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图书馆馆员专业素质的探讨

时间:2022-10-10 12:58:36

关于现代图书馆馆员专业素质的探讨

摘 要:图书管理工作要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才做保障,所谓高素质,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概念。它是通过图书资料工作者的服务来实现的。图书资料工作者必须具有忠于职守、热爱图书工作、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具有精通业务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才可能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一、知识素质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一般与所受教育的程度相适应。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管理者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著述能力。

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实行内行领导的基础,缺乏专业知识是难于胜任图书管理工作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是图书馆各级管理者的必备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懂得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掌握图书馆工作规律和特点,热练掌握自己担负岗位的具体业务技术,才能对本馆本部门确定恰当的目标,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行内行的领导。专业知识还指各行各业、各层次、各岗位管理共同需要的科学知识,如信息科学、控制论、系统论、决策科学、预测科学、人才学、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走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管理者首先要确定以所担负的管理任务需要的专业知识为主体和骨架,去达到专深。每个专业都有它自己的相邻专业,相邻专业知识要丰厚、广博。

图书馆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精通本职业务。图书馆收藏着众多古今中外图书报刊,并各有不同的文字、载体、版本和内容,诰如烟海,这些都需要我们图书资料工作者去掌握熟悉它,倘若我们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微,怎能做好工作?不仅如此,作为图书资料工作者,还应该精通业务,熟练地掌握图书情报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用科学方法把搜集到的文献分类、编目、整理的有条不紊,然后提供给读者。这就要求我们图书资料工作者必须向“博学家”的方向发展,要博览群书,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图书资料越来越繁杂,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不断更新、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只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文化业务水平,努力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功,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优质服务,才可能有效地利用馆藏和新进图书资料,使它在开发人类智力、培养人才中充分地发挥作用,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图书资料工作者。

现代电子学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推动力,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拓宽了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这对于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图书馆员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而一批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的人员,将成为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图书情报柳胸的主力军。

因此,在今后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工作中,除了必须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学与检索参考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巧以外,在平常工作中还应掌握网上资源的检索,包括网上各检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上各学科网址的搜集,及时掌握网络检索引擎动态方面的研究。只有精通和了解网络资源,才能更好更有效选择利用各种检索引擎进行检索,更好地担当起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咨询工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二、职业道德素质

管理人员素质之中,政治思想素质处于主导和统帅地位。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即使有再高的专业才能和组织才能,也难于发挥出来。政治素质包括: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具有不断进取和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容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职业的责任。《准则》首先强调“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实际上这一条要求图书馆从业人员应接受对社会的职业责任,要求图书馆员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那么责任是什么?那就是以满足国民文献的信息资源需求为中心。二是节履行职责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准则》中还强调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即“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强调团结协作的精神。怎样齐心协力为发展本行业服务,即“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强调如何与其它行业搞好协作,共建文明社会,即“拓展社会协作。共建文明社会”。三是馆专业素养。这方面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基本技能,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只有一副好心肠、一腔热情,人们很难相信你会很好地履行社会的职责。《准则》中要求“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保持知识技能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不断学习探索,提高业务素养和自身的业务水平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职业道德内容核心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读者第一。读者是图书馆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读者第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图书馆行业的体现。一切从读者的利益出发的观念和行为准则,是衡量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读者第一”不仅体现在各种完善的制度和完备的服务设施上,更体现在为读者着想的方方面面,图书馆制度再完善周到,也不可能囊括业务中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员都时刻以“读者第一”的思想始终牢记心里,也是衡量图书馆员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2、勤奋好学。勤奋好学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二十一世纪,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人们对知识的要求将越来越多。传统的一次文献的借阅和对信息开发的不彻底,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平台和基础知识库,即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能支持各种层次知识的学习的数据库,这才是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行业的竞争力,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

