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型变形构造与成矿

时间:2022-10-10 12:08:34

摘 要:借助宁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系统分析区内不同类型大型变形构造在形成过程中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探讨不同期次大型变形构造与矿产形成演化的制约关系。以期在宏观上指导宁夏找矿工作,实现中国找矿突破战略构想。

关键词:宁夏 大型变形构造 成矿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Ningxia Large-scale DeformationStructure and mineralization

Zhang Lingyan, Gao Yu, Bai Shengming,Jin Xueqiang

(Institution of Land and Resources Surveying Monitoring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Yinchuan 75000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aid of ningxia mineral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 results, System analysi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arge-scale deformation structures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and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area, discuss the restrict relationship of the different period time of large-scale deformation structure and mineral forming evolu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 prospecting work in ningxia on the macro, realize a breakthrough in prospecting of China strategic thinking.

Key words: Ningxia;Large-scale deformation structures;The ore-forming

构造是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一个基本因素,构造活动是成矿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成矿物质是“源”,含矿流体是“介质”,则构造提供了矿质和介质得以迁移、汇聚的热源、动力、空间场所和调整矿石沉淀所必需的热力学条件,对于某些矿床的形成,构造更起到直接的、主导的作用。在具有足够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造对成矿经常起到基本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查明了区域成矿的地质构造背景,就能掌握构造-成岩-成矿的发展趋势,认识构造体系的控矿作用,都是关键性的研究内容[1]。

大型变形构造即可作为控矿构造,控制矿产的形成、产出,又可作为容矿构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条件。

1宁夏大型变形构造

大型变形构造是组成地壳的地质体在地质应力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置和形态(结构构造)明显改变所形成的、具有区域规模的构造变形的集合,包括了在同一地质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变形(变质)现象乃至相关的沉积盆地和隆起,是地壳受力情况的记录[2,3]。

宁夏大型构造按主构造期的力学性质、运动学特征和变形深度(或剥蚀深度)及构造背景,划分出华北陆块区大型变形构造和秦祁昆造山系大型变形构造2大类。细分厘定出固原大型逆冲断裂构造、海原大型逆冲断裂构造、贺兰山逆掩推覆构造、六盘山逆掩推覆构造、牛首山―罗山逆冲叠瓦构造、鄂尔多斯西缘逆冲叠瓦构造、香山逆冲―走滑构造和南西华山左行斜冲构造等8个大型变形构造。这些构造在形成、发展、深化过程中通过陆内、陆陆碰撞又形成了银川新生代断陷盆地、卫宁北山古生代前陆盆地和六盘山中生代上叠拉分盆地等3个盆地。

2华北陆块区大型变形构造与成矿

华北陆块区大型变形构造主要有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带、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断褶带和银川新生代断陷盆地,这些构造单元所控制的矿产资源主要为沉积型矿产,有煤炭、硅石等,金属矿产贫乏。

2.1贺兰山逆掩推覆构造与成矿

该构造带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上述构造格局及其相关层位控制而分布。就煤炭资源而论,主要集中在贺兰山北部汝箕沟、石炭井和马莲滩一带,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延安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在煤矿区,主要发育一系列轴向NNE和近SN向的褶皱和断层,并伴有EW向的断层。由于与褶皱同方向的断裂均为逆断层,因而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多呈不完整的向斜分布于断层下盘,早古生代及其以前地层多位于断层上盘。由此而显示的构造对煤层分布与控制主要体现在前述的推覆构造体系方面,从而造成了本构造带煤矿资源多分布于NNE方向逆断层的下盘的向斜构造中。

磷矿矿产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中段,受下寒武统辛集组地层控制;硅石矿产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北部,受中元古界蓟县系黄旗口组地层控制;石灰岩矿床主要位于套门沟沟口等地,含矿层位为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金矿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北段,受贺兰山岩群变质地层及古元古界花岗岩控制。

整体而言,本构造带矿产资源主要受显生宙地层控制,以外生沉积矿产为主,内生金属矿产不发育,这些矿产的分布又受到显生宙构造特别是中新生代构造格局的控制,而呈现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

2.2鄂尔多斯西缘逆冲叠瓦构造与成矿

该构造带的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上述构造格局及其相关层位控制而分布。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延安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在煤矿区,主要发育一系列轴向近SN向的褶皱和断层,构造对煤层分布与控制主要体现在褶皱和断层方面,直接影响了煤层的发育和埋深。这些矿产的分布又受到中新生代构造格局的控制,而呈现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4,5,6]。

2.3银川新生代断陷盆地与成矿

资料显示盆地内发育平行产出的南北-北北东走向、倾向相反的阶梯状陡倾正断裂,为典型的地堑构造盆地。研究表明,盆地基底为寒武系、奥陶系及石炭-二叠系。盆地堆积中渐新统清水营组,下、中新统红柳沟组、上中新统干河沟组等红层和第四系沉积物。总体上,古近系分布于正断裂夹持的中央断陷区,新近系及第四系则由深陷部位向东西两侧超覆。盆地深陷部位地层最厚可达万米。初步勘探表明,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条件,资源潜力看好。

