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宏的情怀与野心

时间:2022-10-10 12:38:16

嘉映影业的第一次新闻会――隆重序幕之后,身着正装的覃宏稳步上台,开始发表演讲。这是他首次拿掉“星美传媒集团董事长”头衔,只以“嘉映影业董事长”身份面对大众。略微紧张的声音不自觉地透露出他此时内心的“波澜壮阔”。台下的工作人员自豪地悄悄告诉《综艺报》记者,“覃老板用的提词器是奥巴马同款!”

嘉映的“味道”

穿过洒满阳光的走廊,随处可见小憩的沙发和桌子,每个独立办公室都以玻璃墙隔开,站在办公室的一头,可以清楚地眺望另一头。板块式线条设计的空间点缀着各种绿植,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器具很有提神效果。这就是在坊间备受同行艳羡的嘉映影业办公室。大办公区域的阳台一侧,沙发对侧两架廊灯的巨大基座,是两匹“黑马”的前半身。在董事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覃宏。他笑着否认了“黑马”的特殊寓意,但整个采访过程,他直率自信的交流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星美传媒已经做得很成熟,为什么要另立门户再成立嘉映?覃宏给出了“标准答案”:“星美不光是一个全产业链的电影公司,同时还是一个多元化的公司。我本人更专注于做电影内容。嘉映影业的定位是一个以电影制作与发行为主的公司。当然,在嘉映的影片上映时,星美的影院一定会大力支持。”

首次会之前,嘉映按兵不动这两年,到底在做什么?从会公布的片单大致可以看到成绩。嘉映2016年已启动和正在筹备的电影项目,包括了陈可辛导演的《李娜》,李樯监制的《影子的灰烬》《心理罪之暗河》,李樯监制、赵薇导演的《没有别的爱》,曹保平导演的《白麻雀》,宁浩监制、路阳导演的《绣春刀・修罗战场》等20多部作品。其中还有不少新人新作。而现场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陈可辛和李樯以合伙人身份亮相,标志着嘉映“铁三角”正式形成。

“嘉映出品的影片会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覃宏说。首波片单的路数大致可以概括为:有商业潜质的文艺片+有艺术感的商业片。“我们要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找平衡。”覃宏举例,《亲爱的》特别符合“嘉映味道”。当时陈可辛自己都觉得《亲爱的》太过文艺,覃宏却鼓励他拍出来,“你知道拐卖儿童在中国是多大的事吗?”影片最后票房不超过4亿元,覃宏却很知足。

覃宏坦言,嘉映出品的片子很难票房爆棚。“先做好一部好电影才能产生好票房,而不是为追求票房而做电影,所以我不想去跟风、什么流行拍什么。”刚刚定档9月14日的《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小说,覃宏把它看做是一部商业片,但是前期花了大量时期磨剧本、磨制作、磨演员,“尽量往艺术上靠。”《李娜》早早对外公开,却仍在缓慢的前期筹备中,“一切等到时机成熟,剧本没做好之前绝不开机。”

坚持拍优秀作品,其心可嘉,但如何有效降低商业风险,则是更为严峻的现实问题。覃宏给出了两个答案:一是类型化,二是提高产量。他认为,中国有很多类型电影还没开发出来,比如科幻。“我们从理念到技术都缺,目前还没有出来一部好作品。”他看好本土化的警匪电影,因为它“既有商业性,又不丧失艺术追求”。提高产量更是降低风险的基本选项,“你可能拍了20部电影,哪怕亏损10部,但另外10部是盈利的,就能保持有效运转。”

从门外汉到“最具情怀的电影投资人”

从《青红》《如果・爱》到《赵氏孤儿》《王的盛宴》,到《亲爱的》《黄金时代》,覃宏对文艺片的热情,使他被视作中国最具情怀的电影投资人之一,也让不少人对他的“任性”捏一把汗。陈可辛笑称覃宏有点“少爷脾气”,对喜欢的电影项目敢于不计回报地支持。当年《王的盛宴》票房失利,同为制片人的好友江志强力挺他,“他是一个真正的电影人。我相信总有一天他能够成功。”

