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108株的监测与控制

时间:2022-10-10 12:36:31

多重耐药菌108株的监测与控制

摘 要 目的:通过监测多重耐药菌(MDRO),及时发现MDRO感染者,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MDRO在医院内传播。方法:建立监测系统,制定监测方案,多部门配合,及时发现感染患者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结果:对108株MDRO监测控制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总之,开展系统的MDRO感染患者的监测,能有效地控制MDRO在医院内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监测控制 医疗质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071

随着MDRO的日益增多,MDRO已经成为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难题。MDRO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一旦出现,就会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任何物品上,或寄居在医院内人体上,很难被根除[1]。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我院开展了MDRO的监测与控制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住院患者中采集标本作微生物学监测的患者,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监测MDRO种类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监测方法:①微生物室工作人员:确定送检标本是否合格;发现MDRO后1小时内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填写MDRO感染患者通知单随报告单送至患者所在科室;登记药敏谱,发现同一科室发生2例同种MDRO菌株,且药敏谱相同,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本院微生物室不能做同种同源分析;每月将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科室、耐药菌预警信息通报全院,指导科室做好感控措施和合理选用抗生素。②临床医师和护士:当发生感染和怀疑感染时,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接到医院感染办公室及微生物室通知后,立即对感染患者实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传播;登记药敏谱,发现2例同种MDRO菌株,且药敏谱相同,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按要求配合调查和消毒隔离工作。③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查看医生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体温单、X线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等了解情况,判断是社区感染还是医院感染;指导科室落实卫生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消毒隔离措施》和标准预防措施;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不少于2次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定时巡查临床科室和微生物室药敏谱登记情况,及时发现流行现象;汇总监测数据,反馈临床,评价控制效果。

结 果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细菌室共检出MDRO 108株,其中MRSA 3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80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14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7株,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4株。其中社区感染57株,医院感染51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居第1位,占MDRO菌株的74.1%,分布情况为神经内科病区24株,消化内分泌病区20株,呼吸内科病区12株,泌尿外科病区12株,普外科病区12株,SICU 10株,妇科病区6株,心内科病区5株,骨科病区5株,肝病科病区2株。监测中发现一次消化内科病区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药敏谱相似,经调查干预后未再出现,有效控制了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其他MDRO的传播。

控制措施

加强培训,明确职责:由微生物室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联合对临床科室及微生物室医务人员进行MDRO预防与控制及监测方案的培训,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监测、控制认识,掌握和理解MDRO预防控制措施和监测目的、要求。

患者的安置和管理:MDRO感染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设置接触隔离标识。按规定若连续3次标本(间隔时间≥24小时)培养阴性或无标本可送时,可解除隔离。如患者需转科应通知接收科室,做好隔离和防护准备[2]。物品尽量专用,不能专用的用后清洁消毒。向家属做好健康宣教,限制探视人数。患者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置,使用后的被服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包装并注明标识,由洗涤中心先消毒,再清洗。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在病室入口处、室内放置速干手消毒剂,要求进入病室前后、接触患者前后、治疗、护理、操作前后,特别是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陪护人员、卫生员也需严格执行。必要时戴手套和穿隔离衣。

环境的管理:对患者频繁接触的物表、设备等应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1~2次,必要时空气消毒处理。房间内清洁用具专用,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做好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督促主管医生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医务科和药剂科同时介入,与管床医生、科主任一起共同会诊,根据病情和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对治疗用药效果进行追踪和随访。

讨 论

总之,开展系统的MDRO感染患者的监测,制定合理可行的消毒隔离及预防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微生物室、临床科室加强沟通和配合,积极实施监测计划,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能有效地控制MDRO在医院内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宏沛,孟灵,王鸿玮,等.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易感因素的临床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2):145.

2 徐逸鸣,杨萍,周会霞.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1,12:35.

上一篇:成年女性下尿路感染治疗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弥漫性轴索损伤3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