3秦祁昆造山系大型变形构造与成矿

3.1牛首山―罗山逆冲叠瓦及卫宁北山前陆盆地与成矿

构造带主要由逆冲叠瓦构造和前陆盆地构成。主要由下古生界和少量上古生界构成,发育有北北东和北北西向两组断裂和节理,沿两组断裂和节理充填有含铜石英脉出现。断褶带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其中金属矿化大都出现在古生界地层分布区。该断褶带内发育东西向线形褶皱和同向断裂,沿该组构造金属热液成矿较明显,发现铜、金、银、铅、锌多处矿化。

在该大型变形构造单元,金属矿产类型主要为中-低热液和表生氧化淋滤作用下形成的小型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小型金矿、小型铜矿和小型硫铁矿,以及多个矿(化点),这些矿床(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卫宁北山地区,代表性矿床有中卫照壁山铁矿、中卫金场子金矿和中宁铜铁沟铜矿床等。依据控矿因素分析:铁矿的赋矿围岩主要为上石炭统土坡组/羊虎沟组碎屑岩及灰岩及泥质岩,其次是下石炭统臭牛沟组石英砂岩、钙质砂岩和粉砂岩,矿化受层间断裂和裂隙控制明显,反映了地层与构造两种因素控制成矿的特点;金矿的围岩主要为下石炭统前黑山组和臭牛沟组石英岩状砂岩、钙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以及上泥盆统老君山组粉砂岩、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矿化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明显[7]。

3.2香山逆冲―走滑构造与成矿

该构造带主要由香山(断块)隆起和北缘前陆盆地构成,前缘的主滑断裂为沙坡头―烟筒山―窑山断裂。香山隆起主要由下古生界浅海相碳酸盐岩及次深海浊流沉积构成,其次是零星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及陆相碎屑岩。局部有加里东期浅成脉岩发育,但规模不大。

该构造带金属矿产中铜、铁均有小型矿床产出,代表性矿床有中卫腰岘子铜(银)矿,石盖沟铁矿和顾家岘铁矿,另外还有较多的铜、铅矿(化)点分布。上述金属矿床(点)在区域分布上主要受古生界地层和断裂构造(特别是层间断裂)控制,其中铁矿(点)主要出现在奥陶系和石炭系两个层位;铜、铅矿化主要出现在奥陶系和泥盆系地层中,部分矿化在白垩系。另外该区还有较多的石膏矿、煤矿、石灰岩及粘土矿等沉积矿产分布。其中石膏矿受石炭系和第三系控制,煤矿受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和石炭系土坡组控制,石灰岩矿则分布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和石炭系前黑山组地层中,粘土矿主要为新近系。

3.3海原大型逆冲断裂构造、南西华山左行斜冲构造―六盘山逆掩推覆构造与成矿

构造带主要由南华山、西华山、黄家洼山、月亮山和六盘山等断块山及其间的中新生代构造盆地构成。沿该构造带边界断裂带上有加里东超基性岩和中酸性岩浆侵入。在南、西华山、黄家洼山,主要由中元古界构成,有金、铜矿化多处;在月亮山也有中元古界出露,但多被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强烈覆盖,仅出露在冲沟中;在六盘山一带下白垩统碎屑岩、碳酸盐岩中有铜、铅矿化。

在该构造带,分布有海原柳沟和马场沟小型金矿床2个,金矿(化)点3个;铜矿(化)点10余个;小型铅矿1个;小型硫铁矿1个;白云岩和石膏矿各1个。在这些矿床(点)中,金矿化主要受中元古界海原岩群地层和剪切带断裂构造控制;铜矿(化)点主要受海原岩群地层和断裂构造,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和尚铺组、李洼峡组地层控制;硫铁矿化主要受中元古界海原岩群地层和剪切带断裂构造控制;铅矿化主要与断裂构造有关;白云岩和石膏分别与海原岩群地层和古近系渐新统清水营组地层有关。

4结语

宁夏地处中国东、西两个性质不同的构造地域衔接地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本文在全国资源潜力评价专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夏大型构造的形成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宁夏找矿突破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中国地质, 2009,36(1).

[2]白生明,金学强,杨国安,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果报告[R].银川: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2013.

[3]叶天竺,张智勇,肖庆辉,等.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技术要求[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4]李天斌.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演化[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5]杨俊杰,张伯荣.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构造带的基本特征[M]//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带构造与油气.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6]张进,马宗晋,任文军.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 2000,24(2).

[7]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431.

上一篇:生活中的摩擦力探究 下一篇:乘“太阳方舟”上天