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思想在简谐运动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0 12:09:02

对称思想在简谐运动中的运用

简谐运动的特点是具有往复性,相对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加速度、回复力、位移均为等值反向,速度可能相同也可能等值反向,动能、势能却一定相同。在实际问题中利用这些特点分析问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动时间的对称性

例1.如图1所示,一个质点在平衡位置O点附近做简谐运动,若从O开始计时,经过3 s质点第一次过M点;再继续运动,又经过2 s它第二次经过M点;则该质点第三次经过M点所需要的时间是( )

三、回复力和加速度的对称性

例3.如图3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弹簧的上端固定一质量为m1的薄板P,另有一质量为m2的物块B放在P的上表面。向下压缩B,突然松手,使系统上下振动,欲使B、P始终不分离,则轻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多少?

分析与解 将B、P看成一个简谐振子,当B、P在平衡位置下方时,系统处于超重状态,B、P不可能分离,分离处一定在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当B、P间弹力恰好为零时两物体分离,此时B的回复力恰好等于其重力mg,其最大加速度为amax=g。由加速度的对称性可知,弹簧处于压缩量最大处的加速度也为amax=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max-(m1+m2)g=(m1+m2)amax

由此可见,灵活运用简谐活动的对称性解题,可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能量的对称性

例4.如图4所示,原长为30 cm的轻弹簧竖立于地面,下端固定于地面,质量为m=0.1 kg的物体放到弹簧顶部,物体静止,平衡时弹簧长为26 cm。如果物体从距地面130 cm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当物体压缩弹簧到距地面22 cm时(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则( )

A.物体的动能为1 J

B.物块的重力势能为1.08 J

C.弹簧的弹性势能为0.08 J

D.物块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为2.16 J

分析与解 由题设条件画出示意图5所示,物体距地面26 cm时的位置O即为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根据动能的对称性可知,物体距地面22 cm时A′位置的动能与距地面30 cm时A位置的动能相等。因此只需求出物体自由下落到刚接触弹簧时的动能即可。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kA=mghA=0.1×10×1 J=1 J。物体从A到A′的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增加为ΔEp=mgΔh=0.1×10×0.08 J,所以选项A、C正确。

简谐运动在传播过程中有时间上的对称,也有空间上的对称。间谐运动这一理想模型涉及的物理量多,过程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在解决简谐运动的问题时,如果能灵活运用它的对称性特点,抓住运动的对称性本质,就会将问题大大简化。可见,熟练掌握并准确应用简谐运动的对称性,能使解题有理有据,简捷明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豫中学奥赛部)

上一篇:探讨化学检验实训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下一篇:大学生志愿者慰问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