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物画之巅

时间:2022-10-10 12:46:32

摘 要:《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的名作,是五代人物画的巅峰之作。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额手法,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本论文主要探究的是《韩熙载夜宴图》的构图特色。

关键词:《韩熙载夜宴图》;构图特色;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58-01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的名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五代人物画的巅峰之作。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而纵情声色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成的这幅名画,成功刻画了韩熙载的心境,是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的作品,也是现存顾闳中的唯一作品遗存。

顾闳中,五代时期南唐画家,江南人,是元宗,后主时任画院翰林侍诏。他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构图严谨精巧,人物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设色浓丽,绘声绘影更绘心境,无论在技巧上还是风格上,都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

《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额手法,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通过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人物活动片段,展现出整个夜宴的活动内容,同时也通过不同的活动场面来塑造韩熙载的形象。并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各段以屏风相隔,由于每段都以屏风巧妙的隔开,既独立成为了画幅,又按时序连成了一体,情节的交待让画如同音乐的旋律有序曲,高潮,尾声,构成了完美的整体。而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以忠实于生活原貌的创作态度表现了“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五段,叙事诗般地描述了韩府夜宴的过程,根据故事发生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部分

其实这幅画的五个片段中,顾闳中将第一段与第四段的听乐场面作为了本画的重点情节,所以其画面的构图处理是各不相同的。比如,第一场景中,众人听一人的独奏,且每个人的神情都集中在拨动的琴弦上,而第四段却是恰恰相反的,是众人演奏给一人听,而听乐的韩熙载面前,又站着一位侍女,把画面上的两组人分开,与第一段的构图形成了迥然的不同。它的构图是分散的,但给看画人的感觉仍然在听,这样不同的构图处理,完全符合独奏和合奏不同的情节需求。

《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从全面的构图上来看,顾闳中利用三个屏风将整个画面分为了四个部分,而每个部分又通过榻,几案,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表现的,当然,全图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也是通过屏风和一些画中细节的前后呼应来实现的。其实,利用屏风来构成绘画的方式融合了中国绘画早期使用的空间模式。

第一种是利用屏风来组织单元内物体,表现空间结构。第二种是利用屏风将画面的各单元组织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这种构图方式在汉代的图绘艺术中被普遍采用。而《韩熙载夜宴图》正是融合了上述两种图式的特点。在《韩熙载夜宴图》画中,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空间单元,但一些细节又暗示各情节之间的关联,比如第一场景,一侍女从第一件立屏后探身向前面的宴会窥视。图中的每件立屏旁边都绘有属于下个场景的人物形象。这些细节生动而富有活力,使得原本孤立的情景间有了连续,使整个手卷的完整性大大的加强了。

《韩熙载夜宴图》是采用了连环画的形式集中表现表现了一个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手卷形式的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所特有的一种绘画方式。其实手卷的独特性在于它十分有限的高度和不断延展的长度,所以导致在一个时间内,只能看到画面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手卷这种绘画形式具有一定的空间性也有一定的时间感。一幅艺术水平不高的画卷很有可能激发不了看画人看到结尾的兴趣,所以手卷形式的绘画,考验着画家的创作性,要求画家利用手卷的时间感来结构出悬念不断地图像。就《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来说,它的卷长3米多,作为看画人是不可能一个时间段将五个片段场景看完,只能逐次拉卷观看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如何让看画人有不倦的欣赏欲望,也是顾闳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顾闳中在此画卷利用屏风将时间感和空间感协调统一,在对韩熙载夜生活多个场景的图像叙述中。在构图上,屏风起了分隔和关联画面各部分的结构,同时其屏风本身也是家居空间的构成要素,与画面融为一体。

其实,顾闳中在构图上作了精心的安排,每一段情节,每一个地点,每一组人物组合,都相对独立,而又统一在一个严密的整体布局中。人物的趋向动势变化丰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态动静相宜,紧密而富有张力。第三场景中的一支烛台,红烛燃半,点明了《韩熙载夜宴图》发生的特定时间,而不是精心描绘夜色,这种中国传统式的意象表现手法与方式共同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顾闳中对人物刻画非常深入,显示出其高超的写实水平。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出现比山水画,花鸟画要早,而历代人物画画家把逼真传神,形神具备作为创作的核心,追求和最高标准。

也许,历史也就是一出不曾停歇的盛宴,人物在此宴会上走来走去,场景变来变去,而月亮还是那轮月亮。韩熙载远去了,李煜远去了,南唐也远去了,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是那么的渺小,最后只有这幅《韩熙载夜宴图》留下了。我们应该感谢顾闳中,他用工整精细线条,浓淡适宜的敷色刻画了这幅精彩的画卷,给我们真实的留下了那个年代真实的生活。

上一篇:浅析《黄河大合唱》三首独唱曲与钢琴伴奏的艺... 下一篇:感知·想象·融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