3、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态度上的诚恳和气、言语上的谈吐文明,行为上的举止谦恭的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在读者服务中,与读者发生摩擦在图书馆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怎样处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一直是图书馆界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人际交往中历来是有明礼、忍让、诚信等方面的道德伦理,在举止中不做对不起他人的事;在表情上不表露对不起他人的的神色;在言语中不说对不起他人的话。忍让也是体现人与人的一种宽忍与谦让的精神。在人与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常常退一步,先人后己,显示了一种包容胸襟与宽容的情怀。《细则》第三条“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价值的体现,图书馆投入产出比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服务质量的好坏,许多图书馆将其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细则》要求图书馆员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搞好读者服务工作,但在实际接待读者过种中,难免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矛盾,但我们“与人为善”“以礼相让”的原则不能舍弃,对待任何读者无论性别、年龄、职业都要一视同仁,童叟无欺,处理这样的纠纷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这也有助于促进图书馆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三、沟通素质

语言是服务的工具,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馆员要使用美的语言。美的语言不仅使听者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能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馆员应用语言时,一是使用的语言要符合道德规范,与读者交流时,谈话的内容不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围,在工作中不谈论私事,不谈论他人隐私,不谈论是非,要体现出对读者的责任和道德之情。二是使用的语言要用普通话,语音要准确,音量要适度,以对方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说话;语意要明确,表达的意思要确切,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语调要柔和,讲话时语音高低、轻重、快慢要适宜;语气要适度,与读者交谈时,一定要在语言上表现出热情、亲切、和蔼和耐心,要尽力克服急躁、生硬等不良情绪。三是使用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讲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与读者交流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通俗性,切忌伤害性语言,提倡美的语言。

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每个读者都想让自己成为馆员最重视的读者,因此,在与读者交谈时,馆员首先要做耐心的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馆员一定要神情专注、认真,中途不要打断对方的说话或插话,以免他人思路中断,造成不能进一步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你专心致志地听他人诉说,表示出你对他人讲话的内容很重视,能使对方产生一种信任感,同时只有听他人诉说,才能了解和掌握其心理状况,从而做好读者服务工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有人说,说服别人的最佳方式是用你的耳朵听,这句话很有道理。

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微笑不仅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和障碍,还能促进人们相互理解和友谊,是人类感情的“面部语言”,微笑服务是图书馆所要求的,它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也是图书馆馆员拥有良好服务心理的特征。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馆员面带微笑,对馆员而言,表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才会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同时也表明馆员自己的自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读者交往,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对读者而言,馆员的微笑是一种美好情绪的互相传达,使人在交往中自然放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一个真诚的微笑,会传达给别人许多信息,不仅能使人的心情舒畅,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好的心情。因为你微笑时,给对方的印象是友好的、愉快的,这种气氛会感染对方,从而能使对方产生与其配合的愿望。在运用微笑时,要适度、适宜,由于它是一种极富魅力的非语言信息,面部表情可以表示一个人的真正情绪,也可以与实际情绪相矛盾,有时也可以掩饰某种情绪。所以馆员要善于把握好自己的微笑,不恰当的笑容,往往引起误会,有时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因此,微笑要适度、适宜,其基本要求是形笑神也笑,表里一致,动作自然,分寸适度,这样才能展示你的真诚、亲切、友好,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内心深处的所有语言,人的感情、态度和情绪,往往通过这个窗口透露出来。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眼睛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目光交流,既能捕捉自己所需的信息,又能引起对方的注意。比如,用会意的目光交流,馆员要营造和维护图书馆安静的借阅环境,与读者交流时,馆员通过表情,目光的投向,亲切地、含蓄地传递安静的信息,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的思维活动与馆员保持一致,达到和谐协调,在这种环境里不会有大声喧哗和嘈杂的现象,促进读者共同遵守和维护图书馆这种安静的借阅环境,进而配合和协助馆员做好工作。又如,用真诚的目光交流,在与读者交流时,馆员静静地注视着对方的面部表情,以示真诚相待。注视是一种心理交流,能加强情感共鸣。如果在双方沟通中,一方左顾右盼,另一方感觉是在敷衍,待人不诚恳,因此,馆员在与读者沟通中应提倡积极的视觉语言,避免消极的视觉语言。如果馆员用赞许的目光,可给读者以信任和鼓励;用善意批评的目光,可改变一些读者的不良行为,这种间接的、含蓄的传递方式,比语言的效果还好,实际上起到了“以目传神”、“以情达意”的作用。

上一篇:由“我不要小红花”引申的教育 下一篇:如何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