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无妨贝鲁特 BERIUT

时间:2022-10-10 12:39:56

纪伯伦说:“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美景;你们的黎巴嫩是解不开的政治死结,我的黎巴嫩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的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游戏的少年。”是的,黎巴嫩的美景无关乎战争,它的首都贝鲁特亦是如此。我们倒不如说,黎巴嫩的战争催生了这个城市的感性和人们的坚强与乐观。

贝鲁特是一个历史久远和坚强的地域,早在公元前3000就有腓尼基人在此居住了。在1943年黎巴嫩独立之前,这里被很多国家和民族占领过,并且后续的磨难还在继续着,但是贝鲁特就像浴火重生的凤凰,成为了地中海沿岸一座多样化的城市。这里教派众多,所以庙宇都是值得一览的。最值得一去的当属巴贝克遗址。腓尼基人首先在这里建造了祭祀太阳神的神庙,之后罗马人继续建造更多的神庙。在多年之后,这些断壁残垣的外表已经被侵蚀地异常严重,但是只有你步入它的殿堂后,才会感受到那些被贝卡谷地所包围的高耸巨柱和精美绝伦的史前建筑艺术所呈现的震撼之美。一眼望去,巴贝克神庙由祭礼大厅、爱神朱庇特庙、酒神巴卡斯庙、美神维纳斯庙组成,整个遗址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而又相当巍峨。也许历史的碎片此时已经散落了一地,但是整个巴贝克的风采依旧让人浮想联翩。现在这里最为明显的是直直耸立的六根巨柱。它如今是巴贝克神庙遗址的标志,人们常把这六根大石柱和雪松并称为黎巴嫩的象征。据说目前已找不到比它更完整更辉宏的神庙遗址了。因此,从1956年开始到内战之前,这里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国际性的音乐舞蹈节,可惜这样的盛况却是一去不复返。

早在3300年前,这里就有自己的文字符号。现在22个奇形怪状的辅音字母会被镶嵌在一些工艺品上,很是好看。据贝鲁特博物馆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文字腓尼基象形文字。在贝鲁特以北山区离卡勒卜河不远的山崖上,不同时代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刻满了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拉丁字和阿拉伯字等近20种文字。这些文字是古时候军事统帅在军队获胜之时刻下的光辉战绩,后人们称这里为“留言崖”。这样久远的文化氛围也难怪现在的贝鲁特拥有十分发达的教育。黎巴嫩全国有4所大学,在贝鲁特就有3所,其中最著名的是1886年创办的美国大学,它是美国在国外最大的教育机构。阿拉伯国家的很多高级官员都毕业于这所学校。此外还有美术学院、国立音乐学院等专科院校。古都贝鲁特的人们除了会讲母语阿拉伯语外,基本都会说英法两种外语,有时还会讲第四种语言—汉语。

贝鲁特,很难让你把它归为中东国家,或许因为曾是法国殖民地的关系,这里居民的生活习惯、服装服饰、言谈举止都均带有明显的法国痕迹。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自由,因此就获得了“中东的巴黎”之称。贝鲁特最著名的商业街区是Downtown。这里有酒馆、赌场、知名国际酒店,还有阿拉伯世界极为少见的夜总会,与城市西部穆斯林聚集区传统、保守而宁静的氛围形成了巨大反差。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夜生活,完全可以去湛蓝的地中海去冲浪或者去覆盖着白雪皑皑的贝鲁特山滑雪。这样的繁华与喧闹,对于这个大部分干旱的国家而言简直就是天堂。海边的私人小艇和停在各个酒吧外的高档轿车,穿着时尚的青年男女……这样现代化的氛围会让你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国家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直到一辆满载着士兵的车辆经过时,你恐怕才会想起这个国家曾经伤痕累累。不过不用担心,这些士兵在大街小巷巡逻是为了保护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安全,但是千万不要对着军人和妇女拍照,这在当地是不允许的,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建筑外景也被列在了不许拍照的范围之内。

在我们印象中,中东国家是十分保守的。但是贝鲁特十分开放。这里除了伊斯兰教,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宗教—基督教。两个教派下面有很多分支,所以这里的人们在信仰方面没有传说中的保守,也不会走现实中的极端。在贝鲁特,很少会看到头戴黑纱,身穿黑袍,面遮黑巾的女人,她们现在大都穿的现代服饰,同时传统服饰在样式和颜色上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转化为一种礼服。在贝鲁特,绝大部分的伊斯兰教的女孩子,为了打扮穿着入流,会把我们平时戴的围巾戴在头上。在这里,你压根感觉不到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男尊女卑”。正相反,女士会得到强烈的尊重,永远不会担心会有一个男士和你来抢出租车。这种宗教氛围不仅不会给你带来压抑,反而是种安抚人心的悠扬,在内心烦躁的时候,可以去听听伊斯兰教诵读古兰经,或是基督教周末的礼拜歌。

很多人一踏上这里的土地,都会开始迷恋这里。湛蓝的天空,自由的气息。街道弯多狭窄,车水马龙。这里有着和所有城市一样的毛病—汽车堵塞、行人无序,但是这里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美女众多。中东的美女,数黎巴嫩第一,巴勒斯坦第二,叙利亚第三。贝鲁特的美女不仅外形很美,而且穿着大胆,但她们大多数有一个爱好,特别爱抽烟,但是这种烟是一种水果味的水烟。到此地游玩的人一定要试试。

这里不仅产美女,还盛产艺术家,尤其是在时装界和音乐界。这里曾经出产了三位阿拉伯世界的顶级女歌手:Nancy Ajram,Haifa Wahbi和Elissa。在时装界,很多设计师也跻身欧美大牌市场,成为享誉世界的一流设计师。比如,黎裔设计师伊利·萨阿卜,其时装备受众多好莱坞明星们的青睐。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哈里·贝瑞在领奖时身着的那套艳压群芳的晚装,即出自萨阿卜之手,他还曾荣获黎巴嫩总统颁发的共和国勋章呢。

一直觉得黎巴嫩是个奇迹,在中东,这个地方没有沙漠、也没有石油,却一样为世人钟情。而且自1990年内战平息后,贝鲁特重建的速度超过人们的想象,这个7次毁于战火又7次重建的城市,以顽强和乐观重新恢复了中东时尚之都的地位。这里的人喜欢站在当地的最高处玛丽圣女像来俯望整个城市的面貌。或许这样能让他们铭记这座城市曾经的创伤,使他们更懂得如何生活,所以,到那的游客可以看到到处是优雅、闲适的人们。也许正是曾经的伤痕,使他们懂得什么叫及时行乐,享受生活与浪漫。现在的黎巴嫩已经不是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城市了,虽然小的冲突和游行示威仍在进行,但是现在看到街道上悠闲的行人和在海滩边玩耍的人们,会感到特别轻松和愉快,真正的中东小巴黎瞬间呈现在你的眼前。

上一篇:康泰克斯 CONTAX 下一篇:梦想在路上《我们为什么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