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10 12:33:37

运城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

[摘 要]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是确保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推进现代植保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运城市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运城市 绿色防控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6-02

1 现状和问题

1.1 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

目前运城市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色板诱虫、防虫网阻隔以及农业防治等各种绿色防控技术。目前这些技术运用范围和面积较小,有待加大推广力度,扩大运用范围和面积。

1.2 运城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2.1 普通农民认为防治病虫害的手段就是喷施农药

多数农户对物理、农业和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了解不深,没有意识到这些措施在病虫害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只认为出现病虫害喷药防除才有效,对预防和综合防治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

1.2.2 农民安全用药意识薄弱

一些农民错误地认为病虫喷药后死亡得越快越好,只注重药剂的速效性,而忽视农药的持效性和防治效果。随意加大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没有用药安全间隔期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观念。

2 具体推广的主要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控技术

2.1.1 合理灌水施肥

在清洁果园的基础上,根据果园土壤养分的测试结果合理施肥,氮、磷、钾平衡配合,中微量元素合理结合,实行控氮、补磷、补钾的策略,提高作物本身抵抗能力。

2.1.2 防冻提质

海岛素主要成分寡糖,又名低聚糖,主要作用是防冻、抗旱、保花、保果、保叶、促进早熟、改善品质,提高抗逆性。采用防雹网,通过覆盖在棚架上构建人工隔离屏障,将冰雹拒之网外,有效控制各类冰雹,霜降,雨雪等的天气的危害。

2.2 运用物理防控技术

2.2.1 杀虫灯诱杀技术

示范果园20,000m2安装一个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子、桃小食心虫等害虫。杀虫灯安装高度分别为接虫口离地面高度分别为1.5m、1.8m、2m,灯间距100~150m。从4月10日开灯至9月底结束。

2.2.2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每666.7m2悬挂5个性诱剂,诱杀果园害虫。从4月上旬―9月上旬,在示范区内亩安装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各3-5个,诱杀成虫,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减少落卵量。诱捕器可用废旧塑料筒、PVC管或纸箱自制。

2.2.3 糖醋液诱杀技术

4月上中旬,悬挂糖醋液瓶2000个,主要诱杀花期金龟子和梨小食心虫。每666.7m2悬挂3-5瓶,水:糖:醋为10:1:2。根据诱蛾量, 注意及时清理虫尸和补充液体。

2.2.4 黄板诱杀技术

4月中旬-6月底7月初,按每666.7m2,在果树枝条上悬挂20~30张黄板,上下边缘都进行固定,提高诱杀效果。据观察诱到的主要虫害为蚜虫、梨木虱、梨茎蜂、烟粉虱和蓟马等。

2.3 推广生物防控技术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推广选用天然的植物源杀虫剂云菊除虫素、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灭幼脲3号、BT杀虫剂、苦参碱、农用链霉素和农抗120等防治桃小食心虫、蚜虫、红蜘蛛和腐烂病等多种果树病虫害的无害化绿色防控。

2.4 统一品种,进行种子包衣

核心示范区的北相镇李村,种植品种为舜麦1718;核心示范区的坤厚农场,品种晋麦84。2013年核心示范区秋播1,806,667m2小麦所需的种子全部进行种子包衣,药剂采用60%吡虫啉悬浮剂,进行种子包衣。

2.5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技术

在使用化学农药中,主要使用的农药有过氧乙酸、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和哒螨灵、吡虫啉等。严格执行用药安全间隔期,控制农药用药剂量和使用次数;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农药。

3 效益评价

3.1 经济效益

通过提质增效示范,2014年果实膨大着色效果较好,示范区内枣果比正常用药平均单重增加2~5g,红度比正常用药早提前4~7d,每千克高出市场价格1.5~2元,按2.3kg/m2来计算,仅此一项增加收入80余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得到突现。

3.2 生态效益

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实施,综合应用了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使农药的使用次数减少,投入量大幅度降低。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大幅度提高,为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社会效益

示范园区的建设是植保工作的形象工程,也是植保新技术、新成果快速转化的有效途径。2013年在精品园建设上,为果农注册了果品合作社,所有精品园生产的苹果统一由合作社统一来销售。

4 发展对策

4.1 积极引进先进的绿色防控技术

积极与外界沟通,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不断引进农业、物理、生物等各种先进绿色防控新技术,然后进一步整合形成适合本地区的绿色防控新技术。

4.2 集成关键技术

以运城市农作物绿色防控为主线,参与各种示范区项目的实施,因地制宜形成一套适于当地特色防控技术模式,推进运城市的绿色防控工作稳步有序发展。

4.3 推进统防统治技术

当前,农业生产大部分还是以家庭为主体,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在病虫防治中要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规模化防治,推进“统购、统供、统配、统施”的服务,减少零散用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就能得以大面积推广。

4.4 探索农药使用补贴机制

在病虫防治用药期间,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统一购药,推广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引导市场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

4.5 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管

农药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必须将农药管理提升到行政层面,由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发挥政府综合管理优势,协调综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农药管理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俊芸.太古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1:70-72

[2]赵建成,潘成荣,张建军.原平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对策[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3:50-52

上一篇:薏仁米高产栽培技术报告 下一篇: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研究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