2004年之前,覃宏还是个电影行业的门外汉。第一次投资电影是《如果・爱》。在798探班剧组,他第一次坐在监视器前面,看着镜头里的金城武从走廊暗处慢慢走向阳光。随后,王小帅的《青红》后期遇到资金困难,覃宏当了一回“救火队员”,帮助影片顺利制作完成。参与完这两部影片,真正让覃宏产生了对电影的兴趣。

但是,此后覃宏的电影之旅并不很顺遂,在外人眼中甚至有些悲壮。他为之慷慨解囊的文艺片几次遭遇票房滑铁卢。他也投过烂片,“有时候恨不能自己冲上去当导演。”他并不避讳谈及那几次重大失败。陈可辛导演的《武侠》和监制的《血滴子》票房接连失利,两人都沉淀了很长时间没有联系,最后打一通电话,决定重新振作“再战江湖”,最终迎来了《中国合伙人》。共同经历过荣辱后,他与陈可辛的“革命情谊”也更加牢固。《王的盛宴》则是覃宏反思得最多的一个案例,最后他对外宣布不再投资陆川的电影。他认为该片的制片流程严重缺乏监控,致使导演现场改动非常大。有了这次教训,随后的《黄金时代》制作相当严谨,覃宏的项目组全程监控流程。然而,这部影片的票房成绩只有5000万左右,市场回馈更不尽如人意。但他却以这部电影为荣。有人建议他把电影剪成两小时的长度上映,他坚决不干,“如果剪成两小时,我们就没有必要做这件事”。2015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覃宏终于扬眉吐气。嘉映出品的《黄金时代》荣获5项大奖,《亲爱的》拿下最佳女主角。当《综艺报》记者问他,“假如未来又有一部类似《黄金时代》这样的电影,你还投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投!做这样的影片就是我的初心,我的追求。”

数英雄人物,还看未来二十年

覃宏并不为《黄金时代》的票房感到特别惋惜。他认为,这部影片带来的无形资产远远超过一时的票房。他自豪于“制作了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影片”,而且坚信随着中国版权意识的提升,它还有很大的后续收入空间。“现在中国电影80%以上靠票房来回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美国电影票房收入占总收入的1/4甚至1/3。我们提升非票房收入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打击盗版,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他喜欢举《肖申克的救赎》的例子。“这部电影当时投资了几千万美金,票房也不好。放在中国它已经完蛋了。但因为它是一部优秀电影,不断在DVD、电视台播放,后续收入很丰厚。我觉得这是未来中国会走的路。”

在覃宏看来,中国电影起码5年之内还有很强的增长空间,随后将进入瓶颈期,那时候会出现行业真正的大洗牌。“5年后,预计全年总产出1000多亿元票房,大制片公司越来越强大,中小公司越来越少,分线发行,院线整合,影院资产集合,金融保险担保体系介入,发行公司因为分线发行开始抢片源和资源……这些情况都会出现。翻一下美国电影史就都知道了,人家早就把路走过一遍。唯一不同的是新媒体对全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就基本可预见。”带着深思熟虑后的信心,他连珠炮地说完这一长串,紧接着预测,分线发行的出现,也将使得分账比例的调整势在必行。“这是商业规律。院线方要争抢一部大片时,就可以多让一些利润,第一周可能是55:45,第二周变成60:40。我知道影院竞争很激烈。好影院的票房能达到7000万―8000万元甚至1个亿,其实普通的三四线城市影院生活很艰难。”

覃宏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找到了自己特别热爱,同时又很有前景的行业。我一定要做好它。”他的慷慨和好人缘常被众人提及。采访中,他不断表示对合作伙伴的高度重视。陈可辛和李樯专门到嘉映接受专访,从行动到语言都在支持他。和他的亲密战友并肩作战,覃宏雄心勃勃地期待着,“下一个二十年,我要把嘉映影业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影公司之一。”

上一篇:深耕幼教二十余载 礼德感恩彰显传统文化 下一篇:陪孩子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