.加快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完善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的投资机制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投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方投入格局。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保证落后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3.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力度,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少取、多予、放活”的历史性转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体制格局,协调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快小城镇发展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重点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三)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

改革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实行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民主投票的供给决策机制,有助于供给者了解公共需求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建立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表达机制,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强化公共资源配置的监督约束机制,推行村内财务管理预决算制度,做到财务公开。建立财政预算约束机制,加强财政对政府经费支出的制约。

参考文献:

[1]吴春梅.转轨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重构[J].人民论坛,2003(12).

[2]李彬.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

[3]马晓河,方松梅.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4).

[4]李涤非.新农村建设中创新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渠道问题探析[J].生态经济,2010(12).

作者简介:王金辉(1973—),女,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教育管理。

上一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 下一篇: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